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4B卷 区域地理.doc_第1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4B卷 区域地理.doc_第2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4B卷 区域地理.doc_第3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4B卷 区域地理.doc_第4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4B卷 区域地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能力测试四区域地理(b能力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a石油主产区 b重要城市带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解析: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图中阴影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答案:d2图中城市()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正午太阳高度c在的东南方向 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解析: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60区域,图中显示城市主要位于这一区域。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是以两点间劣弧来确定的,与之间经度差大于180,所以在的西方。图中城市有1个位于西半球。当太阳直射点距离、纬度相等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当太阳直射点更靠近时,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地。答案:d读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简图及各河流的有关数据,完成34题。河流流域面积(106 km2)平均海拔(m)年降水量(mm/年)年平均温度()甲5.914702 03027乙3.2766076013丙1.9186051027丁1.671 5402 03018戊0.811 860760133河流代号与表格数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甲d 乙b 丙a 丁e 戊cb甲e 乙c 丙a 丁d 戊bc甲c 乙a 丙b 丁d 戊ed甲e 乙a 丙d 丁c 戊b4图中河流b和河流c流域内,在当地农业发展初期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 d湿地减少解析:依据轮廓与经纬度可判断abcde分别为尼罗河、黄河、密西西比河、恒河、亚马孙河,其中ce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海拔较低;ade主要流经热带地区,年均温较高;ed流域降水较多;a流域降水量最少;依此结合表中数据可判断河流的对应关系。答案:3.b4.c(2013长沙模拟)读南部非洲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m水文站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c该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解析: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关系不大,故a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能对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起到调节作用,故b正确。该地位于南部非洲,河流上游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也没有雨林植被,故c、d不正确。答案:b6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解析:图中p位于本格拉寒流区域,该寒流的形成与沿岸离岸风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有关;海洋中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动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在上升流海域多形成渔场。答案:c读图,回答79题。7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解析:鄂毕河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水量丰富,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尼罗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水量最丰富,尼罗河无结冰期而无凌汛现象。答案:b8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解析:赤道昼夜平分、而极地有极昼极夜现象,可推知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区域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纬度越低温度越高,从而大气对流上升越强,则对流层厚度越大。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无高原地形;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为主。答案:a9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河流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b两河流沿岸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c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d乙河流沿岸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解析: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灌溉农业发达,两岸人口、城市密集。鄂毕河流域由于气温低而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较落后。答案:d(2013成都二诊)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解析:首先结合备选项四个国家来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他部分人口稀少,依此可直接判断是澳大利亚,则c、d选项可能正确;德国北部为寒冷的波德平原,人口稀少,依此可判断不可能是印度,则可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答案:d11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解析:德国人口密集区分布基本与工业分布一致。澳大利亚为热带气候,不可能因寒冷而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临太平洋;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答案:b读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图,完成1213题。12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两地()a七、八月均为降水较多时期b均濒临海洋,且地形相同c为同一气候类型区d均受到沿岸暖流影响解析:非洲南、北两端都是地中海气候,因而降水量差别不大。答案:c13依据图,若按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缺乏区,绘制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下面四幅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a b c d解析:依据图中各地降水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即可判断。答案:a(2013山东烟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这条大致分布在q纬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据此,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所示纬线q的纬度应为()a北纬20 b北纬25 c北纬30 d北纬35解析:上海约为31n,属于记忆性知识。答案:c15这条东西向景观密集的地带,较小的自然差异表现在()a海拔高低 b昼夜温差c植被类型 d昼夜长短解析: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一致。该地带沿线由东向西经历了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所以昼夜温差和植被类型、海拔高低都有较大差异。答案:d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回答1617题。16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解析:根据经纬网定位,注意图例实心圆圈代表的是变率增大,西北地区增大最明显。答案:c17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 b洋流影响c地形影响 d季风环流解析:降水变率受降水类型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洋流、地形、季风环流等等,东部地区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因此选择d。