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九课.doc_第1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九课.doc_第2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九课.doc_第3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九课.doc_第4页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九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信课节:第二十九课【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信”这一部分,“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来,把眼睛睁开,亮亮地看黑板。我们来一起读诵一遍。好,来预备,齐。(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好。“见未真”,就是任何事情我们没有看清楚,没有看到真相之前,就不要轻易地去发表意见;“知未的”,我们对事情没有很清楚,没有很明白;“勿轻传”,就不要轻易地传出去。“见未真,勿轻言”,我们在没有看到事情真相以前,不要随意地发表意见;“知未的”,我们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千万不要轻易地传出去,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事非宜,勿轻诺”,事情不是很合乎义理,那就不要轻易地许诺,轻易地答应他人;“苟轻诺,进退错”,如果轻易地答应别人就会怎么样?进退两难。“事非宜,勿轻诺”,事情不是很合乎义理,不是很合理,不恰当,我们不要轻易的答应,轻易的许诺,如果你轻易的就答应别人,到时候就会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我们说话要重,“重”就是要清楚,“舒”就是要缓慢,我们凡是讲话、说话的时候,吐字要重就是要清楚,在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且要缓慢;“勿急疾”,就是不要太快,“勿模糊”,不要含糊不清。“彼说长,此说短”,就是东家说长、西家说短,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不关己”,跟自己的正事没有关系就不要怎么样?就不要去参与。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见未真”。很多事情我们眼睛看到的,俗话讲“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但是很多事情我们看到了,我们能不能说看到的事情就是这个事情的真相呢?是不是肯定的?不一定,未必。所以很多事情即使你看到了,你以为是真的,它也不一定是真的。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这个故事叫颜回煮粥。颜回是孔老夫子最信任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孔老夫子和他的学生们被围困到了陈蔡之间的地方,他们也遭受了磨难,在那里粮食完全断绝了,所以这个事件叫“陈蔡绝粮”。他们整整七天没有吃到粮食。我们想想,你有没有一顿饭没吃的经历?(有。)什么感觉?饿不饿?(饿。)饿,有的不饿。那两顿不吃呢?(饿。)如果你一天不吃饭会有什么感觉?(也会饿。)我想说有谁一天没吃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没经历,就不要随便说,对不对?“知未的,勿轻传”,不要说一天不算什么。什么感觉?(我就是晚上回家晕了,就是啥也没吃,很晕。)你看如果你一天不吃饭,你还有没有劲儿了?能不能跑得动?(跑不动。)走都走不动了,站都有点儿站不稳,头晕目眩。好,给他掌声鼓励一下,请坐。他们七天没吃饭,所以很多学生怎么样?饿得站都站不住了。而孔老夫子当时是什么状况呢?孔老夫子当时依然“讲习读诵弦歌不衰”。跟平常一样继续教学,讲授诗书礼乐都没有间断。他都没有一点儿什么?担忧,没有一点儿抱怨。他的学生子贡看到这些同学都非常的困顿,他就用自己身上的一点钱,拿出自己身上仅留的那些钱,突出重围去换了一些粮食回来。那人多粮食很少,怎么办呢?当时颜回和子路就找来了一口大锅,在一个破屋子里边为大家煮粥。在煮粥的过程当中,子路有事情就离开了一会儿。刚好子贡就从门前的井边过去,他往房间里顺便一瞧,结果看到了一个景象:看到颜回正从锅里舀了一勺粥,然后喝了下去。子贡马上就来到了孔老夫子的房间,他是怎么样问孔老夫子的呢?他说:“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仁人廉士,遇到穷困会不会改变自己的气节呀?孔老夫子回答他:“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如果遇到穷困就改变气节,那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仁人廉士呢?你看孔老夫子的回答是不是非常的有智慧,非常的明确,有判断力。子贡就问了,那像颜回这样的人,他遇到穷困该不会变节吧?如果你是孔老夫子你要怎么样说呀?你要怎么样回答?举手怎么举?