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论文水相荡成涟漪,石相击生灵光 关于数学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摘要】“交流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巨大,已逐渐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其有效性却并不高,所以,探索研究以获得正确的策略来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先是阐述了开展课堂交流的意义,然后总结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有效促进课堂交流的五大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法”可依。【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交流 有效性 策略 一、开展数学课堂交流的意义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师生收获更多思想的过程。数学课堂上的“交流学习”便是本着这样一种认知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和全员参与性,能真正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和提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里都能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把过去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注重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二、数学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已逐渐认识到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性,且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开展课堂交流,但遗憾的是,其有效性却并不理想。经分析归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交流意识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意识问题。有些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上数学的教学任务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缩减了学生交流的时间,甚至剥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有些教师则对交流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成功了,使课堂交流局限于单向线形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而不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维互动。其次是学生的意识问题。有些学生交流意识不强,只顾自己思考而不和同学、老师交流;有些学生则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交流无动于衷,只做个听客和看客;还有些学生则对交流产生各种顾虑,怕说错会挨老师批评,会被同学瞧不起,或怕自己的语言组织不好,尽管心里愿意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但碍于种种心理障碍而不愿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二)、交流目的问题有些教师在开展课堂交流时,事先没有作充分准备,没理清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学,哪些内容需要交流讨论,交流的目的不明确,交流通常只是走个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三)、交流方法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对课堂交流进行掌控和引导,以致课堂交流的气氛不活跃,学生的交流热情不高;有些教师则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以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的无话可说,有的有话难说,有的有话就说,而更多的则是各说各的,使得课堂交流表面上看去似乎很热闹,其实实效很低。(四)、交流时机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的思维变化如何,是否有交流的需要,一律按预先设定的教案来执行,以致于交流超前或交流滞后的情况经常出现。这样的交流流于形式,学生不感兴趣,自然有效性不高。(五)、总结评价问题交流活动结束后,有些教师没有对本次交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本身对本次交流的成败得失之处也不甚明了,无法为下次交流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同时,获得成功的学生没有受到表扬,交流困难的学生没有受到鼓励,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流热情,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交流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三、促进有效交流的策略针对以上五大问题,我总结出了相应的五条策略,以促进有效交流。(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推动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应该说没有好的教育观念,就不会为教育事业带来崭新的未来,所以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则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还给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二)、精心策划,有的放矢更新观念后,教师在具体操作课堂交流时,首先要做到精心策划,有的放矢。1、了解现状,把握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走进教室前,已经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了对知识不同层次的认识,但是这部分知识可能不完全正确或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面对学生,教师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现状,才能找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的起点。2、精研教材,明确目的了解学生的现状后,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定交流想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着重理清教材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自学,哪些内容需相互交流讨论;需要交流讨论的内容里,又有哪些是交流的重点,哪些则可作简单交流处理,只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如此一分类,交流的目标自然就有了:通过交流要让学生弄清某个问题,或要让学生在认知上提高到某个层次,或在教学中要突破某个重点或难点等。以上种种,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应心里有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3、精选内容,对“症”下药这里的“症”是指教师预先设定的交流目标,而“药”则是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备有效的材料,针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师生间的交流加以引导和控制。(三)、创设环境,点燃激情;知法善用,满座皆赢前期的精心策划和明确目标是课堂交流成功的基石,但光有基石是不够的,能否成功,关键还看过程如何操作。任何事物的成功都离不开有利的环境,课堂交流亦然。课堂交流要想成功,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能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教师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消除学生的顾虑,用行动来告诉学生说错了决不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有错误才有进步,失败乃成功之母;二是要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有积极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既使被表扬的同学有成就感,也使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励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在这里,教师也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力求提出的问题新奇,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就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我对答无误。同学们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求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探索者。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现实的,学生交流的兴趣自然很浓厚。二是要问得合适。“问得合适”是指对问题的及时调整,因为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都难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抓耳挠腮,说明问题难度太大或教师未表达清楚,要恰当地给些提示或者灵活地补充一些辅助问题进行过渡;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不以为然或者不需要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甚至脱口而出,说明问题太简单,也要迅速进行调整,添加一定的难度。简而言之,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时,既要注意课前的充分准备,又要注意课堂的随机应变。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教师和学生都须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正确的交流方法,做到知法善用,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课堂交流的最大功效,才能确保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教师要在课堂交流中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首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既要给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学生们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在交流中有话可说;只有经过了充分交流,学生们的不同意见才能得以表达,相互间才能引起思维碰撞和争论,对问题的认识才能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教师是一个倾听者,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让他们来说,教师决不轻易“越位”。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听清楚他们交流的主要观点和精华所在,听清楚他们的主要认识偏差和对话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对策。再次,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关键时候要对学生进行适度地引导和点拨。比如当学生的想法富有创意却陈述不清时,教师要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将之传递给全班学生;当学生的看法单一时,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来拓展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方向或认识存在错误时,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争议、反思等方式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最后,教师还是一个决断者。在交流中,如碰到学生双方观点相异、争执不下的情况,教师要作为一个决断者为学生明确地解答。如果两方的观点可以各取所长、合二为一,可以综合意见得出正确答案;如果只有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要让正确的一方拿出让错误的一方信服的理由,从而令其接受;如果两方均错,教师则应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交流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依“法”而行,确保知识和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一要学会表达。教师要耐心地、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学生学会用符号、线段图、实物图等来辅助表达。二要学会倾听。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发言,也要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抓住这样几点: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和采用的思考方法;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随时准备进行质疑或补充。三要学会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时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意见要及时补充。同时学会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交流,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进行取长补短,不断地修正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通过交流才能使每一个人,包括教师,都有机会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四)、把握时机,活用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交流的最佳时机。当学生需要时,才能产生活动的动机,所以,是否进行交流不是看教案上有无预设,而是看学生有无交流的需要。一般来说,交流的时机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对一个主题知识进行构建时;二是在探索解题思路时;三是在学生产生疑问或相互间有不同见解时。1、主题研讨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这样揭示研讨的主题:“比”和“分数”、“除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法”有商不变,“分数”有基本性质,那“比”有没有相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是什么?你能举个例子来验证吗?围绕这个主题,学生开展的研讨活动非常成功,根据已有的知识类推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丰收。2、解题思路探索为了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提倡解题策略和算法多样化,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优化。如在 “两位加两位数” 的教学中,说“32+39=”的算法时,出现了以下不同解法:方法一:30+30=60,2+9=11,60+11=71;方法二:竖式计算(略)。师:还有其他算法吗?(全班无人举手,冷场)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行吗?32+30=62,62+9=71。生1:马上举手,那我还有:30+39=69,69+2=71。生2:我是这样算的:32+40=72,72-1=71。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生3:他把39看成40,32+40=72,因为多看了1,再减去1,72-1=71。师: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样?生4: 一会儿加,一会儿减,容易弄错。生5:还可以这样算:39+1=40,40+31=71。生6:32+8=40,40+31=71。师:他们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7:他们在计算时都把其中的一个加数变成了整十数再加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学生找到了多种算法,且在评议中优化了算法,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3、疑问辩论数学中遇到模棱两可、易于混淆的问题时,要利用辩论的武器加以解决。在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老师不要简单地作出判决,而要随机组织一场“辩论”赛,要求学生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这无疑会使学生加深印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五)、及时总结评价,提升交流能力教师通常都会在交流中,对各组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点评,促使其他小组成员对这种想法作出必要的补充和评价,从而使思维碰撞,得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却往往忽略了交流后的总结性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