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两汉散文史 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先秦两汉散文史 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 一 单项选择题 1 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 讲究章法结构 条理清晰 出现了不少成熟 的辞格 A 商书 B 尚书 C 周书 D 春秋 答案 B 2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 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 暗寓褒 贬的特点 A 尚书 B 论语 C 春秋 D 国语 答案 C 3 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 春秋 B 左传 C 尚书 D 国语 答案 D 4 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 列子 B 孟子 C 荀子 D 礼记 答案 A 5 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 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 也 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 春秋 B 国语 C 吕氏春秋 D 战国策 答案 D 6 左传 和 国语 都被认为是 所著 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 左传 长于叙事 而 国语 长于记言 A 左丘明B 孔子C 韩非子D 荀子 答案 A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 的标准 其具有 的特征 A 创始性B 综合性C 抒情性D 实用性E 随意性 答案 ABDE 2 战国时期 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 士族阶层的兴起 C 诸国并立 竞相揽才的风气D 战事频繁 E 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 答案 BCE 3 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E 杂家 答案 ABCD 4 春秋 三传指的是 A 仲尼弟子列传 B 公羊传 C 左传 D 榖梁传 E 老子韩非列传 答案 BCD 三 判断题 1 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 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 也 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 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其中 春秋 论语 庄子 墨子 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 国语 左传 战国策 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答案 错 3 战国时代人才辈出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统称为士 他们为谋求解决社会矛 盾 提出种种治国方略 游说辩论 著书立说 百家争鸣 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答案 错 4 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都是政治或哲理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答案 对 5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是由论辩文发展为语录体 然后形成专题论文 从 而完成论说文的体制 答案 错 6 左传 的体例编次与 春秋 是相同的 答案 对 上编第一章 尚书 春秋 国语 上编第一章 尚书 春秋 国语 一 单项选择题 1 是上古卜筮文化的结晶 A 尚书 B 春秋 C 国语 D 周易 答案 D 2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 A 尚书 B 春秋 C 国语 D 周易 答案 A 3 尚书 中最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是 A 虞书 B 夏书 C 商书 D 周书 答案 D 4 人之有能有为 使羞其行 而邦其昌 尚书 洪范 体现出 的 观念 A 敬德保民B 勤勉治国 力戒逸乐 C 用贤能兴邦D 重人道甚于天道 答案 C 5 春秋 是 依据鲁史修订而成的 开创了编年的体制 A 左丘明B 孔子C 老子D 司马迁 答案 B 6 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 隐公元年 中的 克 表明了怎样的含义 A 克服 郑庄公克服了共叔段的影响 B 克制 郑庄公克制住了对共叔段的不满情绪 C 两个君主之间的争斗 暗指兄弟间相互攻伐 D 限制 郑庄公限制住了共叔段的势力发展 答案 C 7 以诸侯国为单位记载历史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A 春秋 B 国语 C 左传 D 战国策 答案 B 8 国语 的语言特色为 A 平实自然 明白流畅 B 质直古朴 奥涩难懂 C 微言大义 凝练含蓄 D 委婉典美 生动传神 答案 A 二 多项选择题 1 尚书 已有了文体之分 其类别主要有 命等几种 A 典B 谟C 训D 诰E 誓 答案 ABCDE 2 尚书 在原始散文的基础上跨越了一大步 主要表现在 A 文已成篇 初具篇章结构规模 B 开始显现文体区别 C 有意讲究修辞手法 D 语言有神韵 体现出记言散文的特点 E 某些篇章句式整齐 间有韵文 节奏铿锵 琅琅上口 答案 ABCDE 3 以下关于 春秋 的描述正确的有 A 春秋 以年为经 以事为纬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 