坐直了,后背挺直。你要怎么回答?(应该不会吧。)好像在犹豫,应该不会吧?还有可能。哎呀,如果我是你的学生都伤心了。请坐。(孔老夫子会说:不会的。)不会的,为什么?(因为颜回他平时跟同学相处都很谦让很有德行,而且他家境非常贫寒。)平常他就很有德行,是不是?好,请坐。当时孔老夫子就说了:“当然不会。”非常肯定地回答他。子贡就把他看到的情况跟孔老夫子说了,可是老师我刚才看到颜回在喝粥,偷吃粥,那夫子听了之后,如果是你,你是孔老夫子要怎么办?你要怎么办?(我要对子贡说,你还是带我去看一看,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如果颜回另有隐情呢?)如果颜回另有隐情呢?好,给她掌声鼓励。好。孔老夫子说:“我相信颜回的人品已经很久了,虽然你今天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我不会有任何怀疑,想必一定是有什么缘故。你不要讲了,我现在就问问他。”他要直接去了解,马上把颜回召过来。那怎么问呢?你是孔老夫子,你怎么问呢?来。(如果是孔老夫子,我会说:颜回,我觉得你人品很好,我今天听说你偷喝粥了,我不明白是你从外面弄回来的粥,熬完之后尝尝到底熟没熟?还是你真的去偷吃了?)好,请坐。如果他这么问你,你会怎么感觉?有什么样的感觉?来。(我会觉得孔老夫子怎么这样问我,来怀疑我的人品。)看,你都是我的老师还来怀疑我的人品,好,请坐。你看,我为什么问你们呢?问大家呢?就是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站在孔老夫子的角度,你要怎么做?站在颜回的角度,你要怎么做?别人会怎么想?是一颗念念为他人着想的心。那孔老夫子一定会考虑到颜回的感受,也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感受。所以,孔老夫子是这样问的,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祖宗,想必我们的祖先是要来护佑我们吧。所以,今天颜回你煮完粥以后,我要拿这个粥来供奉祖先,感恩祖宗啊。大家想想颜回是怎么说的?当时颜回说:“老师,这个粥不能供奉祖先了。”为什么呢?很奇怪。他说:“我在煮粥的时候,粥里边的热气熏到了屋顶,屋顶的尘土就掉了下来,落到了粥里。那我看到粥就被这个泥土给弄脏了,马上把这一块灰尘舀起来,那这个脏了的粥,掺有尘土的粥,如果把它扔掉,又觉得很可惜,大家都吃不到粮食,所以我就把它喝掉了。而喝过的粥是不可以祭祀供奉祖先的,那是对祖宗的不恭敬。”我们一定把好吃的、新的物品、好的物品首先供给祖先,绝对不能把自己吃过的东西再供奉,那都是非常不恭敬的。孔老夫子听罢说:“原来是这样啊,如果是我,我也一定会吃了它的。”颜回退出去之后,孔老夫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他本来就非常信任颜回。为什么还要来问一下?当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的佩服,非常的信服,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的感动。那他为什么还要问一下颜回呀?他是为了什么?来。(孔老夫子是想维护颜回的人品。)对,维护颜回的名节,因为当时也有可能不只是子贡看到了这件事情。好,来请坐。那我们看颜回,那个粥如果扔掉了是不是很可惜?非常的珍贵,即使不在那种非常困苦的境况下,我想颜回也不会把粮食随便地就扔掉,不管任何时候他可能都会把这个脏了的粥喝掉,因为他非常地惜福。那我们想想这个粥是脏的,如果不把它舀出来,给大家喝,行不行啊?脏了的粥可不可以给别人喝啊?可不可以?大家一起说。(不可以。)对,整个粥都会被影响了。那可不可以给别人喝这样的粥啊?不可以。按照颜回的德行他绝对不会把这样的粥给别人喝。所以,可以见到颜回的这种德行,这颗存心,还有他对祖宗的那一颗恭敬之心。因为那颗恭敬之心,他才把这个事情的原委道给大家听。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学到什么?看见事情可不可以只看事情的表面?所以现象不等于真相。好,我们要看什么?看一件事情,要看什么? (要看事情的经过。)要看事情的经过。请坐。要看事情的来龙去脉,要看它的经过,很好。还有吗?好。(要看事情的本质。)要看事情的本质,很好。还有吗?(还要看事情的起因。)事情的起因。你们都很有智慧呀!还有吗?还有什么?刚才老师说了看颜回的什么心?为别人着想的心,对祖宗的恭敬心,这是什么?看一件事要看人的什么?(看一个人的存心。)大点儿声。(看一个人的存心。)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看一件事情要看一个人的存心。如果都不了解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动作他背后的存心,很有可能就会怎么样?发生误会,就会造成误会。那一个人话说对了,这件事情做对了办对了,他会利益他人,会利益团体。而一句话他说错了,他判断错了,那就会怎么样?可能伤害到一个人,甚至伤害到一个团体。有一个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他有一天就看到另外一个小朋友,他早上来了以后,悄悄地从书包里拿出来幼儿园的一本书放回到书架里。他毫不犹豫地就喊:“老师,他偷书!”你看当他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好。(他这样喊的话,其他同学也会知道的,而他不一定是偷书。)有可能是被误解了,结果别的同学都觉得他在偷书,是不是?