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1章生活中的水检测题 浙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1章生活中的水检测题 浙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1章生活中的水检测题 浙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1章生活中的水检测题 浙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1章生活中的水检测题 浙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8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一铝块截去一半后,剩余一半铝块的密度将()a.增大b.不变c.减少d.无法确定2题图2.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3.2012年3月25日,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1000m深处。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深潜器受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设海水密度不变)()a.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小b.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大c.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小d.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4题图4.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6.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7题图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后,剩余浸在水中的部分将()a.上浮b.悬浮c.下沉d.无法确定8.下列关于水体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b.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丰富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d.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b.淡水资源中冰川水和地下淡水储量最大c.水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物的结构d.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10.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11题图11.如图所示,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该实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12.以下对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b.水在0会结成冰c.水通电不会分解d.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13.(2011 泰安)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醋 b.蔗糖 c.花生油 d.食盐1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石灰水 c.硫酸铜溶液 d.白酒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都是混合物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16.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加硝酸钾 减少硝酸钾 增加溶剂 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b. c. d.1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18.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溶剂的多少d.温度19.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m质:m剂=110b.m质:m液=110c.m质:m液=111d.m剂:m液=101121.(2011苏州)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 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 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22.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23.下列方法不属于净化水措施的是( )a.沉淀 b.过滤 c.电解 d.蒸馏2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的约71%被水覆盖,淡水资源非常丰富b.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c.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26题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25.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_、_、_、_、_等环节。26.(16分)根据图中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极(填“正”或“负”,下同),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极。(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火焰呈_色。27.(5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时溶解度/g1010110.010.01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7题图29题图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试完成下列问题:(1)m物质的溶解性属于_。(2)在20时,m、n两种物质的_相等。(3)在30时,将20g m物质(不含结晶水)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_。a.再加入30g m物质 b.将温度降低到10 c.倒掉30g溶液28.医疗上常用碘酒来消毒,其溶剂是_,某碘酒中碘的质量分数为3%,78.4g酒精可配制这种碘酒_ g。29.(5分)某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填“”“”或“”等序号)。(2)步骤所起的作用是_ (单选,填选项序号)。a.杀死水中的细菌b.减少水中氧气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d.分解有毒物质31题图30.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n,放手后物体将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n,排开水的体积是_m3。(g取10n/kg)31.如图所示是水坝的横截面图,水坝建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_,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3分)32.(7分)通常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准确吗?为什么?33题图33.(14分)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a. _,b. _,c. _,d._,e. _。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_;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_。34.(12分)我国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海水经 结晶可获得粗盐。工业上采用如下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精盐:上述流程中、分别是 、 、 。(2)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再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过滤;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适量的盐酸;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0分)35.(1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9g左右)。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实验过程: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你支持方案_,理由是_。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35题图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的大小。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g取10n/kg)36.(18分)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36题图(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_。(5)净化后的水变为蒸馏水的步骤是_。如图所示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b_。在操作中经常需要在a中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2分)37.(12分)2010年5月17日,浙江舟山的洋山港停靠了建港以来最大吃水船舶,名字叫“地中海伊凡娜”轮。该船长363m,船宽45m,总质量1.3108kg,吃水深度达15m,停靠在洋山三期码头。(g取10n/kg,洋山港水的密度约为1.0103kg/m3)。(1)该轮船受到的浮力多大?(2)轮船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多大?38.