772 年 下 迄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 481 年 共 242 年的历史 B 春秋 记事委曲细密 又无枝蔓之感 C 春秋 首开个人修史的先例 打破了贵族文化的垄断 D 春秋 秉承 善恶必书 的实录精神 不会刻意 为尊者讳 为贤者讳 E 春秋 言辞精微 叙述简练 对所叙事件只描述不评价 答案 AC 4 国语 体现出的思想倾向主要有 A 民本思想 关注人民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B 表彰各国贤明的政界人物 赞扬他们的美德和远见 C 追求 势位富贵 争名逐利 D 对各国贵族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予以严肃批判 E 在天人关系上宣扬天命观 具神秘主义的色彩 答案 ABDE 三 判断题 1 尚书 原称 书 西汉中期起成为儒家经典后被尊为 书经 成为 六经 之一 答案 对 2 春秋 较 尚书 成书时间早 但在艺术上更为成熟 答案 错 3 尚书 的思想核心是商 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 答案 对 4 春秋 被后世尊为儒家的 六经 之一 所以也称 春秋经 其记述史实 极讲究遣词命意 语言凝练含蓄 有 一字褒贬 的特点 答案 对 5 春秋 讲究 微言大义 记事往往过于简略 多为提纲挈领式的文句 看 不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 易造成阅读困难 答案 对 6 春秋 的修史指导思想明确 传播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 答案 对 7 去民之所恶 补民之不足 越语上 勾践灭吴 充分体现出 国语 重 民 的民本思想 答案 对 8 国语 以记言为主 重在教诲 因此在人物形象刻画上稍显薄弱 答案 错 上编第二章 左传 上编第二章 左传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传散文 采用的是 的体例 A 编年体B 纪传体C 国别体D 纪事本末体 答案 A 2 以下文句体现出民本思想的是 A 晋其亡乎 失其度矣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B 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 以王命讨不庭 不贪其土以劳王爵 正之体也 左传 隐公十年 C 自文以来 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 以宣示其侈 诸侯之贰 不亦宜乎 左 传 昭公九年 D 苟利于民 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树之君 以利之也 左传 文公十三年 答案 D 3 左传 高超的叙事艺术集中体现在它对 的描写 A 事件因果关系B 人物 C 战争D 行人辞令 答案 C 4 左传 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以下对这些人物与形象描述不恰 当的是 A 郑庄公 老谋深算 虚伪狡诈B 晋文公 胸怀大志 深谋远虑 C 勾践 勇于进取 厉行改革D 晏婴 德高望重 明达机智 答案 C 5 行人辞令 中的 行人 指的是 A 路上行走的人B 官名 专司朝觐聘问 C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D 走过的人 答案 B 6 左传 中刻画了不少值得称道的贤卿贤相形象 以下人物属于此类的是 A 重耳B 阳虎C 管仲D 夫差 答案 C 7 左传 语言的总体风格是 A 简洁凝练 含蓄委婉B 深奥险怪 典雅庄重 C 清新飘逸 意味深长D 从容委婉 旷达俊爽 答案 A 8 从下文看 曹刿指挥作战所采用的战术是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 逐齐师 左传 庄公十年 A 集中兵力 重点打击 B 以逸待劳 后发制人 C 灵活机动 出其不意 D 力争主动 速战速决 答案 B 二 多项选择题 1 左传 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A 民重于天 认为人定胜天 B 民重于天 民重君轻 民为邦本 C 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 D 重视民意和舆论 E 维护礼制 宣扬血缘宗法 答案 BCD 2 左传 的艺术成就主要有 A 叙事精妙优美 文约事丰 方法多样 B 擅长描写战争 运笔灵活 结构完整 情节精彩 C 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 语言简洁凝练 含蓄委婉 典雅庄重 E 旁征博引 大量运用比喻 排比 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答案 ABCD 3 以下对 左传 中的 行人辞令 认识正确的有 A 行人辞令 泛指外交和社交辞令 并不限于行人之言 B 优美的 行人辞令 是 左传 语言的一大特色 C 左传 中的 行人辞令 富于文采 曲而达 责而不怒 婉而成章 D 行人辞令 往往委婉曲典 生气勃勃 风平浪静之下暗流汹涌 E 僖公四年 齐桓公伐楚 中的外交辞令 僖公三十年 烛之武退秦师 陈述 亡郑的利害 成公十三年 吕相绝秦 对秦君的数落等都是 行人辞令 佳作 答案 ABCDE 4 从下文看 齐桓公对伐楚的理由说明包括 四年春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 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 寡人处南海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 之涉吾地也 何故 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 女实 征之 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东至于海 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 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无以缩酒 