好,给她掌声鼓励。(如果这个同学把误以为这个偷书的同学告诉老师的话,许多同学都会怀疑这个同学的人品,以后都不会跟这个同学玩了。)你看伤害到了这个同学。好,给她掌声鼓励。伤害到了他人。结果经过一了解是怎么样的?这个同学看到幼儿园里的书经常被人翻看,结果这个书页都破掉了,他就拿回家把它补好了,第二天又拿了回来。所以,我们说话要不要很谨慎?要很谨慎。“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好,大家把这句话一起念一遍。(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就是要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都要经过一番的考虑,要考虑什么?(要考虑对方和别人怎么看这件事情。)要考虑这件事,话说出来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是否对别人有伤害。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好。(还要考虑对这个同学的影响。)也要考虑对他的影响。(对他人品的影响。)对他人品的影响,所有的影响,是不是?好,掌声鼓励一下。当你要考虑到结果的时候,就不会轻言,不会轻传,也不会轻诺。下面有三个“轻”,都是让你要谨慎,不要随便说,随便传,随便地承诺、许诺。所以,即使你真的看到了这件事,也不能够轻易传言,也有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所以,看一件事情要看一个人他后面的存心。我们首先要相信别人,相信别人是好心,这是根本的原则,你要对别人有信心。如果孔老夫子对颜回没有信心,不信任他,他就不会把他叫过来,来问他这个问题,还有众多的学生都在身边,问这件事情。所以,首先孔老夫子对学生颜回是非常的信任。那颜回对老师呢?还有子贡对老师呢?也都是非常的信任,他们彼此都是一份信任。我们的信心,是给别人非常强大的动力,所谓知遇之恩。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颗本善的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信心。而你对别人的不信任,其实也是对你自己的不信任。所以老子曾经说过:“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有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信者吾信之”,如果他不讲信用,我还是相信他,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一定有他的缘故。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如果我们看到事情随便说,其实是不孝的。如果我们轻言轻传,这都是不孝,因为我们的德行是有缺失的,“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这样做是让我们的父母蒙羞。还有我们看别人要看别人的什么?看优点,还是缺点?(优点。)要看他身上的优点,要看他身上好的地方,向他学习,不看缺点,不看别人的错。不要把别人的过失、错误放在心上,不计较,要隐恶扬善。“道人善,即是善”,接着说,“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要看别人的优点,不看缺点,要隐恶扬善。我们说话也要实事求是,对事情不完全清楚明白,你就说“不知道”,你就说“不清楚”。千万不要怎么样?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所以论语当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以,“知未的,勿轻传”。你如果不完全清楚明白就不要乱发表意见,不要随便就传出去,对他人造成误导。在北宋时期有位大文学家苏轼,我们又叫他什么?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都已经非常有成就了。有一天,他来到丞相府,来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招待客人,他就在书房里等待。当时看到王安石写了这样一首诗说道: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当时苏轼就笑了,想啊,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怎么会像一般的花到秋天就凋落了呢?于是他就在诗后面又填了两句。“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很潇洒地走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广州,做团练副使。在那个时候也是他比较落寞的时候,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在花园里边散步。当时正值秋天,结果他忽然发现在秋天居然也真的有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这时候他想起了当时他的那一首诗,觉得怎么样?很惭愧。我们看苏轼他从小就非常的勤奋,苦读书,已经读了很多的书,他非常的有才学,在文学艺术方面都这样有成就的人,但是也有他不清楚不完全明白的事情,也会有疏漏。