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doc_第1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doc_第2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doc_第3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doc_第4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激电设计书 设计人 :张茂 指导老师:黄老师 时间:2014年5月 前言 目的任务 工作区范围 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 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地质概况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测网(线)布设 激电方法技术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参数设定 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图件编制与资料解释 资料整理 数据处理 图件编制 资料解释 工作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人员部署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l 目的任务本次任务是老师为我们出去实习安排的一次校内激电中梯测量地质园地下岩层状况,目的是让我们学会激发极化发中梯测量地质、找水等工作技能,让我们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以后出外地实习能担负工作中的岗位,为我们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l 工作范围本工作是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地质园做激电中梯法,调查地质园下的岩层状况,其测线主要分一条主测线,两条旁侧线线号线距(m)点数点距(m)一号旁侧线10265二号主侧线10265三号旁侧线10265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处江南宋城、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市,建校于1958年,前身是江西地质学院、江西省地质学校、赣州地质学校、南方工业学校。江西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历来为中外地学界所 关注。分别 开始于5 0 年代中期和7 0 年代后期的1:2 0 万和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面和正在复盖着省域面积其成果已促进了区域地质研究程度的显著提高,并给省内铜、铀、金、稀土等独具特色的矿产找矿勘查、科学研究和矿业开发工作以 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江西省区域地质志的基础,结合近1 0 多年来已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和新认识,综合叙述江西省区域地质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应该指出,这些成果应当属 于为江西 区域地质调研付出辛勤劳动 的广大地质工作者l 地层江西省地层 发育齐全,出露 良好。全省各时代地层划分及层序如1中下元古界:主要分布于赣北之扬子陆块及其南缘,为一套以深海一次 深海 相 为主的陆源碎屑一火 山碎 屑一熔岩建造,厚逾万米,统称双桥山群。分布于扬子陆块内部的九岭一障公 山地 区的双桥山群,呈 近东西向展布。主要 由变余凝灰质砂岩、砂质千枚岩、绿泥绢 云千枚岩等组成,间夹 变余细屑沉凝灰岩、千枚状凝灰质板岩,局部夹 变细碧岩一石英角斑岩和透镜状灰岩或薄层亮晶灰岩。构成一系列具多期叠加特征的紧密复式褶皱和 以区域性大断裂为 边界的逆冲推覆岩片,组成构造极为复杂 的褶皱基底,其中含个体小、表面光 滑或具简单纹饰的微古植物化石0。分布于扬子陆块南缘宜丰、进贤和德兴一弋 阳地 区的双桥 山群总体上 呈北东东及北北东方向延展,东西两端分别延 人皖、湘境内。此套岩石组合,虽然各地变质变形程度有异,但其原岩均为含大 量火 山碎屑和以细碧一石英角斑岩为特征的海相 火 山岩系及泥砂质、钙质岩类夹层,其 间常伴有基性一超基性岩块,构造极为复杂。”上元古界:赣北扬子 陆块 及其南缘之上元 古界下部称落可陈群 (赣西北)或 登 山群(赣东北),上部为震旦系。分布于武宁一修水一带的落可炼群为凝灰质砂砾岩、火 山角砾岩及凝灰质砂板岩组成。