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郑州外国语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郑州外国语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郑州外国语第一次月考.doc_第4页
郑州外国语第一次月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此题为8选6,如果8个全答,则按前6个给分)(1)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2)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3)彼窃钩者诛,。 庄子(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大学(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中庸(6)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中庸(8)故,无以至千里,劝学(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跟随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专心 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当时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雕刻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此论喧于朝列 随称荐于公卿间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愈自以才高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D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了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谏官论之(德宗)不听B坐是改太子(为)右庶子C李愬功(居)第一D后(愈)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6翻译(8分)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答: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二文化经典阅读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注释: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体现了这一思想。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恕者,仁之方也”,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答: 三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9分)现在已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段本义只是指防止上当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术才能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打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来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得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发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再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编辑流传小史)9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列作品,完成1215题 (23分)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C对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轮番宣传,导演冯小刚乐此不疲。他多次在宣传中称,此部电影是他向唐山人民交的一份作业。D.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持续遭遇闷热难耐的“桑拿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2以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4分)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7月中下旬,郑州突降暴雨,市区各个主要通行道路,因为雨水排泄不畅,许多路段出现大面积堵车,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事发的第二天,郑州市委、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借助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平台,发表公开致歉信,以表达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真诚的歉意!这也是郑州市首次因道路积水问题,向市民公开道歉。采访中,一些网民说,郑州市委、市政府能就这些情系民生的问题公开道歉,说明郑州确实开放了很多,值得力挺一把。但也有一些网友持不同意见:道歉是应该的,只能说明过去做得还不够好。另外,仅仅道歉还不够,关键是能否真正为市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河报19 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4分)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 ;杨朱的贵我人格,(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排列序号为: 20作文(60分)“慎独”,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为:“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拘(不拘:不随便;不马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其的解释为:“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守正道。”请以“慎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语文答题卷温馨提示:本试卷所有客观题都务必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上,否则答案无效。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名句名篇(6分)(8选6)(1) 论语 (2) 老子(3) 庄子 (4) 大学(5) 中庸 (6) 孟子(7) 中庸 (8) 劝学(二)文言文阅读(20分)6翻译(8分)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1) (2)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2)(3分) 四1215题 (23分)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7(4分). 答: 18(4分)。19.(4分)依次序号为: 高三检测题答案(一)默写名句名篇(6分)(8选6)(1)曲肱而枕之 (2)鸡犬之声相闻 (3) 窃国者为诸侯 (4)在止于至善(5)知耻近乎勇 (6)申之于孝悌之义 (7)明辨之 (8)不积跬步(二)古代诗文阅读2D(A堂房亲属;B笨拙,不擅长;C不久)3B(A介词,在。B连词,因为/动词,认为。C代词,代韩愈。D介词,跟)4B(“太子右庶子”为官名,中间无省略)5A(“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6翻译:裴锷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4分。译对“省父”“饯锷”各得1分,其余部分译对大意得2分)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4分。补出主语“宪宗”、译对“诉”各得1分,其余部分译对大意得1分)7诗歌阅读参考答案(1)傍晚 西风(各1分)(2)拟人表现手法。(2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二文化经典8(1)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补充注释济众:周济大众。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1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1分);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三社会科学类:9答案C: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10答案B【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根据这几处,可以看出,B项“所以尽管很重要”强化因果,推断错误。11答案C: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思路分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推断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要防止无中生有、范围失当、张冠李戴、逆推不合文意、强加因果、混淆已然和未然等。四文学类阅读参考答案(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前两点各2分,最后一点1分)(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答出一点给2分)(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答出一点给2分)(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答出1点给2分) 五语言知识运用15参考答案:我是植物 我把花翻译成果实 我是果实 我被父母翻译成生命(每节2分)16.郑州市委市政府 首次 因雨水积堵问题 向市民道歉。(每点1分)17D 18 D 19(3)(4)(1)(2)(排对1个给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在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