那我们呢?我们能不能跟苏轼这样的大文学家比呀?我们知道的更少,所以我们能不能对自己很满足啊?我们要常常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向一切人、向一切事、向一切物去学习的一颗心。要有一个谦卑好学的态度。当你时时有一颗谦卑的存心的时候,就会怎么样?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如果当你的朋友们、同学问你问题说:“你知道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你要怎么回答他?你要根据什么?或者有人问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你要如何回答他?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回答他?要根据什么?是不是你自己随便想一想就回答?可能你对事情还没有判断清楚,你还没有了解清楚,你的学习还没有透彻。那我们要依据什么呀?就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告诉别人,这样很容易对别人造成误导。因为我们的人生学习得还很不够,了解得都很不够,我们的判断力是很有限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回答别人要依据圣贤人的经典。为什么要称为“经典”,知不知道?为什么会称为经典?我们看地球上都有什么?经线,都有纬线,经和纬是什么?是标准。我们要确定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比如说哈尔滨,在地球的经度是多少?纬度是多少?它是一个标准,是不变的标准。所以,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是因为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他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所以我们依据经典来回答同学,回答别人,帮助朋友的话就不会有什么错误。它是我们圣贤人智慧的结晶。那我们要根据哪一本呐?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哪一本?就是这本弟子规。我们要解答同学的问题就依据圣贤人的经典,依据这一本弟子规来判断,判断是非善恶。所以我问同学们,刚才我问什么问题了?如果你的朋友问你什么?对,什么是善呢?根据什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善人?根据什么?(根据经典来判断一个人。)经典都告诉我们什么?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做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做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存心。)什么样的存心?请坐。来。(我觉得应该是孝敬父母。)好,给她掌声鼓励,请坐。看,你这样才能帮助别人。弟子规当中首先说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做人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孝顺父母,要抓住根本。所以别人告诉你说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说了一大堆没说孝,他说的正不正确?对不对?我们学了弟子规就有足够的判断力。做人首先是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所以孝经当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我们要交朋友,判断他是善友还是恶友,我们要看他,首先看他什么?(看那个人有没有孝心,孝不孝顺父母。)哎,我们要看他孝不孝顺父母。如果他不孝顺父母,这样的人我们能不能跟他做朋友呀?(不能。)为什么?(因为他首先不孝顺父母,跟我们更不能好。)他们都能背信父母,将来也会背信朋友的。所以,我们首先守信,要对谁守信?(要对父母守信。)哎,首先我们要对父母守信。对父母守信就是要孝顺父母,遵守这份信义。好,请坐,非常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所以我们学了经典、圣贤教诲,学了弟子规,我们是非常有福分的人。因为我们有了判别是非善恶的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我们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我们知道如何抉择: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明朝的大儒方孝孺曾经说过:“言,发乎口,为臧为否。加乎人,为喜为嗔。用乎世,为成为败。传乎书,为贤为愚。呜呼。其发也可不慎乎。”再说一遍。“言,发乎口,为臧为否。加乎人,为喜为嗔。用乎世,为成为败。传乎书,为贤为愚。呜呼。其发也可不慎乎。”