寒武系:下统在赣西北地 区称王音铺组、观音堂组,赣东北地 区称荷塘组。总 体 岩性特征为一套含炭硅质页岩或硅质板岩夹石煤层,厚1拐50 1 m。中统杨柳岗组为灰黑色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顶部夹 白云岩,厚 4 54m。上统下部华严寺组以灰黑色条 带 状灰岩为主,厚数十米至 1 80m。上部西阳山组与华严寺组岩性相似,但夹炭质页岩较 多,厚5 7 2 08m。盛产三叶虫和海绵骨针化石。赣中南地 区之寒武系,下、中、上统分别称牛角河群、高滩群和水石群。为一套以陆源碎屑岩为特征的槽盆相 浊流复理石沉积。底部具黑色硅质岩夹炭质板岩与震旦系分界,厚3 4 4 54 5 4 3m。产小型无铰纲腕足类与古瓣腮类化石。全省寒武系与震旦系均为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发育于都阳湖畔和赣江流域河谷地带。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构成多级不同类型的阶地。赣北山区有以庐山为代表的冰川堆积和分布于晚古生代灰岩溶洞中的洞穴堆积。河湖相沉积主要有更新世冲洪积成因的网纹红土、砾石层和全新世近代冲积层。冰川堆积包括大排岭、都阳、大姑和庐山四大冰期的冰川泥砾和相应的间冰期粘土、亚枯土层以及冰缘期粘土岩块堆积与冰后期堆积等。在洞穴堆积与河湖相 沉积层中埋藏有丰富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和古文化层。古地磁测年资料确定的冰期沉积时限距今 为:大 排 岭 期2 5030 万年,那阳期16 0 18 0 万年,大姑期8 0 万年左右。河湖相沉积的九江组底界年龄为18 0 万年,进贤组网纹红土年龄为”万年左右。赣州矿产资源:赣州市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中重稀土、黑钨矿两种。中重稀土:保有储量21万吨,分别占全国(38.42万吨)和世界(58.02万吨)的54.9%和36.2%。钨:保有储量52.27万吨,分别占全国(135万吨)和世界(200万吨)的39%和26%。在省内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铀、钍、锡、铋、萤石、麦饭石、轻稀土、岩盐。l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一)、电性特征名称电阻率(m)黄土(风成沙)10-50砂砾石280-1000花岗岩100-100000灰岩10-10000石英100-100000铜矿1.7*10-8铅矿2.2*10-7锌矿4.2*10-8矿区电阻率及极化率特征为含矿区域电阻率偏低,极化率偏高;不含矿地区电阻率偏高,极化率偏低l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l 测网(线)布设(一)1:20000高精度激电测网布设测网布设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进入工区之后,从1:20000地形图上确定3-5个已知控制点,根据其坐标值对参与施工的GPS定位系统进行校正,校正完毕,把各项校正值记录下来。要求每个1:20000图幅必须进行校正。每一测点均记录坐标值和高程值,当碰到干扰物时,测点可适当位移,垂直测线方向最大位移距离不超过20m,沿测线方向最大位移距离为5m。测网定位精度要求点位中误差在1:20000图上必须小0.125mm,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5%,高程中误差要求不大于20.0m。质量检查率应不低于3%,质量检查点的分布应尽量均匀。 二、激电方法技术 (一)仪器的选择及性能测定 1、仪器选择为满足设计要求,要求采用WDJS-2型数字激电接收机该类型接收机具有一下特点:自动走时、超大存储、测量精确、自动化、抗干扰、低功耗、联机操作、故障诊断、密封结构等。2、接收机一致性检验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一)、准备工作 开工之前,应组织进行下述生产准备工作:学习规范和设计书的有关章节、使每一个参与野外工作的人员都明确工作的地质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质量指标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要求。实际了解测区分布,侧网及地形、交通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野外工作,提出有关施工顺序和与其它工作配合的意见或建议。对仪器和其他技术装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调节和标定。