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 是问 对曰 贡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 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 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 次于陉 左传 僖公四年 A 周王室有授权 B 齐国为诸侯之首 兵马强壮 C 楚国没有按规定向周王进贡包茅 D 齐师侵蔡时 楚国援助了蔡 E 周昭王南征而不复 与楚国相关 答案 ACE 三 判断题 1 左传 又名 左氏春秋传 为解释说明 春秋 而作传 其记事时段与 春 秋 相同 答案 错 2 与 公羊传 榖梁传 相比 左传 以叙事为主 因此 春秋三传 中 左 传 的文学价值最高 史学价值则较低 答案 错 3 左传 的战争描写有一定模式 叙述战争的起因 预示战争的胜负 介绍双 方将领 比较双方重礼和重民的程度 基本套路有章可循 答案 对 4 尊王重礼 宣扬 大一统 是 左传 主要的思想倾向 因此它对各诸侯霸 主是持否定态度的 答案 错 5 左传 写战争 往往并不局限于战斗场面的描写 而是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 去脉和胜败的内在因素 揭示其前因后果 经验教训 答案 对 6 左传 的名篇 郑伯克段于鄢 中出场的主要人物有 阴险狠毒的郑庄公 自私贪婪的姜氏 愚蠢张狂的共叔段和工于心计的颍考叔 答案 错 7 左传 中有不少关于星象 卜筮 鬼神 妖梦 灾异和祸福预言的记载 系 统保存了春秋以前的神秘文化 答案 对 上编第三章 战国策 上编第三章 战国策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战国策 不是系统的编年史 也不是某个作者一时一地所作 而是由 时期刘向受诏整理 汇编而成 A 春秋B 战国C 西汉D 东汉 答案 C 2 战国策 兼具史传散文叙事和诸子散文说理的双重特性 它的记叙是以 为中心的 A 诸侯国的盛衰兴亡B 人物的游说活动 C 秦国崛起的历史D 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 B 3 战国策 曾被斥为 畔经离道之书 主要是因为 A 宣扬穷兵黩武B 尊奉机巧权变 C 崇尚奇策异智D 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 答案 D 4 名篇 苏秦始将连横 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是 A 对比B 夸张C 反复D 倒叙 答案 A 5 名篇 冯谖客孟尝君 主要采取了 的手法着力刻画出冯援忠诚睿智 的策士形象 A 欲扬先抑B 对比反衬 C 层层递进D 环境烘托 答案 A 6 以下文句选自名篇 荆轲刺秦王 其中不存在通假字的是 A 秦王必说见臣 B 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荆轲逐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 答案 C 7 以下对名篇 庄辛说楚襄王 的艺术特色理解不恰当的是 A 本篇以叙事为基本框架 重点在于说理 B 本篇的说理由小到大 由远而近 由物及人 层层递进 讲述居安思危的必 要性 C 本篇的说理先抽象后具象 在争论中逐渐揭示主题 D 本篇善用比喻 对偶句 排比句和散行句错杂相间 词汇丰富 文采飞扬 具有浓厚的辞赋化倾向 答案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纵横策士是 战国策 中最为突出鲜明的形象 其中尤以 几人为最 A 苏秦B 张仪C 李斯D 陈轸E 公孙衍 答案 ABDE 2 战国策 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是辩丽恣肆 具体表现为 几大特点 A 温文尔雅B 生动形象 C 铺张扬厉D 明畅通俗 E 平易朴实 答案 BCD 3 战国策 中对 几类人物形象的描绘最能体现出新兴士族阶层的思想 价值观 A 趋利避害的策士B 排难解纷的义士 C 贤能纳谏的明君D 一诺千金的勇士 E 穷奢极欲的昏君 答案 ABD 4 以下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出自 战国策 的有 A 鹬蚌相争B 画蛇添足 C 狐假虎威D 惊弓之鸟 E 南辕北辙 答案 ABCDE 三 判断题 1 战国策 又被称为 纵横家言 既有历史的成分 也有很多夸张虚构 甚 至还有后人加工拟作的篇章 答案 对 2 战国策 的文章主要出自纵横策士之手 刘向只是编校者 答案 对 3 战国策 的内容较为驳杂 但主要思想倾向却很鲜明 体现的是法家信赏必 罚 富国强兵的思想 答案 错 4 合纵连横 简称 纵横 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 策 合纵 是一强以攻众弱 连横 是众弱以攻一强 答案 错 5 战国策 的语言风格对后世的辞赋和散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世辞赋常用铺 排夸饰 虚设主客问答 便是 战国策 文风的发展 答案 对 6 战国策 以战国七雄的历史为主要内容 生动反映了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形势 答案 错 7 名篇 鲁仲连义不帝秦 塑造了数个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见 义勇为 镇定沉着的鲁仲连 鄙陋猥琐 鼠目寸光的辛垣衍和尊贤重士 果敢决 绝的平原君 答案 错 8 和 左传 相比 战国策 在叙事上更注意情节的设置 气氛的渲染和人物 神情的描绘 答案 对 上编第四章儒家的散文上编第四章儒家的散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学派是 学派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纵横家 答案 A 2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 答案 B 3 孔子的思想主张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 礼 B 义 C 仁 D 信 答案 C 4 性善论 