答案:d下图为我国南岭山地中段的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a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7月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c降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地的北坡d低山丘陵为主,山河相间分布解析:图中显示绝大部分地区7月份气温都在25以上(山区较低,也在20以上)。a项读图可直接排除。南岭的南坡降水较多。图中看不出河流,不能判断是山河相间分布。答案:b19与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更低 b受夏季风影响更强c海拔更高 d受冬季风影响更强解析:甲、乙两山海拔接近,但甲山山顶部位有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而乙山顶部没有,说明甲山顶部气温更低;图中显示甲山北部有明显的冬季风(寒潮)影响,而乙山受寒潮影响较小;故甲山顶部出现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原因是受冬季风影响更强。答案:d(2013浙江五校)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及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径流量和耗水量变化表,完成2022题。年代3条源流天然径流量/108m33条源流区间耗水量/108m33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水量/108m319571959178.0128.549.519601969188.9138.450.519701979192.5147.345.219801989185.9141.644.319901999204.7162.242.520002009207.6171.136.553年平均194.9150.744.220图中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是()a1水文站 b3水文站c6水文站 d9水文站解析:6水文站有多条支流汇集,1、3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6水文站与9水文站之间没有有效河流注入,同时该地干旱,水分蒸发、下渗较多,所以9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答案:c2119572009年间,导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变化总体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b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多c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减少d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解析:表中数据显示19572009年间,三条河流天然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三条河流的补给水源都是冰雪融水,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多少与气温高低成正相关;据此可推知,19572009年间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多,从而使塔里木河源流三条河流天然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答案:b2219572009年间,随着塔里木河流量的变化,干流中游的外力作用也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a流水堆积作用减弱 b冰川侵蚀作用增强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d风力堆积作用减弱解析:数据表明三条源流注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呈减少趋势,使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则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减弱。答案:c第卷(综合题,共56分)本卷共4题,共56分。23(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该地在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分)(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1分)(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等。(2分)(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4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气候、地理信息技术、洋流、农业地域类型、自然带等基础知识。(1)大气透明度从天气、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天文观测在夜间效果更好,昆仑站在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在极夜时期可24小时连续不断的进行观测。(2)精确测量某地的三维坐标(即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依靠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3)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主要是西风带及西风漂流,在此航行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狂风、巨浪、冰山、低温等。(4)p大陆东海岸从北向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温度带的自然带,说明其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热量。而p大陆内部和西部的自然带呈现出半环状分布,大体上由西向东出现了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因而其主要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域规律,其影响因素为水分。(5)注意是热带草原带,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其有利条件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任填2点即可)极夜(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任填2点即可)(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5)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24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说出mn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6分)(3)简述该地成为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4分)解析:(1)依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北部水资源多于南部,则自然要从北部向南部调水;(2)盐碱化现象的出现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地下水位上升和蒸发旺盛;调水工程沿线由于下渗量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上升,南部地区由于灌溉过多而使地下水位上升;该地纬度较低而气温高,自然夏季蒸发旺盛。(3)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主要瓜果产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具有光照强和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调水工程实施后又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利于瓜果生产。答案:(1)从m流向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25钢铁工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10分)(1)根据图说出我国现有主要钢铁工业中心的集中分布地区及主要原因。(6分)“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摘自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湛江、防城港布局钢铁精品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解析:(1)依据图可判断钢铁工业集中分布区;结合各集中分布区的煤铁资源可判断分布的原因;(2)湛江、防城港位于沿海,具有海运便利条件;且临近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具有市场条件。答案:(1)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区:东北、华北(或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地带。主要原因: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2)地处沿海港口,海运便利;接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6(2013太原五中模拟)读陕北地区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的地势差异。(4分)(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3分)耐旱杂粮是陕北地区传统的农作物,广种薄收式的经营方式,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收益低,而且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陕北地区兼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