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猫郑振铎 教学目的: 1. 理解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写法。 2. 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 弄清作者通过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对比映衬、层层辅垫的写法。 2. 第三只猫的特点、遭遇和结局。教学难点: 1. 本文的体裁。 2. 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方法: 教师精讲、学生讨论、体会相结合。教学时间:3课时课型:新授课布置预习: 1. 熟读课文 2. 找出“我家”三次养猫的起讫 3. 自己解决字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猫吗?(请养过猫的同学谈一谈小猫的特点,养猫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猫这篇文章,文中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那么,这三只小猫分别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怎样的遭遇和结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猫”的故事。二.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出身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1921年初毕业于铁路管理学校。后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22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后,长期主编小说月报,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并致力于翻译介绍苏联及各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央要职。1958年10月17日,在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和阿富汗等国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三.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注意下列词语。 忧郁:愁闷。在“我们都很替它忧郁”里,含有担心的意思。 断语:断定的话,判断后作出的结论。 惩戒:用处罚进行警戒。 小侣:小伙伴。 顽游:顽皮地游逛。 预警:事先已有的警觉。 悲楚:悲伤痛苦。 怂恿():劝说,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无抵抗:不加抵抗,无力抵抗。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潜:秘密地。 注:本文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有些词语今天已不这么用,发生了演变。如“小侣”、“顽游”、“无抵抗”、“预警”等。 2. 根据“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把文章的结构理清楚。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第一只猫的活泼和病死,以及“我”对其不幸的同情。 第二部分(314)写第二只猫的活泼、有趣和失踪,以及“我”对夺人之爱的憎恶。 第三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的懒惰、忧郁和冤死。“我”感到深深自责。 3. 从文章篇幅来看,作者重点写的是“我家”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4. 作者写三次养猫的方法基本一样,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作者写三次养猫,写法基本一样,都是先写小猫的特点,再写小猫的遭遇和结局。四. 再读描写猫的文字。 讨论并回答:三只猫在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几方面有何不同。 1. 来历: 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新生的猫;第二只猫是母亲从舅舅家带回来的;第三只猫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蜷伏在“我家”门口,由张婶拾回来的。 2. 外形: 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第二只猫“浑身黄色”;第三只猫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3. 性情: 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 4.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二只猫是全家的宠物;第三只猫,是若有若无的,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第三只猫在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与第一、二只猫都不相同,似乎暗示着它与众不同的,更加悲惨的结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研读描写猫的文字。 1. 找出文中描写猫的动词。 写第一只猫“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第二只猫“乱跑”、“爬”、“扑过去捉”、“一点也不怕”、“跃”、“跑”。 写第三只猫“伏着”、“蜷伏”、“伏着”。 2. 这些动词的选用与猫的特点有何关系?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分别突出了三只猫的不同特点。第二只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的动作也就比第一只更丰富。第三只猫忧郁、懒惰,所以不好动,经常“伏着”。 可见,作者抓住了三只猫的不同特征,描写逼真。 3. 写猫的技法。 对几只猫的描写,作者不仅十分娴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而且十分精巧地运用了多种方法。 (1)对第一只猫,主要从前后的对比上描写。 滚来滚去,扑过来抢,扑过去抢毫无主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 (2)写第二只猫,主要从与第一只猫的比较中写。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3)写第三只,主要从很可怜而被误解描写。 描写第一只、第二只,侧重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小猫可爱的神态,活泼伶俐的动作)。描写第三只,侧重于侧面描写(写家人对第三只猫漠不关心,不喜欢,甚至冤枉它的态度)。二. 研读叙事部分。 1. 家人对待三只猫的态度有何不同? 对第一只猫:小猫消瘦,“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对第二只猫:“很为它提心吊胆”、“成天查问个好几次”、“笑着骂”、“慌忙”、“忙乱”、“都不高兴”。 对第三只猫:“都不大喜欢”、“不加注意”、“很愤怒”、“怒气冲天”、“追过去打”。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来家人把前两只猫当作宠物,却不喜欢第三只。 2. 三只猫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即亡失了。不是丢了,就是死了。找出三只猫分别亡失后,抒情议论的句子。 (1)第一只猫死后,“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2)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3)第三只猫含冤死去之后,“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这些抒情议论,是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之上抒发的,真实而感人。这样就把叙事与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三. 重点研读二、三部分。 1. 自读第二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周家丫头代表了怎样一种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又代表了怎样一种人? 周家丫头代表那种不仗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的人。“那人”代表了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人。 (2)为什么周家丫头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由于周家丫头这种人的不闻不问,才给损人利己的人开了绿灯,这两种人的存在,给人世间造成了极不愉快的后果,所以也应责怪。 (3)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见到有人损人利己,应该勇敢站出来制止,以维护别人的利益。 2. 自读第三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根据什么断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我”只根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就下了结论。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第二只猫是宠物,如果它咬死芙蓉鸟,当然也觉心疼,不过会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至于猫呢,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3)“我”得到什么教训? 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能妄下断语,否则会伤害无辜,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 继续研读第三部分。 1.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 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能感到如此痛心? 说明“我”是一个有良心、懂得自责的人。 3. 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有良心的人也可能犯错误,但是一旦发现错误,应该虚心自责。文过饰非,只会重犯错误。只有真诚地忏悔,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4.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犯这种伤害他人的错误? 人们常常会把这样的错误,因为不讨人喜欢,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我们应该重证据,让事实说话,不能仅凭主观臆断,给别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这样就会颠倒黑白,伤害无辜。二. 讨论: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难消,气难平。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三. 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结合练习一) 对课文主题的两种看法。可以分别引出不同的教训。吸取“我”的教训,可以明白,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而猫的不幸遭遇也说明,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也需自我完善。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四. 写作特点: 1.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作品首尾的呼应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篇首。伏笔设置巧妙,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路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死。 2. 对比映衬,层层铺垫的写法。 作者写前两只猫是为写第三只猫作铺垫和衬托,强调说明“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之深。 3. 抓住特征,描写逼真。 三只小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抓住了小猫的不同特点,展现了它们不同的神态状貌。(见前面的分析) 4. 心理描写,细致真切。 “我”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我”的内心活动,紧紧围绕三次养猫的悲剧展开。表现了“我”的善良、正直和憎恶邪恶的性格,以及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5.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6. 语言朴实、贴切。五. 关于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 1.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并非作者本人(即使他有过类似的经历)。而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一点作者在小说集的自序中曾特地作了如下说明:“他们(指集子中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离工程考试题目及答案
-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色彩组合的创意思维
- 强化陶瓷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室分基础试题及答案
- 湿电子化学品生产线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活化酯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合同翻译中常见误区解析
- 职业暴露基础试题及答案
- 中专基础函数试题及答案
- 液流电池制造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DB64∕T 2023-2024 不动产登记操作指南
- 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地理及答案(一)
- oa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旋风除尘器设计选型
- 子宫纵膈微创治疗进展-洞察及研究
- 中医全科课件下载
- 休闲会所规划方案(3篇)
- 氧化还原反应学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 拒绝烟草诱惑向“吸烟”说不!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
- 月嫂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指南(2025)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