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练习文言文桃花源记课前:同桌互查桃花源记第一、二段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 )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 4.欲穷其林( ) 5.林尽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0.阡陌( )交通( ) 11.悉如外人( )12.黄发( )垂髫( ) 13.并( )怡然自乐( )二、领悟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回答问题。1.渔人见到桃花林时是怎样的感觉(用文中语句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丽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好的文字 课前:同桌互查3-5段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三、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乃大惊( ) 2.具答之( ) 3.便要还家( ) 4.咸来问讯( ) 5.妻子邑人( ) 6.来此绝境( ) 7.不复出焉( ) 8.无论魏晋( ) 9.具言所闻( )( ) 10.延至其家(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既出( )13.便扶向路( ) 14.处处志之( ) 15.及郡下( ) 16.诣太守( ) 17.说如此( ) 18.寻向( )所志 ( ) 19.欣然规往( ) 20.未果( ) 21.寻病终( ) 22.后遂( )无问津者( )四、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五、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六、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 5.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七、写出本文中出现的6个成语 八、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九、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壹:真是,实在。 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志):记住。1. 解释词语:(1)并怡然自乐(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子之哭也( ) (4)苛政猛于虎也( )2.翻译句子:(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都运用了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桃花源人: 泰山妇人: 文言文短文两篇课前:同桌互查陋室铭的背诵, 完成情况 (签名: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斯( )是陋室 惟( )吾德馨( )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 )素琴 无丝竹( )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 )形 孔子云( ) 何( )陋之( )有二、 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填空:1.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 ”,表达了一种 的情操。这种写法叫做 2. 有人说本文写出了“陋室三雅”,你知道是哪“三雅”吗? 3. 这篇铭文的主旨句和点睛之笔分别是: 4.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的用意是: 5.写出两处对偶的句子: , / , 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 ( ) (2)惟吾德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前:同桌互查爱莲说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五、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 )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 莲,花之君子( )者也 菊之爱( ),陶后鲜( )有闻 宜( )乎众矣六、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简答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莲花的高贵品质。 2.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3.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4.举例分析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反问: (2)排比: (3)比喻: (4)对比: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八、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文言文核舟记课前:同桌互查核舟记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_ _、 _。 2解释画线的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 罔不因势象形: 高可二黍许: 3翻译句子。(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什么? 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6画线句子运用_、_说明方法,说明核舟_的特点。7第二段选文介绍的是核舟的_部位,介绍顺序依次为_、_、_、_,重点介绍了_。本段所用的说明顺序是_ _。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峨冠 b多髯 c不属 d矫首昂视 2解释下列词语 峨冠 手卷 相比 绝类 3选出与“诎右臂支船”用法不同的一项(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左手倚一衡木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佛印绝类弥勒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用“/”给这段文字分3层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 7试用一个词语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苏轼: 佛印: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其人视端容寂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曾不盈寸 2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能以径寸之木 b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何陋之有 d莲之出淤泥3句子翻译: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嘻,技亦灵怪矣哉! 4作者用“技亦灵怪矣哉”来赞美雕刻家高超的技艺,请你选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其技艺的高超。 5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课前:同桌互查大道之行也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本文选自,是家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题目中的“大道”指。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男有分()女有归()矜( )寡( )孤( )独 ( ) 废疾(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本语段可分为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照应此句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a 。b 。c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之处有哪些? 8.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哂(shn):微笑。 野宿:在郊外露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请重法以禁之( )民之所以为盗者( )轻徭薄赋( )安用重法邪( )(2)有些大臣对“止盗”的看法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并翻译。 (3)“上”对“盗”的看法是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 (4)“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 。文言文杜甫诗三首课前:同桌互查杜甫诗三首的背诵,完成情况 (签名: )1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拍。(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解释加点的词语。(1)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 )(3)荡胸生曾云( )(4)决眦人归鸟( )(5)城春草木深( )(6)家书抵万金( )(7)浑欲不胜簪( ) (8)老翁逾墙走( ) (9)一男附书至 ( )(10)犹得备晨炊( )3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诗句。 (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诵读石壕吏,简答 (1)这是一首叙事诗,也具备记叙的六要素。请从诗中一一列举。时间:_地点:_主要人物:_事情的起因:_ 经过: 结果: 现代文阅读(一)专家称霍金“地球200年内灭亡论”是对人类忠告(20分)2010年08月10日 23:45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南京8月10日(记者 唐娟)近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对此,10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他详细翻译了霍金所发表的观点原文后,表示,霍金之说更多的不是建立在相关科学依据上,而应该理解为“霍大师对人类的一个忠告”。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在接受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也使得网上对霍金之说展开讨论。有网友认为是“闲扯事”,但大部分的网友“末日情绪”被再次点燃。张旸表示,虽然时下全球气候呈现异常,地质灾害增多,但就此认为地球即将终结是缺少科学依据的。霍金所提观点也并不是针对地球寿命而谈的什么学术问题,而是谈及的社会问题。所谓的地球“终结”说,也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现如今的生存方式所表达出的担忧。霍金提及了古巴的导弹、政治的争斗以及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因此霍金所说的“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才是毁灭地球的真正灾难。霍金为人类找出的解决之法就是向外太空移居。张旸认为,霍金所说的 “人类不应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一个星球上。希望我们可以将篮子容量扩大后再将其扔掉。”是霍金乐观的认为以现在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在二百年内找到适合移居外太空的方法或类地星球是可能的。不过张旸同时表示:“虽然科学家都在找寻类地星球和移居外太空的方法,但是否能在二百年内找到却不一定。因此如果人类不正视自已的错误,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么霍金所说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分)霍金( ) 掠夺( ) 张霍( ) 危言耸听( )2.解释下列词语(分)贪婪: 危言耸听: 3.用波浪线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3分) 4.用双竖线把本则新闻的主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层意。(分)(1) (2) (3) 5.为本则新闻加一个副标题。(2分) (二)歌 声(20分)(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2.“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 。(2分)3.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6分)(1)_ 举例:_ (2)_ 举例:_ 4.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 ,又指_ (3分)5.“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作用。(2分)7.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3分) (三)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20分)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n),甜蜜和温(x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o),(品德)美好。醍醐:th,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庶:sh,几乎,差不多。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写的一篇_ (文体名)。(2分)2.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 。(抄录原文回答)(2分)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m( )补 抖su( ) 温xn( ) p( )美4.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 (不超过24个字)(3分)5.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多项选择)( )(2分)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xn),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6.“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