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1页
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2页
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3页
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4页
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 胸有成竹教学要求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2.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教学课时两课时。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生字卡片,形近字活动偏旁卡片,词语卡片。一学生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二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交流记字方法)三全班交流,互动学习1.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胸(xin)有成竹 形态(ti) 季(j)节 画(hu)竹 远近闻(wn)名 房前屋(w)后 妙诀(ju) 琢(zu)磨(mo) 颜(yn)色 时辰(chn) 凝(nn)神 逼(b)真 谦(qin) 虚(x) 2.共同交流,提出建议。学生甲:可以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记忆:“太+心”就是“态”,“至+尸”是“屋”。“凝、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学生乙:“胸”“闻”可以通过理解字义记住部首,掌握字形。“胸”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部首是“月”。“闻”用耳朵听,所以部首是“耳”。学生丙:“季”“鱼”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记忆。“季与李”“鱼与画”,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形体非常相像。另外,“诀、辰、琢”也可以这样记忆。学生丁:“颜”的部首是“页”,“虚”的部首是“虍”,由“虍”“业”两部分构成。四正确、规范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胸”的第九笔竖折,右面的里面是个“凶”字。“画”“闻”都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全包围。“屋”也是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尸”盖住下面的“至”。五认读词语,扩词积累胸:胸口 挺胸 胸脯 昂首挺胸 态:态度 心态 状态 形态季:季节 四季 季风 画:画画 画家 画廊 笔画闻:闻名 新闻 闻鸡起舞 屋:房屋 屋顶 屋檐 金屋藏娇六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七布置课下实践作业:搜集一下成语故事,读一读。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教学课件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2.师小结并导入: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9页。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2.小组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三探究课文,感悟内容1.让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2)文与可是怎样观察竹子的?(3)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2)文与可是怎样观察竹子的? 出示: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读了这句话,你想对文与可说些什么?预设:文与可,我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看出你经常观察竹子,真有耐心!预设:文与可,你观察竹子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你观察竹子真仔细!类似“春夏秋冬”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东西南北、男女老少、天南海北、恩怨情仇、鸟兽虫鱼)(3)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两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出示“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四延伸感受,拓展运用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1)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2)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观察认真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胸有成竹 长短粗细,形态、颜色 琢磨成熟1. 优化课前准备,首先“吃透”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性、文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兴趣性为原则编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其次“吃透”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2.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1.比一比,再组词。季(季节) 鱼 (小鱼) 诀 (口诀) 闻(闻名) 李 (李子) 画 (画画) 决 (决心) 问(问答)2.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词语。远近( 闻名 ) 络绎(不绝 ) 各(种)各(样)( 长短)粗细 (日)积(月)累 凝(神)提(笔)3.让学生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说12句话。 一四字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气 重于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战 坐井观天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二文与可简介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文同曾校新唐书。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三精彩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