盐酸(分析纯)质量分数36密度1.18gcm3(10分)右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_(填名称);(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_g。第1章 生活中的水 检测题参考答案1.b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体的状态有关。铝块截去一半后,物质仍然是铝,故密度不变。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2答题图2.a 解析:过图象中纵轴上任意一点做一条纵轴的垂线,交甲图象于c点,然后沿c点做横轴的垂线,交乙图象于d点,图象中横轴表示物质的体积,纵轴表示物质的质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式,从图可知,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即表示物质的密度,由此可知,某一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即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是错误的。故选a。3.a 解析:下潜过程中,深度越来越大,根据公式pgh可知,所受液体压强越来越大。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说明深潜器的体积变小,故根据浮力公式f浮gv排可知,浮力变小。故选a。4.c 解析: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倒立放置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倒置后,水的深度增大,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5.b 解析: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选项a、c、d错误。故选b。6.d 解析:矿泉水瓶压入水中后,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在完全浸没前,浮力随压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完全浸没后,矿泉水瓶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7.a 解析:将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密度不变,仍然小于水的密度,剩余物体仍漂浮,所以剩余浸在水中的部分将要上浮。故选a。8.b 解析: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液态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缺乏,仅占整个水体的2.53%。 9.d 解析: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水和河流水,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地区,水常以固体形式存在。10.b 解析:海陆间循环将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11.c 解析: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是21 ,质量比是18。12.c 解析:水通电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13.c 解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放多长时间也不会有物质析出,醋、蔗糖、食盐与水都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14.a 解析: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15.c 解析:水和冰块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悬浊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比如水;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是混合物;泥水不是溶液,属于悬浊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16.d 解析: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固体,升高温度可使溶质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17.d 解析:相同温度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a不正确,d正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是指浓度比较大的溶液,这种溶液还可能继续溶解溶质,故b不正确;对于大多数固体,升高温度可使溶质继续溶解,但也有少数固体,比如氢氧化钙,降低温度才使溶质继续溶解,故c不正确。18.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温度。19.c 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6 g/(36g+100g)100%36%,所以c错误;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在过滤后还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水后变成不饱和溶液了,d正确。20.b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 10100(即110),由此可以得出b正确。21.a 解析:生石灰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且熟石灰微溶于水;浓盐酸的密度和质量分数都不知道,无法确定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碳酸钙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22.c 解析: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确。23.c 解析:电解水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属于净水操作。24.c 解析:地球表面的约71%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a错误;无色透明的工业废水中同样含有有毒物质,所以不能直接排放,故b错误;雨水是混合物,d错误。25.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 解析: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洋上的水会蒸发至海洋上空,然后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至陆地表面,然后沿地表或地下流动(下渗)汇入海洋。26.(1)负 正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烧 淡蓝 27.(1)易溶 (2)溶解度(或溶质的质量分数) (3)ab 解析:(1)从曲线图中查出20时,m的溶解度为35 g,大于10 g,属易溶物质。(2)20时,m、n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它们的溶解度相等。(3)由曲线图看出,30时,m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再加入30 g m,或将温度降低到10。28.酒精 80.8 解析:固体溶于液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所以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溶剂的质量为78.4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配制所需碘酒需要碘的质量为x,则,解得x2.4g,则碘酒质量为2.4g+78.4g=80.8g。29.(1) (2)c 解析:(1)网格净水的原理和过滤的操作原理类似,能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物质与水分离;(2)步骤所起的作用是使水中的泥沙沉积到底部,与沉淀的原理是相同的,故选c。30.8 上浮 5 510-4 解析: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8n;因为物体重g5n,所以f浮g,所以放手后物体将上浮。待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f浮g5n,此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510-4m3。31.压强 增加 解析:如题图所示是水坝的截面图,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压强,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2.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根据公式mv,可知质量是与密度和体积有关的,当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物质,质量大。若某物质密度很大,但体积很小,则质量不一定大。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应当说铁和木头体积相同时,铁比木头重。33.(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2)水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34.(1)氯化钠 蒸发 蒸发池 结晶池 提纯(或溶解、过滤和蒸发,三者必须写全)(2)解析:(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其次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食盐;工业上提取食盐的步骤为:海水进入贮水池,再依次进入蒸发池、结晶池,经过滤可得到母液和粗盐,粗盐进一步提纯为精盐。(2)粗盐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mgso4、cacl2、nacl,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镁离子和部分钙离子形成沉淀,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使钙离子和新加入的钡离子形成沉淀,过滤后溶液中含有na2co3、naoh、nacl,需加入适量稀盐酸,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最后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