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左右后轮罩冲压工艺及翻边、斜楔翻边模具设计.pdf

带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51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5副模具】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带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rar
全套设计-带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说明书[论文].doc---(点击预览)
目录+摘要.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冷挤压工艺卡.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PPT答辩稿.ppt---(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
第一套带轮落料拉深模[12张]
第三套模具图[9张]
第二套模具图[9张]
第五套模具图[12张]
第四套模具图[9张]
设计参考资料
DAILUNTU.prt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30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6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22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模具
资源描述:

目  录


摘 要··································································Ⅲ

ABSTRACT····························································Ⅳ

1 前 言

1.1 选题背景·····························································1

1.2课题设计思路·························································1

1.3设计过程中的难点·····················································2

2 工艺分析及计算

2.1工件的基本信息分析···················································3

2.2工艺分析·····························································3

2.2.1工序计算 ·························································4

2.2.2计算毛坯直径······················································5

2.2.3工艺方案的确定·····················································7

2.2.4排样及搭边·························································8

2.3工艺计算·····························································9

2.3.1工艺力的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9

2.3.2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2

3模具设计

3.1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15

3.1.1落料拉深复合模结构设计············································15

3.1.2落料拉深复合模主要零件设计········································16

3.2冲孔模设计··························································19

3.2.1冲孔模结构设计····················································19

3.2.2冲孔模主要零件设计················································20

3.3翻边模设计··························································22

3.3.1翻边模结构设计····················································22

3.3.2翻边模主要零件设计················································22

3.4切边整形复合模的设计················································24

3.4.1切边整形复合模结构设计············································24

3.4.2切边整形复合模主要零件设计········································25

3.5扩口压平复合模的设计················································27

3.5.1扩口压平复合模结构设计············································27

3.5.2扩口压平复合模主要零件设计········································27

4 结 论································································31

谢 辞··································································32

参考文献·······························································33


摘 要


本文是对拉深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该工件是一个圆筒形拉深件,另外该工件的底部带有通孔,需进行冲孔翻边,虽然形状不太复杂但肯定不能一次成形。通过对零件各部分进行计算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加工工序。工件整个成形过程所涉及的工序有:落料、拉深、冲孔、翻边等四步。通过计算分析得翻边能一次成形,所以不需进行预拉深,而计算可知拉深可一次成形,所以确定最终工艺方案为:落料与拉深复合,冲孔、翻边复合。在确定工艺方案的基础上对主要模具进行设计,分析工件成型过程,设计模具的结构并画出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在本次设计中主要对落料拉深复合模以及冲孔、翻边模进行设计。

关键词:拉深;落料拉深复合模;


ABSTRACT

The thesis is focus on the process analysis and mold design of the drawing.The workpiece we design is a cylinder-shaped drawing parts,which has a hole at the bottom.The workpiece should be punched and flanged.Although the shape is not very complex,it couldn’t be shaped by one step.We can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s of the workpiece.The process include several steps:blanking,drawing,punching and flanging.By analysis,we know that the flanging can be finished by one step.There should not be a pre-drawing.However,the drawing can be achieved easily.Therefore,the final process is compounding the blanking with the drawing, the punching die and flanging die.Besides,we should design the main die,analyse the process,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 and draw the assembly and workpiece picutures.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we mainly design the blanking drawing die, the punching die and flanging die.

Key words:  drawing die; blanking drawing compound die;


1前 言

1.1选题背景

带轮是带传动机构中重要的零件之一。它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年需求量很大的机械传动零件。

随着机械工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提高整机的质量是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对作为机械传动零件的带轮如何优化设计,改革加工方法,对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发达的现代工业来说,笨重的铸铁带轮已较难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为此人们一直寻求一种新的替代品,进而突破传统工艺。

采用钢板冲压制作的皮带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采用钢板制作的皮带轮是一种轻型结构的带轮(通称钣制带轮)。冲压皮带轮作为皮带轮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以其精度高、重量轻、节能、节材、动平衡好、生产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己被汽车工业广泛应用,铸铁等型式的传统皮带轮将会逐渐减少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其他制造带轮的工艺方法相比,冲压带轮的有着巨大的优势:

(1)在具有足够刚度的条件下,冲压皮带轮重量轻,比铸铁带轮轻3/4以上。

(2)材料密度和壁厚均匀。因其是整体结构,成形工艺合理,尺寸精度高(即槽面径向跳动量一般在0.1一0. 2 ),动平衡性好,惯量小。

(3)同胀压法相比,所用工具和模具的费用低(为胀压模具费的1/5),而且强度高,寿命长,同时这种冲压成形的皮带轮具有可通用性,在工序周转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低。

(4)节能、节料、低成本。冲工艺能耗低,优于铸铁带轮的铸造与退火等能耗工序,节约能源材料在50%以上,效率高,每分钟可加工数件。

(5)无环境污染。工人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低。

1.2课题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一多工序生产的筒形翻边件,该零件为一阶梯圆筒形拉深件,其形状虽然简单但成形工序较多,且产品批量较大,不宜采用单一工序生产,而用级进模结构太复杂,所以尽量采用复合模。

设计模具前首先通过计算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计算毛坯寸,进而确定工艺方案,进行模具设计。

通过分析此工件,可以发现虽然其结构简单,但是所需的工序较多,有落料、拉深、冲孔、翻边、扩口、压平六个工序,因此如何确定工序顺序及各工序的复合成为此课题的关键。

1.3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本设计为一多工序生产的零件,筒形拉深成形时, 采用一次或多次成形工艺方法,同时要考虑到翻边能否一次完成,保证零件能够通过制定的工序生产出来。在该工艺过程中, 考虑材料在各个变形方向的成形极限, 从而预留足够的坯料。考虑工艺可行性与零件性能,选择较合理的工艺顺序是本次设计的一个难点,分析各个工序对材料性能以及零件精度的影响。再就是在扩口翻边工序进行时对模具的设计要求较高,需要用到斜楔滑块机构,必须保证模具设计的可行性,这是另一个难点。