视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 每天出工之前,操作员应将当天的任务,施工安排、劳动分工和注意事项全组人员交待清楚;各作业人员出工之前必须明确自己当天的工作任务,并对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安全保护用品等进行必要的检查。(二)、测站或供电站的布置、导线敷设和电极接地1、测站或供电站的布置 长导线工作方式测站的布置或短导线工作方式供电站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观测段,以利于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常供电站设置在发电机附近;测站也不宜距发电机过远。在地形太坏,电源设备远受到限制时,还应兼顾发电机设置的需要。 测站、供电站、发电机均应采取必要的防潮、防雨和防暴晒的措施,以保证仪器和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每天的正式观测开始前,操作员和电机员应进行一下工作:发电机试车,观察其空载和有负载时的运转情况;检查仪器、面极。通讯工具的基本性能,并作必要的记录检查不极化电极极差和内阻,并作记录;检查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供电导线是否漏电,长导线工作方式还需检查测量导线是否漏电;粗略测量供电回路电阻,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并调节平衡负载;核对各电极所在的点号。对于上述各项检查结果中的不符合要求者,应立即处理 2、导线敷设 自测站或供电站引出的所有导线均应分别固定,不得直接摆在仪器上,更不允许栓在仪器或仪器脚架上 不论短导线工作方式或长导线工作方式,当采用中间梯度装置时,供电导线一般应离开正在观测线段一定距离敷设; 测量导线一般不应悬空架设,以免导线随风摆动造成读数不稳,在横穿河沟,水塘等必须架空地段时,要注意将导线拉紧。 为减小感应如导线随风摆动的影响,应尽量采用双股绝缘绞合线作测量导线。当线路过长或进行某些专门实验时,应注意其较大的线间电容的影响导线通过铁路、公路、河流时,要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其受损,便于人、畜、车、船的通行。 3、供电电极接地 供电电极通常用多根铁电极并联组成,接地时,一般打成垂直于侧线方向的一排或几排,要求: 电极组在整个装置中可视为点电极; 单根电极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入土深度的二倍; 电极的根数应满足使通过单根电极的电流不致过大的要求。对于直径为2-3厘米,入土深度为0.5米左右的电极,没根通过的电流以不超过0.2安培为宜。 当需要较大的供电电流时,应主要依靠减小供电电极接地电阻的办法来解决,为此,可以采取增加电极根数,加大入土深度,浇盐水以及移动接地点位等措施。电极接地点移动后的实际点位应报告测站或供电站。当因此造成装置系数K值的改变在2%以内时可不另算。 4、测量电极接地 测量电极埋设时,要求接地电阻小于20K,电极坑内不得留有碎石和杂草;当地表干燥时,应提前于坑内浇水;当测点岩石裸露时,应填以湿土。 测量电极应避免埋设在流水、污水里或废石堆上,应尽量减小两电极的温差;电极引出线裸线不得与线架、杂草等相接触;电极附近不得有人为扰动。 短导线工作方式测量仪器组与供电站间通话联系,一般采用对讲机进行。长导线工作方式测量电极组与测站间通话联系,可用对讲机,弱耦合于测量导线的电话放大器或敷设专用的电话线进行,但不允许电话耳机直接串联于测量回路内 当原定接地点无法埋设电极而需移动接地点位时,一般可沿侧线方向移动,或将两个测量电极垂直于侧线作同方向、同距离移动。移动后的接地点位应在记录本中注明。当因此造成K值的改变在4%以内时,可不另算。(三)、测量仪器组和供电站工作 1、测量仪器组工作 凡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需进行重复观测,并以各次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 a、断电后某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差小于1 毫伏。 b、当采用短导线工作方式直读视极化率时,正向供电测得的视极化率与正向供电和反向供电所测得的视极化率之和的比值,超过比值在相应地质条件下常见比值。允许偏离范围。 c、在观测过程中发现有明显干扰现象,单次观测难以保证最终观测结果的精度时。 2、漏电检查 供电导线和测量导线必须满足要求才能用于野外生产;在结束一个区段的观测工作,导线收回驻地时,应进行系统的绝缘检查和维修,在雨季和水系发育、气候潮湿的地区工作时,此项检查应经常进行。 在一天的工作过程中,至少应在开始和结束观测时,转移侧线前后,中间梯度装置改变排列改变极距时,进行供电导线和测量导线的漏电检查。检查结果都应记录。 供电导线的漏电检查一般采用兆欧姆表,要求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兆欧姆。