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五四制).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五四制).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五四制).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五四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共28分)(一)默写(10分)1 _,今日又南冠(别云间)2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出师未捷身先死,_。(蜀相)4 _,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5明时思解愠,_。(孤桐)(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6分)【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avx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8【甲】文选自课文_;【乙】文选自课文狼,作者是_。(2分)9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甲】文中的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_ ;【乙】文中的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8分)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注释】尚书:职官名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公不许( ) (2)连易数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二、现代文(共2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 题 (10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14.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b./c./ d./15.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的作用是运用 的论证方法,既证明了 ,也证明了“中国学者”缺失 (5分)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分)学者应有的态度与精神。学者的态度是绝对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学者的精神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学者应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二)阅读下文,完成18- 23题(14分)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像枯藤般缠绵在病床上。门被轻轻推开,我的主治医生进来了。他与别的医生没什么两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单。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小侄女今早问我,您是老师,也许会知道。”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1月到5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孩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叠化验单,侧耳诗听着窗外的风声。我的泪,再也无法控制大滴大滴流出来。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我知道这所医院附属于医学院,他还兼着学生们的课。有时,讲到某个不常见的病例时,会请病人去配合上课。我无语,我有我的自尊,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 暖,我推你出去走走。”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熟悉又陌生。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几片花瓣被小鸟踏落,恰恰飘到我脸上。有个女生微微一笑,俯下身,一片一片,为我拂去脸上的花瓣。纤细而灵活的手指,挨着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我心动了,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主治医生推着我出了病房。我想到马上就要以这般狼狈的模样,面对几十双好奇的眼睛,心仿佛裂开了千万条缝,凉风没完没了地灌进来。可是,他竟把我推到一棵花树下。学生们早已排队等候,向我鞠躬问好。我还看到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她是他的老师,我不禁愕然。主治医生蹲下身子,调整着轮椅的靠背。一个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我越发惊诧:把教具盖得这样严实,怎样给大家展示病变的特征呢?主治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现在,请你给我们讲讲吧。”我怔住了。一瞬间,所有不安与悲凉,都潮水般退却,我的心中一片温润。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学生们轻轻的鼓掌,老人眼里 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孩子们:他们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是孩子们生命里的花信风。”她慈和的目光,仿佛能看到我的心里去:“姑娘,我30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症,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我张大了眼睛,呆呆看着她。“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指,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我的心猛地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17.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18.(1)第段中“黑屏”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2)第段中加点词“凉风”比喻 。(2分)19.从记叙顺序看,第段画线句属于 ,在文中的作用是 (5分)20.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段写“我”认为主治医生与别的医生没什么两样,是欲扬先抑的写法。b第段主治医生“侧耳谛听着窗外的风声”,其实是陷入了沉思。c第段主治医生推我到外面走走,是为了让我遇见那个女生,从而说服我上课。d第段画浪线句众人的不同表现却有共同的目的:给我鼓励和信心。三、综合运用(8分)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8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1)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明清“四大名著”的是_(2分)a、水浒传 b、西游记 c、儒林外史 d、三国演义(2)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2分)_ 22、2015年央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出了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参赛者全部为中学生。参赛者全部为中学生。比赛中,有的谜语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