内容简介:
冯玉铃等汽车左佑后轮罩冲压工艺厦翻边、斜楔翻边模具设计4 3汽车左右后轮罩冲压工艺及翻边、斜楔翻边模具设计冯玉玲。徐巧(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 5 1 4 5 0 ) 摘要】根据制件的特点,分析了其冲压成形的工艺难点,制定了合理的工艺,简化了模具设计和制造井画出了制件的综合工序图,分析了各工序内客和工艺特点,说明了各工序模具设计的关犍问题。同时以第5 道工序为例,重点分析了斜楔翻边、翻遗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谴计要羔。 关键词 后轮罩;冲压工艺;斜楔;翻边;模具设计中图分类号:T C - 3 8 6 4 9 ,T G 3 8 5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0 8 4 4 6 ( 2 0 0 1 ) 0 5 0 0 4 3 0 5T h eD i eD e s i g no ft h eA u t o m o b i l eW h e e l h o u s e R R - R LA b o u tP r e s sT e c h n o l o g yF l a n g i n ga n dB e v e lW e d g eF l a n g i n gF E N GY u - l l n g ,X UQ i a o( Z h e n g z h o uN i s s a nA u t o m o b i lC o 1 t d ,Z h e n g z h o u 4 5 1 4 5 0 ,C h i n a )A l 域r a 吐:A e c o r d i n gt ot h ef e a t u r e0 ft h ep a r t s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t e c h n o l o g yd 益c u h yi ni t sp r e s sf o r m i n ga n dm a k e st h er e a s o n a b l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l m p l i f i t h ed i ed e s i g na n dm a n u L , Y t u r e ,d r a w st h ep D c f l o w _a n a l y z e v e r W c c e s sc o n t e n t sa n dt h et e c h n o l o g yf e a t u r e - d e t a i l se y e D p r o c e s sd i ed e s i g na n dt h ek e yq u e s t i o n t t h e 鲫I l 世t i m e i t t a k e s t h e f i f t hp r o o e s 8 f o re x a m p l e t oa n a l y z e t h eb e v dw o d 铲f b n g i | l g ,t h e8 1 r u c t u l eo f d a l l g i I l gd i e - t h ew o r k l n gp r i n c i p l ea n dt h ek e yd e s i g nK e yW O l r d s :w h e e l h o u s e - R R ;p r e s st e c h n o l o g y ;b e v e lw e d g e ;f l a n g i n g ;d i ed e s i g n图1 制件如图l 所示为轻型载货车的后轮罩( 左件) ,右件与之对称,材料为S E C I F ,料厚0 9 m m ,具有复杂的曲面外形,而且深度较大,最深处为2 7 6 2 m m ,制件的底面在C 面有一高为8 n - c n 台阶,D 处为一深0 9 m m 的凹坑,其它面平整,轮廓线整齐。制件在后车厢内属于二级外覆盖件,表面精度和质量相应要求较高喷涂漆后不应有皱纹、凸凹及滑移线等表面质量缺陷。制件的A 面与车厢前板焊接,B 面与车厢边板焊接,这就要求A 面、B 面本身的翻边角度必须垂直,而且A 面与B 面所成的角度也应该为9 0 。,这样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和要求;同时在底面上有2 个1 1 的孔,是制件与车厢横梁相连接用的,因此这组孔与A 面的的尺寸有相应的精度要求。1 工艺分析1 1 工艺难点及特征从图1 可以看出,制件的曲面复杂、深度较大,成形比较复杂,存在着受力、变形不均匀,变形程度大等不利因素,被拉坏的可能性很大,是否能一次收稿日期:2 0 0 1 0 2 1 9作者简介:冯玉玲( 1 9 6 7 ) ,女,河南鄢睫人,高级工程师。