也可以用轮换断开与供电电极组的接线后测定漏电电流和在测量电极间产生的等效电位差的办法进行。要求等效漏电值相对于该点的供电电流及总电场电位差的观测值分别不超过1%及2%,采用断开供电接地办法检查漏电时,必须注意安全,检查漏电所用电压不得超过300伏,在潮湿天气和多水地区不应超过100-150伏。测量导线的漏电检查用兆欧姆表进行,要求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5兆欧姆。3、检查观测、异常和突变点的现场处理在一测量段的观测完成后,操作员应对观测完成的点进行数量不少于5%的检查观测,检查的点是突变点,异常点和观测困难点。要求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的检查观测和原始观测结果之差不超过根号2的均分相对误差值;在视极化率需用均方误差评定观测质量的地段,视极化率的检查观测与原始观测结果之差不得超过根号2的均方误差值当检查结果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对相邻点进行检查。如仍超限,则应停止观测、检查原因。待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排除后,视情况对有关的测段进行返工,如相邻点符合要求,则应对原检查点进行重复观测,以取得正确的数据,但统计误差时,仍需用第一次检查的结果。检查观测与垂直观测的性质不同,重复观测本身是一个点的原始观测组成部分,而检查观测是对已完成原始观测的点进行的抽样检查。检查观测必须改变条件。二种观测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是不同的,而且当检查误差超限时,也不允许简单地进行多次观测取数,而必须依照原则处理。检查观测结果应逐日统计,分区段计算误差,作为评价整个测区观测质量依据之一。在工作过程中,对所发现的异常或其它畸变现象,除应进行必要的检查观测和及时进行实地观察外,还应视其特点进行适当的补充工作。4、精度要求、质量检查和评价(1)、视极化率的观测精度由点位误差和观测本身二部分因素决定。由于点位误差对视极化率的精度影响甚小,故视极化率的观测精度应用激电法工作本身的系统质量检查结果来评价。 不同类型的仪器,所能达到的精度不同,对于非直读视极化率的仪器,均方相对误差值应小于+-7%。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备注+-7%+-7%+-5%测地+-5+-3跑极+-1+-3+-2仪器+-2+-2+-2时控+-3V视差+-2+-2+-2V2视差+-3供电电流变化+-1+-1.5+-1.5包括视差其他+-4+-2+-1表中跑极误差即反映为K常数的误差,也反映为对电位差值观测结果的影响。其他项目内包括微小漏电,接地条件对电位差观测的影响和由零点位移的误差等。(2)、对视电阻率观测精度的要求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由测地工作和电法工作两部分观测精度决定。要求总均方相对误差的数值不超过7%分配为a、因测地工作误差最终反映在视电阻率上的均方相对误差的数值不超过5%,可根据所用装置类由测地工作的质量检查结果估算。b、电法观测工作均方相对误差数值不超过5%,由系统质量检查结果计算。计算公式与视极化率的均方相对误差公式类同。在设计视电阻率只参考使用时,其它均方相对误差数值和分配给测地工作的部分应放宽。系统质量检查应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在整个野外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时间上,地段上的分布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关键意义的地段,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观测应由与原始观测不同的操作者在不同的日期进行。系统质量检查工作应占总工作量的35%。当不能对质量做出肯定的评价时,可增加质量检查的工作量,但在增至总工作量的20%,而质量仍不符合要求时,则相应范围内的原始观测资料作废品处理,对于面积性工作,如各区段的观测条件差异较大,应分区评价其质量。系统质量检查结果应列入专门的统计表报内,必要时应绘制质量检查对此曲线和误差分布曲线。评价一个工区或地段的野外观测质量,除以系统质量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外,还应结合下述各点进行全面分析:1.观测方法是否正确,仪器性能是否合乎要求;2观测过程中操作员自己进行的检查观测的结果;3曲线上的畸变点和异常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工作;4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漏电检查、重复观测和取数等。5是否有局部性系统误差。