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版(1).doc_第1页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版(1).doc_第2页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版(1).doc_第3页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版(1).doc_第4页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中华民族 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铸就踌躇不决 b、重要山重水复 c、底蕴面有愠色 d、凝聚泠泠作响(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之所以 b、不但 c、尽管 d、因此(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文中词语“起点”、“基石”的词义分别是“专指径赛中起跑的地点”、“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 b、 “勤奋懒惰”是一对反义词。c、 文中短语“ 礼仪之邦” 、“热爱学习”都是偏正短语。 d、文中划线句子的主干是“国家凝聚力量。”2诗文默写。(11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 (2)春蚕到死丝方尽,_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4) , ,此事古难全。 (4)河伯欣然自喜, 。 (5)那是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6)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 , 。3.根据对联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后:上联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着写一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 名著阅读。水浒选段,回答21-23题。(9分)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著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1)、林冲的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隐忍,老舍在 这一作品中塑造了人物 ,也具有此特点,为了实现拉车的梦想,可以忍受烈日暴雨和一切人间苦难。(2分)2)、“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是鲁智深的行动信条,请你从选段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句子。(3分) 3)、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述故事情节。(任选一题,4分,不少于70字)(1)、鲁智深原名鲁达,从鲁达到鲁智深,他的人生经历了哪些转折?(2)林冲经历了野猪林惊魂后,后来是怎样上的梁山? 二阅读(60分)(一)阅读捕蛇者说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9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以尽吾齿( ) (2)又安敢毒耶( )(3)殚其地之出( ) (4)竭其庐之入( )6.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故:故为之说 既克,公问其故b 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 食:谨食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d观:今以蒋氏观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8.选文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3分)9.选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篇主旨?请找出这句话并翻译(4分) (二)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9分)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0.该选段出自现代著名作家 的白杨礼赞,其中“礼赞”的意思是 (2分)11.第一段先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又说它“决不是平凡的”,是否前后矛盾?请加以简单的分析。(4分) 12.白杨树有怎样的形貌和气质?请用第二段的语句回答。(3分) 13.文章最后提及“贵族化的楠木”,作用是什么? (3分) 14.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3分) (三)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回答问题。(22分)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 17.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18.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倒子。(6分) 19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