曾获6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主要从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研究工作。万方数据金属成形工艺M E T A LF O R M I N G I E C t L N O L O G YV 0 1 1 9 52 0 0 1拉伸到位等问题,以及图l 中的C 、D 两处在拉延工序中的处理也是比较关键的。在修边、翻边工序中,由于制件的拉延侧壁几乎是垂直的,深度又较大( 2 7 6 2 m m ) ,怎样安排才能使工艺既合理又能使模具结构设计、制造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也至关重要,以上所述均是制件的工艺难点。然而从图1 可知,此制件具有对称的特征,左、右轮罩是两个完全对称的零件,分别位于后车厢底板的左、右两侧。这给工艺及模具设计均提供了有利条件。1 2 工艺制定根据制件的特点,经过分析研究及计算,该件可以一次拉伸成形,由于制件的对称性,可成双拉伸成形,且左右件同时拉伸各两件( 共4 件) 工艺最为合理,生产效率最高。但由于受到我公司压力机工作台面的影响,只有采用左右拉伸各1 件的工艺,综合工艺方案如图2 所示,图中0 P I 5 、0 V 2 5 、O P 3 5 、0 P 4 5 、0 P 5 1 5 ,分母中的5 表示此工艺共有5道工序,分子中的数分别代表此工艺中的第1 、2 、3 、4 、5 工序。I r 7 一。、画澌莓P0图2 综台工序1 2 1拉伸( O P I 5 )由于制件的对称性,工艺安排成双拉伸,为了保证拉延时材料能及时补充、受力均匀且材料受到的塑性变形基本一致,工艺补充见图2 ,左侧为工艺补充部分,其形状与型面和零件的形状( 右侧) 基本一致。图l 中c 处的凸台、D 处的凹坑,在拉伸时的形状如图3 中断面C - C 的形状,既保证拉伸时不会由于台阶产生的比较明显的滑移线,叉要保证拉伸后不会由于材料过多或过少,引起整形时挤料或不平现象,因此C 处的7 0 尺寸是经过精确计算和C A D 数模模拟得出的,此数据也是以后经过实践和模具调试验证的。制件在1 6 3 M N 的双动压力机上拉伸,冲压方向如图3 中B - B 所示。1 2 2整形( 0 P 2 1 5 )在工序1 中,零f 的复杂型面己经拉伸出来只有图l 中C 处高为8 m m 的凸台和D 处09 r a m的凹陷没有拉出,因此,在此工序中就是为了整出此两处形状,详见图3 中断面C - C 。以拉伸件形状定位,其冲压方向与工序的方向相反,见图3 中B - B 所示,为了工序件及模具的一致性,操作使用万方数据冯玉铃等汽车左,右后轮罩冲压工艺及翻边、斜楔翻边模具设计4 5性,送料方向和出件方向与工序l 中正好相反。1 2 3修边冲孔( 0 e 3 5 )在这道工序中,以工序件的形状定位,修去的为零件的底面边及左右件的部分过渡面的线,且冲出了底面的4 个孔,如图2 所示,在左右件的过渡部分留有两段没被修去,这就保证了左右件仍是一个整体,保证下道工序以工序件的形状定位,在这道工序中,所有的修边方向均是一致的,即平行冲压方向,这就避免了斜楔修边,也简化了后序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其冲压方向与工序2 一致。废料刀的布置如图2 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废料刀分别与冲模中心线在5 。和l o 。这充分保证废料的排取流畅。1 2 4 斜楔修边、剖切( 0 P 4 1 5 )这道工序仍以工序件的形状定位,由图1 可以看出其立壁与冲压方向几乎是平行的,深度很大,且在圆弧部分沿法线方向是变化的,因此只有斜楔修边,斜楔方向与冲压方向成4 5 。角,如E 向所示,同时从E 向方面左右件相连接的部分也是垂直底面的,此方向的剖切应为斜楔剖切。由于在工序3中与此面相连的垂直于冲压方向的线已经修去,这就避免了斜楔修边与正修边两者刃口相互干涉而一方必须采用大行程来解块刃口干涉的情况,这也正是这两道工序中工艺制定的难点及关键。同时在这道工序中,要修去左右件上面还相连接的部分,即所谓的剖切。1 2 5斜楔翻边、翻边( O P 5 5 )冲压方向如B 向所示,与工序2 、3 、4 相同,左右件成双翻边,制件上面的下翻边可正翻,如图3中D - D 所示,而图1 中A 面和B 面以及两处立壁和圆弧部分必须斜楔翻边,在A 面处左右件用一斜楔翻边,斜楔方向与冲压方向为4 5 。在B 面左右件翻边方向是相对的,两斜楔方向与冲压方向均为4 5 。,如图3 中E 向所示。在此工序中,需要解决正翻边的凹模与斜楔凹模相互干涉的问题。根据我公司压力机的分布情况,l 台1 6 3 M N双动压力机和4 台总产量8 0 0 0 k N 单动压力机正好在一条线上,因此以上后4 道工序均安排在闭式四点8 0 0 0 k N 压力机上,这样从物流、生产、操作等方面安排最为合理,经济效率也最高。