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选b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2(2013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选c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教材,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是1922年颁布的,粮食税之后的进一步对农业的改革。故选c。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解答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4(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选c解答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5(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选c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6(2012山东高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解析:第 (1)问,注意从“改变”的角度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则是放弃了“间接过渡”,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可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分析。第(2)问,主要从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角度分析,列举一例说明即可。第(3)问,首先搞清楚两种经济运行模式指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斯大林抛弃市场经济,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则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原则下,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带有一定的计划性。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