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2-3大气环境4学案 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_因素和_因素。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_的季节移动。2规律:北半球夏季_移,冬季_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对气压带影响原因同纬度夏季,大陆形成_压;冬季,大陆形成_压_南北半球北半球:纬向上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_;南半球:基本呈_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相间分布;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压中心的影响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也在变化:受影响气压带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7月_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_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1月北半球的_气压带被亚洲高压(_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_上(3)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探究材料】材料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做“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他们凭多年的航海经验,逐渐总结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贸易往来时,可利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的“守信”信风,既省力又迅速,他们还称这种风为“贸易风”。1材料一中提到的信风是全球六个风带中的_。2全球还有哪些和“信风”一样“诚实守信”的风带?3“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4除30纬度外,下列哪些地区还是无风带()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赤道地区 d南北纬70附近5假如让你选择,你认为何时是越过“马纬度”的最佳时段?【规律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征分布:三圈环流是立体方向的,其垂直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如图所示。【考例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3)图中b处是_风带,它是_环流的组成部分。(4)c所处的风带,吹_风,气流来自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5)a处是_气压带,它是_因素形成的。(6)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探究点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探究材料】打开世界地图,沿着北纬30纬线查看,我们就会发现,非洲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是面积辽阔的阿拉伯大沙漠;北美大陆上有著名的亚利桑那大沙漠;唯独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山大川广布、物产人文荟萃,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1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呢?2英国首都伦敦受哪个风带控制而常年多雾? 3在我国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为什么同在北半球冬季,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状况? 【规律总结】1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2.在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旱少雨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考例探究2】读下面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_季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其判断依据是_。(2)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该气压中心的形成使北半球的_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3)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风,d点盛行_风,我国的天气以_为主要特征。(4)d点7月盛行_风,其形成原因是_,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外,还有_等。【巧学速记】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难点,可作一般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是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最易出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等都是重要考点。特别是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判读是掌握的关键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热力动力太阳直射点北 南热低冷高海陆热力差异高低气压中心带状北亚洲副极地低蒙古西伯利亚海洋天气异常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季节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寒冷干燥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低温干燥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古代的帆船都利用风进行助航,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商人,利用的是处于赤道到30之间的信风带,全球还有5个类似的常年盛行单一风向的地区,这就是全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第3题,这里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第4题,南北纬40附近位于西风带,南北纬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南北纬70附近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均多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无风。第5题,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思考,当盛行风移到这里时越过最好。1东北信风、东南信风2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30纬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4c5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经过较好。考例探究1(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c(3)东北信低纬(4)西北副热带高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5)副极地低动力(6)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应为冬季。第(2)题,a选项气压带北移;b项为气压带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北风;d选项气压带没有发生移动。第(3)题,根据b所处的纬度,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是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第(4)题,c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应为西风带,吹西北风。气流来自低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暖轻,当它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第(5)题,a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后暖气流爬升造成的,因此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第(6)题,只有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探究点二1北纬30附近,一般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大多形成沙漠。而我国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气候湿润,形成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2北半球的西风带。3因为意大利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大量输送到意大利,形成该国连绵阴雨的天气。考例探究2(1)北半球冬此时在亚欧大陆内部出现高压中心,说明这时亚欧大陆上温度较低(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4)西南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第(1)题,应根据此时在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中心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得到答案。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