2 模具设计以上的工艺分析,每道工序的模具的结构都是比较复杂的,且由于制件的深度较大,制件的取出必须有专门的顶料机构。在前4 道工序中,由于工艺的合理安排,简化了模具设计和制造,但在第5道工序中,必须同时正翻边和斜楔翻边,这就要解决正翻边的凹模与斜楔凹模相互干涉的问题。下面以第5 道工序为例,介绍一下斜楔翻边d 目边模的设计。3 1 模具结构棠1在这道工序中,由于左右件已经剖切开,制件除形状定位外,还需要边定位,它有两个斜楔翻边和个正翻边,模具结构分别如图4 、5 、6 所示。模具采用了上模滑动斜楔,也称吊楔或空间机构斜楔,为了便于计算滑块行程与压力机行程的关系,斜楔方向与冲压方向取为4 5 。,这时滑块水平方向的行程与垂直方向的行程相同,滑块沿斜楔方向的1行程为垂直方向行程的2 倍( 即j = 杀倍) 。上、下模导向采用导向来板3 面导向,上模座( 1 ) 、下模万方数据座( 1 6 ) 、压料块( 2 ) 均采用箱式结构的实型铸造材料为H T 2 5 0 ,退火处理。滑块( 1 0 、2 9 ) 与斜楔( 1 7 、3 0 ) 为铸造,材料为H T 2 5 0 ,退火处理。压料板与上模有导向板导向,它与上模座除有卸料螺钉连接外,为了安全,又有安全螺钉,其行程比卸料螺钉大3 0 n m a 。为了加工方便,凸模座与下模座分开,仍采用实型铸造,材料为H T 3 0 0 表面淬火H R C 4 3 4 8 ,它与下模座用螺钉连接。斜楔与滑块均为铸件,材料为H T 2 5 0 ,退火处理。图4 所示为图l 制件的B 面( 左、右两件) 翻边与斜楔翻边的结构示意图,图5 、图6 为A 面翻边与斜楔翻边的结构示意图,翻边凹模( 2 8 、3 1 ) 同时翻左右两件。图4 a 所示为图4 中斜楔与滑块的导向和强制返楔机构,强制返楔块( 2 6 ) 固定在滑块上,只有在它返回的行程大于所设计的返楔行程后才脱离斜楔向上运动,对正翻边凹模与斜楔翻边凹模的行程顺序起保护作用。图4 b 所示为图4 中滑块的行程导向机构,压板( 2 3 ) 既有压制的作用,又有导向的作用。图5中的斜楔、滑块导向强制返楔机构及滑块导向机构分别与图4 a 、b 所示相同。图4 翻边、斜楔翻边模具结构1 上模座2 挫料块( 左右各1 ) 3 退料辊钉4 弹簧定位销5 弹簧6 安全螺钉7 导向板8 翻边凹模( 一) 9 斜楔、翻边凹模( 左右各1 ) 1 0 滑块( 左右各1 )1 1 弹簧1 2 弹簧预压销1 3 回程限位块1 4 上、下模连接板1 5 限位器1 6 下模座1 7 斜楔( 左右各1 ) 1 8 气缸1 9 顶出机构2 0 凸模座2 1 挡料块2 2 导向板a 斜楔、滑块导向和强制返楔机构b 滑块导向机构2 2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由图4 、5 可知,斜楔翻边的行程大于正翻边的行程,斜楔翻边凹模( 9 2 8 ) 均让开了正翻边凹模( 8 、3 ”。当工序件沿定位放好后,:横下降,首先压料块( 件2 ) 接触制件并逐渐压紧,同时上模的滑块( 1 0 、2 9 ) 接触斜楔并沿导向扳( 2 7 、2 3 ) 由斜楔方向( 4 5 。) 运动,随着上模下降,斜樱翻边凹模( 9 、2 8 )接触制件并开始翻边,当其翻边基本完成后,正翻边P q 模( 8 、3 1 ) 接触制件并开始翻边1 - 模继续下降,整个翻边逐渐完成,模到达下极点。随着压万方数据冯玉铃等汽车左1 右后轮罩冲压工艺及翻边、斜楔岛边模具设计4 7力机的运动,上模开始回升,首先正翻边凹模( 8 、3 1 ) 随上模上升,同时在弹簧( 1 1 ) 的压紧力的作用下,滑块( 1 0 、2 9 ) 沿导向压板( 2 3 ) 向外运动,同时由于强制返楔块( 2 6 ) 的作用,滑块( 1 0 、2 9 ) 只能分别沿斜楔( 1 7 、3 0 ) 4 5 唷向运动,当滑块沿斜楔行程大于3 0 ,这时斜楔翻边凹模与正翻边凹模已不干涉,滑块( 1 0 、2 9 ) 分别脱离强制返楔块的限制,既随上模向上运动,又在弹簧( 1 1 ) 的压紧力的作用下,向外运动。随着上模的继续上升,弹簧( 5 ) 的压紧力逐渐减小,压料块( 2 ) 对制件的压紧力也逐渐减小并离开制件,到达上极点。这时,打开气缸的进气开关,气缸( 1 8 ) 推动顶出机构上升,制件被顶起,取件非常方便和顺利。随后气缸的放气阀打开,顶出机构回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51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5副模具】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305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