是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提出来的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 答案 B 5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 王道B 性善论C 尊贤使能D 仁政 答案 D 6 以下 论语 季氏 篇中的五句话 全都体现了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A B C D 答案 B 7 的成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论说文走向了成熟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礼记 答案 C 8 虽是语录体 但它在记言中兼顾叙事 写人生动活泼 凝练隽永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礼记 答案 A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 A 论语 B 列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E 礼记 答案 ACE 2 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是 A 小国寡民B 礼C 仁 D 王道E 兼爱非攻 答案 BC 3 论语 善于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形象 对以下文段中人物 性格的理解恰当的有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勿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 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 使足民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 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 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如何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 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 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 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论语 先进 A 孔子 循循善诱 和蔼可亲B 子路 鲁莽直率 好胜自诩 C 冉有 谦虚谨慎 不卑不亢D 公西华 谦恭礼让 善于辞令 E 曾暂 机敏恬淡 旷达潇洒 答案 ABCDE 4 孟子 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A 浓厚的论辩色彩和高超的论辩艺术 B 生动刻画了孟子这一人物形象 C 论说体系完整 风格浑厚严谨 D 感情充沛 气势强劲 语言浅显自然而又明快畅达 E 擅长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道理 答案 ABDE 三 判断题 1 论语 是记载孔子言行的散文集 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学术思想和教育 思想 是研究孔子学说最重要的文献 答案 错 2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进一步发展 成为 显学 之一 答案 对 3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大规模开办私学 从事平民教育的人 答案 对 4 孟子 较 论语 篇幅加长 议论增多 形成了对话 具有更强的文学性 体现了语录体的新发展 答案 对 5 孟子 说理畅达 章法巧妙 气势充沛 文采生动 有着高超的论辩艺术 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 答案 错 6 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都主张 性善论 答案 错 7 荀子 是成熟的先秦诸子说理散文 每一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答案 错 8 礼记 是儒家 五经 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对礼制 礼仪的记载和论述 答案 对 上编第五章道家的散文上编第五章道家的散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 荀子B 老子C 庄子D 列子 答案 B 2 老子和庄子的政治主张都是 A 小国寡民B 兼爱非攻C 敬天保民D 无为而治 答案 D 3 对 老子 艺术特色的理解 以下论断不准确的是 A 文章简洁精练 韵律和谐 寓理于形 情思深邃 B 文章韵散结合 富于节奏感 有的章节近似于诗一般的语言 C 文章境界开阔 感情充沛 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D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哲理 答案 C 4 进一步把 道 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 建构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系 A 荀子B 老子C 庄子D 列子 答案 C 5 先秦诸子散文中 以 的艺术成就最高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列子 答案 C 6 在 庄子 的名篇 秋水 中 庄子用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 A 7 庄子 齐物论 中提出 齐是非 和 是非莫辩 的思想 既使我与若辩矣 若胜我 我不若胜 若果是也 我果非也邪 我胜若 若 不吾胜 