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清朝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兴中会 与同盟会;武昌首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2能力目标:理解:1.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 2体会南京临时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运用: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1.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2.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周边环境中,你知道以“中山”冠名的地方(如街道、医院、公园等)有哪些吗?(像中山路、中山公园)这些以“中山”冠名的地方都是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孙中山先生的。那么,大家知道孙中山吗?请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多媒体出示:)11894年,孙中山28岁,创立兴中会。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不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却要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来实现发展资本主义。(设问:在上书遭拒绝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孙中山,当时你该怎么办?)21901年,孙中山35岁,清政府宣布“新政”。教师补充“预备立宪”,指出它们的实质。同时放映出清朝晚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以达到论从史出,分析它们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1905年,孙中山39岁,成立同盟会。分小组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特别是两者性质的比较,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后者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后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等。41907年,孙中山41岁,浙皖起义。 放映一系列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根据史料,学生可以分析得出: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前的一系列准备。探究二:中华民国的成立(多媒体出示)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材料得出约法包括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三个部分。并认识临时约法的现实意义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探究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介绍陈独秀的“中华民国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以及学者们对于中华民国的评价。激发学生讨论甚至辩论辛亥革命的功绩,在辩论中解决辛亥革命的功过是非问题。(教师总结)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引导学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 但是辛亥革命又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着重指出它的最伟大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是推翻了封建制度。设计意图: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13课 辛亥革命一、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 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2、 同盟会:1905年 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二、 武昌起义1、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2、 辛亥革命的评价十、教学反思第一,历史学习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第二,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形象的材料,会使学生更贴近历史。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历史 编写人李娜 审稿人 王明强第13课辛亥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预习内容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及社会矛盾的尖锐。2建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民报为机关刊物。3纲领(连连看):民族主义 “ ” 民权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生主义 “ ”4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 政党。5作用: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武昌起义1导火线: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 ” 。3影响:各省相应,清统治瓦解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_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措施:颁布 、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措施。3性质: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确立_、_、_三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_。2作用: 3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5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共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思考:中国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先后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学习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探究一:结合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历程思考下列问题。11894年,孙中山28岁,创立兴中会。孙中山为什么不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却要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来实现发展资本主义。(设问:在上书遭拒绝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孙中山,当时你该怎么办?)21901年,孙中山35岁,清政府宣布“新政”。分析新政的实质及意义?31905年,孙中山39岁,成立同盟会。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性质?41907年,孙中山41岁,浙皖起义。1911年,孙中山45岁,武昌起义爆发。起义为什么首先爆发于武昌呢?二、中华民国的成立探究二: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究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三)反思总结1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四)当堂检测1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交谈着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巧统治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4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5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6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 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 )a三权分立 b民族独立 c主权在民 d民生主义课后练习与提高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请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 (3)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特点或者性质。 (4)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当堂检测16 a b b c d c 课后练习与提高1 a 2 b 3(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Fire and safety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深港朗文版
- 1.6 职业模块1:文字录人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中职信息技术(信息科技)计算机应用基础湘科版
- 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六种修辞手法教学与练习示范
- 银行从业考试群及答案解析
- 储运销售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数学除法题型专项强化训练
- 池州二院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穴位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学护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面瘫(面神经炎)课件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
- 女生穿搭技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厉害了我的国
- 动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安全总结模板
- 2024年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执法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昆虫学与农业害虫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