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ppt课件.ppt_第1页
艾灸ppt课件.ppt_第2页
艾灸ppt课件.ppt_第3页
艾灸ppt课件.ppt_第4页
艾灸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讲 艾灸与保健 2 主要内容 一 灸法的基础知识二 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三 常用穴位介绍四 保健灸法五 实用艾灸养生方六 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3 艾灸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4 灸 利用某种易燃材料 如艾绒等 和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 温熨或贴敷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 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5 一 艾灸的作用 1 温经散寒 行气通络2 扶阳固脱 升阳举陷3 泄热拔毒 消瘀散结4 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 6 二 艾灸的适应症 寒邪为病湿邪为病热邪为病 泄引热下 瘀血体虚 阳虚 气虚 明代 红炉点雪 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宜 7 常见艾灸的适应症 1感冒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2消化性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3痛经 排卵障碍性不孕 盆腔炎症 阳痿4偏头痛 面瘫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疱疹后神经痛 脑梗塞 失眠 荨麻疹5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网球肘 8 三 艾灸器材 艾条 9 艾灸盒 10 不同灸盒的适用法 单孔灸盒 用于单穴位 适用于腹腰背部等宽区域穴位 火力适中多孔灸盒 用于多穴位 适于任督脉 腹腰背部 火力较猛节省时间 烟大随身灸盒 用于关节 身体的小区域部分 火力温和携带方便 烟小 适合保健灸 11 艾柱 每灸一个艾炷 称为一壮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壮 12 五 艾灸的顺序 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即先灸阳经 后灸阴经先灸背部 后灸腹部先灸上部 后灸下部先灸头部 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13 避免灼伤 注意防火 灸盒 皮肤过敏者禁用 皮薄 肌少 筋肉结聚处 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 下腹部 男女的乳头 阴部 睾丸等忌灸 另外 关节部位 大血管处 心脏部位 眼球 颜面部 忌灸 极度疲劳 过饥 过饱 酒醉 大汗淋漓 情绪不稳 或妇女经期忌灸 某些传染病 高热 昏迷 抽风期间 或身体极度衰竭 形瘦骨立等忌灸 七 艾灸的注意事项 14 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 15 常用灸法 艾灸 其它 瘢痕灸 艾条灸 艾柱灸 直接灸 电热灸 灯火灸 火龙灸 天灸 间接灸 着肤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灸器灸 温针灸 悬起灸 加药灸 回旋灸 点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白芥子灸 三伏灸 蒜泥灸 三九灸 艾熏灸 百发神针 烟熏灸 蒸汽灸 16 一 艾条灸 温和灸 适用于各种病症雀啄灸 适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阙等回旋灸 适用于风湿痛 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炎点灸 效果类似扎针 17 1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靠近穴位 并保持一定距离 约3cm 使患者感觉热度适中 以不过分灼热为度 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18 2 雀啄灸 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 距离3 5cm好似麻雀啄食一样 以一上一下 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 19 3 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 距离皮肤3cm平行皮肤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 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20 无瘢痕灸直接着肤灸 瘢痕灸发泡灸麦粒灸隔姜灸隔蒜灸间接隔物灸 隔盐灸巴豆饼 豆豉饼 附子饼 黄土 蚯蚓 二 艾柱灸 21 1 无瘢痕灸 又称着肤灸 非化脓灸 临床上多用中 小艾炷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 从上端点燃 当燃剩2 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 将艾炷夹去或压灭 换炷再灸 一般灸3 7壮 以局部皮肤充血 红晕为度 此法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寒性疾病 如哮喘 眩晕 慢性腹泻 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22 2 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 临床上多用小艾炷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 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 然后放置艾炷 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 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 除去灰烬 方可换炷 每换一壮 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 再涂少许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可灸7 9壮灸毕 在施灸穴位上擦干净后贴敷玉红膏 23 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瘢痕灸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 慢性胃肠病 发育障碍 体质虚弱者等 24 3 麦粒灸 取少量艾绒 将其捏成麦粒大小 置于施灸穴位上 点燃艾绒当被施灸者感觉到热量时 迅速移开剩余艾绒此法刺激性强 适用于患有面瘫等疾病的患者 25 4 发泡灸 又称天灸 自灸 冷灸 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 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 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 甚至起泡 以激发经络 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分为三伏天灸 三伏贴 和三九天灸 三九贴 26 三伏天灸 27 据中医理论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在三伏天穴位敷贴以预防和治疗冬日咳喘 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 取肺腧 风门 膏盲腧 双侧 膻中 大椎等穴 敷以辛温 逐疾 走窜 通经 平喘药物 温煦阳气 驱散内伏寒邪 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每年三伏初中末各贴1次 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 三伏天灸 三伏贴 28 三九天灸 三九贴 在三九天贴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此时阳气敛藏 气血不畅 皮肤干燥 毛孔闭塞 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 能温阳益气 健脾补肾益肺 祛风散寒 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同时 三九天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 29 4 隔姜灸 用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 3厘米 厚为0 2 0 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 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 可易炷再灸 一般灸5 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此法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症 对感冒 咳嗽 呕吐 腹痛 泄泻 遗精 阳痿 早泄 不孕 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30 5 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0 2 0 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 易炷再灸 一般灸5 7壮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灸后易起疱 若不使起疱 可将蒜片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 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31 6 隔盐灸 也叫神阙灸 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使其与脐平 上置艾炷施灸 如患者稍感灼痛 即更换艾炷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 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致伤 一般灸5 9壮此法有回阳 救逆 固脱之功 但需连续施灸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 吐泻 痢疾 淋病 中风脱证等 32 9 温针灸 温针 针柄灸 33 日常保健灸法 第四部分 34 艾灸保健频次 每穴30分钟每周二三次每月十次左右配穴方根据每人情况而定 35 1 灸大椎穴 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每次10 15分钟 每日l次 每月灸10次 在感冒流行季节 每日施灸l次 连灸7 10次 2 灸肾俞穴 选用艾炷无戒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用温和灸每次10 15分钟 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3 灸命门穴 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灸同肾俞 灸法 36 4 灸中脘穴 采用艾炷灸 艾条温和灸 每次10 15分钟 每日l次 每月灸10次 5 灸神阙穴 艾条灸熏灼肚脐 每次10 15分钟 每日l次 每月灸10次 6 灸关元穴 采用艾炷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 药物 附子饼 敷灸 每次每穴5壮或15 20分钟 灸至小腹温暖舒适 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注意孕妇忌用 37 7 灸足三里 采用温和灸或化脓灸 用温和灸每次10 15分钟 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8 灸三阴交穴 可采用艾条温和灸 每次15 20分钟 每日1次 每月灸10次 9 灸涌泉穴 灸法同三阴交 38 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第五部分 39 胃痛 艾灸中脘 关元 足三里便秘 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 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 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 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鼻炎 迎香 印堂 太阳 和肺俞 根据自己不同的症状 在这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减 艾灸取穴 关元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