当这种误差在背景段上表现为相邻的几个点视极化率较高,而又为造成整条曲线均方相对误差超限时,往往不易被发现,但它将给曲线分析造成很大困难,因而必须特别注意。四、参数设定发射机:供电周期8s。接收机:叠加次数1次,延时200ms,宽度20ms,周期8s。测量极距选用MN=5m。l 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图件编制与资料解释 一、资料整理 原始记录的检查是检查野外观测成果,确保原始资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严格要求,认真执行。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操作员和记录员应及时对数据进行传输并对原始记录作必要的审查,然后提交室内人员进行检查,检查工作应逐日进行,一般需要在下一个工作日完成,以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问题。1、数据传输将数据传输到笔记本上,检查数据并将多余点删除,并利用办公软件计算出相应点的K值,将接收机数据与发射机数据对应找出相应点的电流值,计算出相应点的视电阻率值。2、原始数据的验收检查原始记录的具体内容是:a、记录本标栏填写,各项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完整和清晰,是否作了必要的注记。b、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书的要求,曲线的畸变点、突变点、异常点等是否进行了必要的重复观测;所发现的异常是否完整。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下述原则处理:a、凡因违反设计书规定致使资料无法利用或质量严重降低者应予返工,但个别点报废后不妨碍整条曲线的完整者除外。b、凡因对设计书规定执行不够严格,无法保证资料的质量可靠,但对比相邻测点或侧线,认为资料仍可利用者,应在系统检查时重点检查。并视情况予以补救。 二、数据处理 野外观测结果复算后,应及时编绘各种成果草图,以便用来指导下一步野外工作和进行资料的综合研究。草图的内容应该正确和力求完备,同时应逐步加深其综合程度,作为以后编绘正式文件的手稿。 对于仪器性能标定,质量检查,电性参数测定,测地、地质、实验等资料,应随工作的进行及时整理并编绘相应图件或表格,以此作为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资料研究程度的措施。 在野外工作期间,应按工作阶段进行原始资料的编录,其内容包括资料编图资料索引,以及各种表册的装订,要求所有作为原始资料上交的记录本、图件、表格、实验记录等,均应统一装订、编图。 三、图件编制1、一个以激电为主的工区,应提交的图件一般应包括:a、说明工作地区和工作情况的图件,通常有交通位置图、实际材料图、工区地质和综合地层柱状图。b、说明工作成果的图件:应根据工作的目的任务、资料的研究程度和所采用的装置形式,有选择地编绘。通常有剖面图、剖面平面图、等值线平面图、综合平面图、推断成果图、电性测定成果图以及某些试验工作所特有的图件等。c、说明工作质量的图件:通常有仪器性能标定的图件、资料整理中各项改正的曲线图、质量检查曲线对比和误差分布图等。此类图件一般以报告插图形式绘出。2、几种主要成果图件的具体要求:a、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需包括工作布置图的全部内容,一般应有:测区的位置及范围、测网及编号、工作比例尺;剖面的位置,编号、装置代号及极距大小,测深点的位置及编号和拉线方向;激电工作的一些特色点(如供电点、充电点、无穷远极位置等)的位置;基线网的封闭路线和闭合差;质量检查线的位置;主要电性和地质标本采集点及编号;各种固定标志的埋设位置。实际材料图的比例尺应与实际工作比例尺相同。b、剖面平面图进行面积性工作后,应绘编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剖面平面图,以便客观地反映场的形态和进行剖面间的对比。图的比例尺应与工作比例尺相一致,如因某种原因需要该换比例尺时,放大或缩小的倍数一般不得超过比例尺的一倍。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将点距按工作比例尺表示,线距任意设计,剖面反测点相互关系一一对应的办法编绘。图的参数比例尺应按要求选择,并避免剖面曲线的过多穿插,在同一张图上应尽量只采用一种参数比例尺,当采用一种参数比例尺不能清楚醒目地表示成果时,允许采用两种参数比例尺,但此时必须以一种比例尺为基本比例尺,另一种比例尺又能连续地占有一定面积,并加框说明改变比例尺的范围。对于视极化率背景较高的测区,纵坐标起始值可以不为零。但在技术说明中应加以说明。对于用全域梯度装置进行的面积性工作结果,可只编绘视极化率纯异常剖面平面图和视极化率实测曲线剖面平面图。