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学问与智慧学习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11.学问与智慧 第 1学时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重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导 学 过 程感悟一 、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陶冶( ) 寸积铢累( ) 大窾( )矻矻穷年( ) 探骊得珠( ) 犀锐( )2.将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写在合适的句子里。 a、惟有才 b、虽然但 c、纵然也 d、不但而且 有一种人,读书 不多, 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他 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 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世间 有缺乏智慧的人, 也有缺乏智慧的书。 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 不是浮光。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可以作为警句名言记诵。请写下你积累的其中的两句。 二、展示(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反复诵读,讨论文并归纳,理清章结构2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预习过了,来说说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答: 3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请一个同学就自己平时的认识来说说。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答: 2学生集体朗读第一节,进一步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定义并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3.结合文章内容问题: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答: 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答: 三、反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陶冶(y) 斧凿(zu) 蓦(m)然 矻(k) 矻穷年b犀(x)锐 晦(hu)塞 探骊(l)得珠 滋(z)养c两颚() 禁锢(g) 鞭辟(p)入里 茎(jng)衣d荒于嬉(x) 兀(w) 兀穷年 饶(ro)舌 凋(dio)谢2在下面各句的括号旁填上相应的成语(1)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2)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3)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样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4)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 4在第二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妙处? 答: 学习反思: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11学问与智慧 第2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重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导 学 过 程感悟一、预习1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概述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答: 3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 二、展示1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各组同学花两分钟时间精读相关段落,然后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同学们不要理解各段意思,还要能延伸到课外去)2小组交流: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一段可否删掉?为什么?(结合讨论达标检测中的有关习题)答: 3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 仿造该句造一个句子,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系的词造一个句子。答: 4小组讨论: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矛盾吗?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 反馈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习题: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乏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涩的书”。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1 语段中作者认为“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著书的智慧”是指: “读书的智慧”是指: 2 简要阐述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答: 3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例句。答: 5请写出两则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答 学习反思: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二、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 赵金珊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日】池田大作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学问与智慧(第 1课时)一 、预习:(略)二、 展示:(一)略2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