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三、教学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各位思想家的主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回忆前面的第6课和第7课,想一想,春秋战国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生: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师: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生: 1、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2、老子的思想观点。3、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设计意图:以教师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孔子) 展示图片: 前551前479 圣人 孔子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展示: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材料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得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 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了,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材料三、春秋时期,晋灵公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有炖烂,就把厨师杀掉,把尸体撞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 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的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 归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方面:1.提出“仁”的学说2.主张“爱人”,“为政以德”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展示:孔子讲学图思考: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出示材料:1.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问:该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问: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归纳: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思考: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归纳: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展示:曲阜三孔日本长崎孔庙大门德国科隆孔庙美国华岗大成馆图介绍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介绍孔子对后世的影响。)过渡:孔子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老子)二、思想家老子:展示:孔子问礼于老子图 介绍老子及他的思想主张老子 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有道德经。(由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由此体会老子的思想)讨论: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老子的政治思想。)三、百家争鸣:讨论: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动手制作】阅读教材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自己动手制作相关表格,并填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出示表格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案例分析】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你认为该怎么样处理这个小偷?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学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言论收在论语中。孟子战国时期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言论收在孟子中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庄子战国时期主张“无为而治”著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游戏-找思想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兼爱,非攻” “春秋无义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测验题目二:1、完成助学的“达标训练”。2、你知道哪些有关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成语故事。(说出2个)七、板书设计: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先秦时期思想上的碰撞“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本课一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繁杂,不太好记。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对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