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鲁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鲁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32011年3月1日12时(区时),一艘由横滨开往旧金山的货轮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如图所示),此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是()A3月2日12时5分 B3月1时11时55分C2月28日12时5分 D2月29日12时5分解析: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图中轮船越过的区域,180经线刚好与日界线重合,因此应进行日期的变更。同时,从航行方向来看,轮船由东12区进入了西12区,日期应减1天。2008年为闰年,2月份有29天,日期不应为28日。答案:1.A2.B3.D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45题。4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 B光照C土壤 D热量解析:中国塞北和江南之间的差异为南北差异,即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热量。http: /www .xkb1 .com答案:4.A5.D来源:学,科,网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68题。6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x k b1 . co m7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 000 米 B2 000 米C3 000 米 D4 000 米8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从图中自然带分布南低北高可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故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下限要高于南坡。另外从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温带地区。如果该山地山麓平均气温为12 ,而该山顶部并没有常年积雪,故顶部的平均气温不会低于0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可知,该山的高度不会超过2 000米。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而南半球并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故可推断出该山地所在的地区是终年受西风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答案:6.C7.B8.C下图甲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下面两图,回答910题。9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C迎风背风 D距海远近10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A甲 B乙C丙 D丁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其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相同。该图三座山脉中,a和b山脉的基带都是雨林植被,但分布高度不一致,a雨林分布高度可达2 000米左右,可见其应位于赤道附近,b雨林的分布高度只有800米左右,说明了其距赤道有一定距离;c基带是稀疏林地,说明其纬度更高。图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说明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控制区全年高温多雨,发育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答案:9.B10.A读下列A、B、C三幅图,回答1113题。xK b1. Co m11能够观察到图A所示自然景观变化现象的考察线路是()A甲线 B乙线C丙线 D丁线12图A四地中,气候特征与图C相符的是()A地 B地C地 D地13在沿图B中丁线考察时,虽然穿越了赤道,但沿途所见几乎都是草原景观,这是因为()A该处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次生植被以草原为主B该处虽在赤道附近,但受不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C该处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出现了非地带性现象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非洲大陆的体现,非洲赤道附近由西部的森林过渡到东部的草原解析:根据图A的自然景观变化可知,沿考察线路的自然景观自荒漠逐渐向草原、森林过渡;结合非洲气候、植被的变化可知,甲线路的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中部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故沿甲线可见图A的景观变化。根据图C可知,它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稀树草原为主,如地所示。沿丁线考察时沿途所见几乎都是草原景观,这是因为丁线附近地区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出现了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1.A12.B13.C X k B 1 . c o m二、综合题14(2011泰州模拟)下面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B_。(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引起的植被分布变迁为背景,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自然带分布可确定A、B的类型,CD植被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变化引起。全球变暖导致自然带整体向高纬度变迁,在位置和范围分布上都发生了变化。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雨林面积扩大;温带草原面积扩大。(4)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15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是_带,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米。(2)自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判断理由是_。(3)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_,在亚欧大陆西岸为_。(4)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6)雪线最高的地区大致在_附近,其雪线最高的原因是_。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解答此题,必须读懂图,明确纵横坐标的地理含义,同时要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相对照。自然带分布在北纬7085,可判定为寒带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 0005 000米左右。自然带分布在50N70N之间,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自然带分布。自然带分布的纬度大致在北纬4050之间,故在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欧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低纬度地区地面气温高,同样相对高度的情况下,山上山下的温差较大,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