c、等值线平面图对于采用中间梯度装置进行的大比例尺面积性工作,为了要清晰地反映异常的分布,便于与平面地质资料和其它物、化探资料进行综合、可绘制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但绘制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时需满足所发现的主要异常均位于相应装置中段,异常的位置和形态受供电电极的位置影响较小,大多书接头点处两个视极化率观测值相差不大。视极化率等值线的起始线应根据异常下限确定,等值线一般应为等差间隔,当异常的梯度变化很大时,也可采用分段等差间隔。等值线间隔应视观测精度和异常强度而定,通常使其不小于该段最低等值线与实达均分相对误差乘积的三倍,在图上等值线过稀的地段,可勾绘辅助等值线,以更好地反映异常形态,但其醒目程度需次于一般等值线勾绘等值线时,应参考地质特点,观测误差和干扰水平,不能单纯追求数据上的合理;当某些部分测网密度达不到比例尺要求时,等值线应用虚线表示;接头点处的两个数据应同上图,以便勾绘等值线时加以对比参考。视电阻率是否勾绘等值线平面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等值线平面图一般应和同比例尺的地质图透绘在一起。d、综合平面图综合平面图是一个工区物、化探主要成果的总合,其内容应包括各种物、化探方法所获得的认为有意义的曲线和数据,以及简化地质图两部分,其作用在于反映区内各种物、化探方法的主要成果,地质现象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研究各种物理场的性质及地质控制因素,圈划成矿远景区段或直接接指示矿体的赋存位置。在编制综合平面图时,对于要表示的物、化探成果应有所选择,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要;次要的内容可视图面复杂程度决定取舍,矛盾的内容可借分析能否定了的可以不要,只绘出有代表性的内容;地质内容应适当简化;但对于与成果解释有矛盾而又无可借的资料加以肯定或否定的内容则应保留,以便于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e、推断成果图推断成果图应是一套完整的、有机结合的图件,应以推断平面图为主体,配合以一些推断剖面图,正反解积曲线,工程查证结果图、实验数据和统计表等构成,其作用在于反映推断地质成果。推断成果图应在认真综合研究,反复解积推断和工程查证的基础上编制,当研究程度较低时,可只做推断剖面图。l 资料解释(一)、激电异常解释推断的基本任务1、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解释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2、运用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定量计算、模拟实验方法,从量的方面推断极化体的赋存状态3、结合地质规律,说明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并以推断成果图的形式加以集中表达。(二)、激电资料预先分析和处理的主要内容是1、分析观测结果的质量,包括观测精度,所用测网密度,反映异常的详细程度,有无存在于局部地段的系统误差等。2、辨别人工的和其它非地质的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估计其影响程度,视需要和可能进行补充工作。3、确定视极化率异常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4、划分异常。(三)、解释推断 定性解释常用综合对比分析法,即将同一测区或同一异常地段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对比,正确运用已知规律,分析激电异常特征与极化体的相互关系,结合其它物化探工作成果,经过一些估算,初步解释引起各个异常的地质原因。 在定性解释时,应注意各段与探测对象无关的干扰因素,和地形起伏对异常的影响。 与探测对象无关的干扰因素,如常见的与探测对象无成因上或空间上联系系的石墨化、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等是激电资料解释时的干扰,但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其它物化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望得到解决。利用二次场的衰减特性和矿体阴极阳极极化差异效应等性质的方法有可能成为区分干扰的途径。 定量解释一般应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常用下述方法推断极化体的形态,产状和埋深条件: 1、计算法 根据异常及岩(矿)石的电性资料,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运用正反计算方法,推算极化体的几何参数和赋存状态。要求异常曲线应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