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doc_第1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doc_第2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doc_第3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doc_第4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P4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师:大家喜欢看书吗? 生:喜欢。 师:那有没有同学愿意告诉老师你都喜欢看些什么书呢? 生1:我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 生2:我喜欢看安徒生故事 生3:我喜欢看科学世界师:恩,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小书迷啊,是啊,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来我们要想学习更多的知识,书可是必不可少的呢。今天,王老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书店情境图) 2、 探究新知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12= 2.探究1412的积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先互相讨论 (2) 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 生1:14+14+14+ +14=168 (连加) (4) 生2:12+12+12+ +12=168 生3:1426=168 (连乘) 生4:1434=168 生5:1227=168 生6:1012=120(拆数) 412=48 120+48=168 3.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4.教师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1412的结果,那么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笔算乘法)我们一起去看看。 首先把两个因数写在竖式上,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生:数位对齐。先用个位上的2同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同14相乘,乘得的积是14个十,末尾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师边说边板书) 14 12 28.142的积 1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68 5.师:综合以上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好一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过程要简便些,容易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算一算,互相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过程。 教师指名四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2)练习十第1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的积的末尾分别同第二个因数的对应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4 12 28.142的积 1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68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 杨彩娟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笔算乘法并不陌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 142=28 140+28=168(元)。当学生发现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 本节课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及时进行课后辅导。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1、 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的乘积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1.知道乘的顺序。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2、 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呈现王老师买书的情景: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1. 学生自己搜索信息。 2.思考列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讲算法。 3. 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方式多样的算法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接着出现笔算乘法: 1412 28-学生可以又快又正确的算出这一步,知道是由214得来的 140-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一个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解决。2.“141真的是得1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 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1. 独立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2. 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计算,让他们改正。教材第47页第3题。 3. 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取材于学生身边的材料。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笔算方法灵活应用到题目中,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了口算能力。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回顾本节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探究1412的积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先互相讨论 (2)生1: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68 (连加) (3)生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68 生3:1426=168 (连乘) 生4:1434=168 生5:1227=168 生6:1012=120(拆数) 412=48 120+48=168 1410=140(拆数) 214=28 140+28=168 首先把两个因数写在竖式上,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生:数位对齐。先用个位上的2同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同14相乘,乘得的积是14个十,末尾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上的“2”去乘“14”:24=8,8写在个位。210=20,2写在十位。算完个位,再用第二个数的十位“1”去乘“14”的“4”:十位的“1”表示10,104=40.所以14=4的4写在十位上。个位上都是0,“0” 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十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