人言,说话语言,“发乎口”,就是从嘴里边说出来,话从口出;“为臧zng为否p”,就是我们要看它这句话是好话,还是坏话,“否”是不好,“臧”是好;“加乎人”,如果加在别人的身上,“加乎人,为喜为嗔”,会让人欢喜,还是会让人生气呀;“用乎世”,用到这个世上,“为成为败”,就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会让一个国家兴旺,还是让一个国家从此灭亡,“为成为败”,会成功还是会失败;“传乎书”,如果这个语言用文字传下去,“为贤为愚”。所以“呜呼。其发也可不慎乎”,所以说话又怎么能不谨慎呢?要谨言慎行。所以,你看古人说一句话他要考虑这么多的后果。好,这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我们先休息一下。我们接下来学习下面一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事情不是很合乎义理都不要轻易地去承诺、许诺,去答应别人,否则就会进退两难。古人把信用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所以事情都不是很恰当的时候,就不会随便地去承诺。如果一个人很轻易地、很容易地就随便许诺,这样的人也是很容易、很随便就失信的人。这样的人我们都要谨慎接触,要敬而远之。同时我们也要告诉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一言九鼎。你看,比如说上堂课赵老师跟大家讲衣架的故事。那个同学他把衣架弄坏了,让你不要告诉老师,你这时候要不要答应他?(不要。)如果你答应他就会“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因为他不符合义理。什么叫义理?义是道义,理是道理。不符合道义,没有道理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不能答应别人。答应别人你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而且也不要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很轻易地答应别人。有一个小朋友他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他很高兴,就拿了一支新铅笔给他的同桌:这支铅笔送给你。他的同桌接过铅笔特别高兴,然后把铅笔削一削就拿来用了。第二天这个同学就跟同桌说,你今天跟不跟我玩?这个同桌就说,我今天不跟你玩。然后他说什么?那你把铅笔还给我。我们干没干过这样的事呀?(没干过。)没干过。他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好,请你说。(会让人觉得他不守信。)会让人觉得他不守信。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会出尔反尔。(还会让同学们什么事都不会让他干,觉得他一点都不讲信用,什么事都不让他干,老师知道了也不会让他干一些重要的事情的。)好,掌声鼓励。他应不应该再要回来了?为什么?来。(不能再要回来了,因为你把这个东西送给别人了,别人已经是这件东西的主人了,你已不是这件东西的主人了,所以不能再把它要回来。)对,这个东西已经不属于你了,你没有这个权利再要回来了,是不是?好,掌声鼓励一下,请坐。我们送给别人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要先考虑一下,要考虑些什么?来。(要考虑过后自己不能再要回来了,还要考虑如果你要回来之后别人的感受。)好,要考虑你以后会不会后悔,是不是?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把这个东西送给别人?好,请坐。还有呢?还要考虑什么?你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去做到这件事情?你在许诺别人的时候,你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是否真正能够做到。如果到时候你答应别人的事情你做不到,你就真的“进退错”。还有我们还要注意,古人告诉我们:“盛喜时勿许人物,盛怒时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就是你非常高兴的时候,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随便答应要给谁什么东西。盛怒的时候,特别生气的时候,“勿答人书”,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怎么样?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答人书”就是回书信,或要回应别人什么话,这时候说的话怎么样?大部分是气话。你很高兴的时候就很难考虑周全,就容易过后反悔,所以你在特别高兴的时候,你不要随便许诺,到时候你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很难堪。一定在你心情很平静很理智的状况下去做决定。而且你在答应别人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什么?这件事情学校让不让?是不是符合校规?老师让不让?刚才讲衣架的故事,可不可以欺骗老师呀?那都不可以呀。比如说同学找你,比你小的同学:大哥哥谁谁谁欺负我,你帮我去出出气,你帮我打他一顿。你要不要这时候仗义行侠,打抱不平,要不要?这时候能不能答应他?这时候就不能逞一时的意气用事,这是违背校规的,是老师不允许的。