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4章第1节中种群的特征作者及工作单位阳城二中 郭晓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本节课的主要线索是种群的特征,但并不是仅仅描述性的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学习用用方法测定种群密度。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以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教材前三章内容是在个体水平上对稳态进行描述的,从本节课开始进入宏观的群体水平。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模型,尽管仅限于个体水平,但有了这个基础,对群体水平上的稳态及调节机制的内容,学生应该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种群密度的概念;尝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其他特征。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知道影响种群密度的其他特征,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了解生物种类,热爱大自然。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各种特征,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难点: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种群的特征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本节的内容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进行探究活动的模式。本节课课时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第二课时:种群的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探讨,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回忆,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概念的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构成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1 个体的生命是有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提问:一片稻田中,其中一种杂草有500株,蝗虫有350只,虎纹蛙有10只。如何描述这些情况?进一步提问:能否用一个概念来描述?提问:制定保护膜自然保护区珍贵野生动物的措施的依据是什么?对农田害虫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什么课估算鱼塘中草鱼的产量?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上述动物的种群密度呢?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讨论,提出种群的个体数量不同,可用种群密度描述。 给种群密度下定义。 讨论分析,指出采取保护或防止措施或估算产量的依据是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锻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归纳出概念的能力。明确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引人方法研究。标志重捕法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一昆虫或袋鼠的密度,还能不能用样方法?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n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n/m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教师总结: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会活动,不像植物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用刚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让学生分析:标志重捕发中标志应注意什么?让学生掌握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提问引人:问什么地球上有的生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情况呢?而有些生物如蝗虫,即使人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消灭它,但其种群数量依旧还是有增无减呢?请部分同学介绍他们收集的有关种群数量变动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去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阅读:从学生的讨论引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明确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表述:请学生用图示的方式表示以下概念之间的联系: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思考,讨论。分享资料。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地球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的捕杀,物种本身的原因如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讨论,举例。画图,认识到种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把与种群密度密切相关的两个特征放在一起学习,有利于认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影响种群数量的另两个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的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类型:投影见课本图43,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2 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引导学生举例性别比例的三种情况: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学生观察,同时思考,看图分析表述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思考: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家养动物如牛、羊等动物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样吗?利用上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2对于大熊猫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大熊猫保护措施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分析第64页的拓展题1,画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以下几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都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年龄组成类型是社会人口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而是个体的有机组合,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诸多特征。看图试着描述和老师一起完成种群各个特征的内在关系图。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简单回顾,是学生沥青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课题:种群的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方法:(1) 样方法(2) 标志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战演练: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
- 儿科急救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 工艺设计面试题及答案
- 培训上岗考试题及答案
- 解剖生理考试题及答案
- 煤矿就业考试题及答案
- 航天党员面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安全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素描几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岗竞聘笔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IATF16949中英文对照版2025-10-13新版
- 2025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1 全单元听力材料文本及翻译
- 急性胰腺炎护理小讲课
- 电站安全急救课件
- 临期保持食品管理制度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旅游景区反恐管理制度
- 2025-2030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测试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县级医院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1排列组合与概率必刷小题100题教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