有的同学说了:小明,这个作业我写不出来,你把你的作业本借给我抄一下。答不答应?(不答应。)违背校规。有的同学还有这样的状况,我今天很想吃一个冰激凌,可是我忘带钱了,借我一下,好不好?借我五毛钱、一块钱。可不可以?(不可以。)你都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让不让他吃,或者借我钱去做一些什么事情,这样做都不可以,都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有一个同学,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有一个同学,另外一个同学就约他,说明天是儿童节到我家来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他很高兴啊,盛喜很高兴,然后就答应了。结果回家以后爸爸妈妈不让去。怎么样?“进退错”了吧?“事非宜,勿轻诺”,我们首先要想想爸爸妈妈会不会答应?我们在答应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学校要有老师的同意,然后还要符合班规,在班级有班规,在学校有校规,在国家呢?有法律,有法规,我们都要遵纪守法。如果不是这样的事情,都不可以答应,要拒绝。而且你在答应别人事情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考虑,是这件事情你做,对他人是不是真有好处?是不是真正利益他人的?比如说这个衣架,如果答应他了,是不是真正对这个朋友好呢?你们是很好的朋友,是不是真正帮助他?如果你把作业借给同学抄,是不是帮助同学?那不是真正利益同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靠理智去判断,它是不是真正符合义理,是不是有道理的,是不是正确的,它有一个判断标准。我们以什么为标准啊?哪一本书?(弟子规。)一起说,大点儿声,哪一本书?(弟子规。)对,以弟子规为标准,符合弟子规的事情你才可以答应别人,你又能做得到。不符合的话,不要答应别人。有的人还承诺,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以后,我要好好孝顺你们,为你们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哎呀!承诺了好多事情,伟大的计划。结果他现在在家里连地都不帮父母擦一下,连碗都不帮父母洗。将来这样的许愿、愿望能不能落实?能相信吗?所以不能对父母发空愿,随便发空愿。我们要从当下开始做孝子,孝顺我们的父母,为父母倒水,为父母扫地、擦地、洗碗,给爸爸妈妈按摩。从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落实,开始做起。把自己的学业做好,让父母放心,去力行孝道。做人也不能够故意去欺骗别人。为了某种利益承诺别人,然后发空愿。这样做就是什么?“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我们不可以故意地去答应别人一件事情,最后落空。而且做人也绝对不可以见利忘义。在古时候有一个叫赵柔的人,他当时在德行上,道德学问上都是非常有声望的,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有一天他带着儿子拿着耕地用的犁去集市上卖。有一个人就问价格多少钱呢?他说:“二十匹绢。”用二十匹绢换一个犁,这个价格就谈好了。旁边有一个商人,觉得他卖得太便宜了,就说:“我用三十匹绢来换你这个犁。”当时他的儿子一想这样做就更合适呀,所以就想答应他。当时这位父亲就跟他说,做人怎么可以因为利益而违背信用呢?所以赵柔说:“岂可以利动心也。”他说这个价格我们已经答应别人了,怎么能因为有利可图而违背自己的信用啊!连动心都不可以。大家把这个经句念一遍。“岂可以利动心也”。(岂可以利动心也。)好。他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他当时已经订好了二十匹绢,即使别人要三十匹,你看差多少是不是?差十匹呢,然后他不是一个犁,很多个耕地用的犁。(绢是什么?)绢是以前织布织出来的,可以制作衣服的这样的布料叫绢。你看赵柔当时他这样做了,他首先教化了谁呀?(儿子。)对呀,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对他父亲教诲的这一句话会记多久?(一生。)对,一生他都会记在心里,都不愿意去违背,都不会因为有利可图而违背自己的信用。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有学问,要看他什么?是不是孝顺父母,是不是恭敬老师,是不是讲信义,不见利忘义。“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所以我们要请求别人什么事情的时候也要看看对方能不能承受。你要提出的要求也要看他符不符合义理,不要让别人为难。别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你要不要去求他做?不要。我们要不要因为喜欢什么东西而去要求父母?一直在那里恳求:妈妈妈妈给我买吧。这样好不好?对,这样做会让父母很烦恼。你要想想这件事情应不应该做,你该不该答应别人,还有你该不该向父母、向他人提出请求,求别人答应你。如果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别人,以免让我们的父母长辈为难、烦恼。下面一句“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要很清楚、很缓慢。我们同学在门口签到的时候,同学们吐字大部分都非常的清楚。最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他说老师我叫什么什么,本来第一次见面老师就不知道你的姓名,老师很想知道,但是有的同学说话声音很小,说得不清楚,又说得很快,别人怎么样?很难听清楚,很不容易。所以还是应该念念为别人考虑的心,要“重且舒”,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你说的是什么。那你们记不记得有一个游戏,传话的游戏。告诉别人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结果传到最后变成什么?跟第一个人一不一样?(不一样。)基本上大部分不一样。什么原因呢?(其中的几个同学给别人传达的时候不清楚,然后别人误解了是别的字,然后到下一个同学嘴里也是不一样的。)对,传达的不清楚到最后就不一样了。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请坐。这是一个游戏,还没有什么后果。但是如果是我们办一件事情,在一个团体当中,你话没有说清楚,结果可能你办的事情跟别人交待给你的就不一样,或者你传达的事情,传达的别人没听清,结果就不一样,很可能这件事情错了,造成的后果有时候是不能收拾,有的时候这件事情就要重新来做,结果耗费了大家大半的时间。时间和精力都不成正比了,是不是?有没有这样的事?好。(有的时候警察抓小偷,要是第一个警员告诉下一个告诉错了的话,小偷就抓不成了,就让他们逃了。)这样的时候后果就更严重了,都影响到社会治安了,是不是?好,请坐。(如果在医院的时候,病人对医生传达的病情,如果医生给听错了,治疗的时期就会混乱,然后病人的病情就会严重。)这样的结果都危及到一个人的生命。好,请坐。所以说“凡道字,重且舒”是不是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说话要不要谨慎?(要。)说话也要学习,也要练习呀。所以过去我们讲“父母呼,应勿缓”,爸爸妈妈交代你的事情你都要重复一遍,确认你听到的事情跟你爸爸妈妈交代的事情是一样的,是一致的,你再做,这样就不会出错了。那如果我们做传话游戏,比如说第一个同学跟第二个同学,第一个同学说完了之后,第二个同学问你说的是什么什么吗?重复一遍,他说是的。下一个再重复一遍,最后错误的可能性就怎么样?就会大大减小了。在一个团体当中这样的时候,事情办起来就会比较顺利,就不会那么容易产生误会,造成整个事件的失败。那么我们说话要注意:首先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问起对,视勿移”,你眼睛要看着对方;然后你“凡道字,重且舒”,每一个字吐字要清楚、要缓慢。如果你说得很快别人就很难听清楚。还有如果你吐字不清、含糊,别人也弄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要“重且舒”。而且你在说话的时候,你的行仪要落落大方,要“立端正”。“步从容,立端正”,到前面来要“揖深圆,拜恭敬”。声音要很悦耳,要好听,音量要适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声调要中庸之道,说话还要有重点。 现在同学们全体起立,我们就做到“凡道字,重且舒”。因为经常读诵经典就可以训练我们说话、吐字能够做到很清楚,能够不急不缓。而且我们的气质,跟人说话的时候也会落落大方,淡定从容。好,“立端正”,我们共同背诵一遍弟子规“总叙”。预备,齐。(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好,“问起对,视勿移”,同学们在背诵的时候眼睛都在看着老师,很有定力。好,请坐。在家里父母交代你的事情,和在学校里老师交代你的事情,你都要怎么样?重复一遍。然后准确无误,你再去做。现在谁愿意跟老师配合一下?来,起立。比如说你叫小红,妈妈叫你了,“小红”(哎!妈妈我来了。)再说一遍,声音要洪亮。(哎!妈妈我来了。)好,然后跑到这里来。(妈妈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这个厨房的地,有点不干净,你可不可以把地扫一下呀?”(好的妈妈,是让我把厨房的地扫干净吗?)“是的。”你看他说话就比较清楚。好,再说一遍。“厨房的地有点不干净,可以把它扫一下吗?”(好的妈妈,是让我把厨房的地扫干净吗?)“啊,是的。”你怎么说?(好的妈妈,我这就去做。)给她掌声鼓励一下,请回。当你这样做的时候,首先听清楚了长辈交待的事情,然后又重复一遍,那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长辈就会对你很信任。当我们做完之后还要怎么样?回馈一下。“妈妈我已经做完了,您看可以吗?”“这样做可以吗?”我们说话关键还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是我们这颗存心。要常存一颗恭敬心。“诚于中,形于外”。当我们对人很恭敬,自然就会“凡道字,重且舒”。那么我们对事很恭敬,我们就会“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就会很认真地把这件事情复述下来,把它重复一遍,把它说明白,讲清楚。好。接下来“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彼说长,此说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