我果是也 而果非也邪 其或是也 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 其俱非也 邪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 则人固受其黮暗 吾谁使正之 使同乎若者正之 既与 若同矣 恶能正之 使同乎我者正之 既同乎我矣 恶能正之 使异乎我与若者 正之 既异乎我与若矣 恶能正之 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 既同乎我与若矣 恶 能正之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 真理有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C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 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答案 D 8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 既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 更有发人深思的寓意 描写也很生动 A 列子 B 庄子 C 淮南子 D 山海经 答案 A 二 多项选择题 1 在先秦道家的著作中 这几部是最富于文学色彩的 A 老子 B 抱朴子 C 庄子 D 列子 E 吕氏春秋 答案 ACD 2 以下关于老子 道 的看法正确的有 A 道的本质特征是自然无为 B 道是表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 总依据的一个哲学概念 C 老子用道的概念打破了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 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D 道的提出是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 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抽象思辩能力的极大 提高 E 老子的道之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答案 ABCDE 3 庄子的人生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 方面 A 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B 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C 胸怀天下 舍生取义 D 天行有常 积善成德 人定胜天 E 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答案 ABE 4 庄子 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 方面 A 多长篇论说文 善运用多种论说类型 表现出高度的分析综合能力 B 奇幻而丰富的想象 C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D 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 E 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答案 BCDE 三 判断题 1 老子的思想中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 对 2 庄子 又称 南华经 其最早的注本为晋代向秀的 庄子注 答案 错 3 从善于表现人生体验这一点来说 庄子具有浓厚的诗人气质 而从蕴含哲理 的角度来说 庄子又具有一般诗人所达不到的进行理性思维的高度概括力 答案 对 4 庄子 之文想象丰富 构思奇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 的源头之一 答案 对 5 老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被荀子 韩非子所继承 而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哲学中某些缺点 向唯心主义发展 答案 对 6 庄子 的文章大都通过寓言和神话故事来说理 答案 对 7 逍遥游 是 庄子 中的代表作 集中反映了庄子的人生观 即奉行全性保 真的贵生主义 答案 错 上编第六章其他各家的散文上编第六章其他各家的散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 孔子之后 与儒家学派相抗衡 在当时同被称作 显学 的是 学派 A 道家B 法学C 墨家D 兵家 答案 C 2 墨家学派是由 所创立的 A 墨翟B 公输班C 禽滑厘D 魏越 答案 A 3 韩非子 为荀子的学生韩非所著 它是战国后期 学派的散文集 A 道家B 法家C 墨家D 兵家 答案 B 4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尚贤D 节用 答案 A 5 在政治上 韩非提出了法 术 三者并用的主张 A 权B 仁C 信D 势 答案 D 6 韩非子 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 其突出特点是 的文风 A 朴实无华B 犀利峻峭C 雍容含蓄D 汪洋捭阖 答案 B 7 是一部由吕不韦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作品集 A 商君书 B 淮南子 C 吕氏春秋 D 易传 答案 C 8 是我国寓言创作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西汉D 东汉 答案 B 二 多项选择题 1 墨子的十大主张包含了政治 经济 生活 宗教和道德等方面 可大致分为 几类 A 尚贤尚同B 节用节葬 C 非乐非命D 尊天事鬼 E 兼爱非攻 答案 ABCDE 2 墨子 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 A 文体承上启下 既有对话语录体的文章 也有较为完整的论说文 B 文章逻辑推理严密 具很强的说服力 开论辩散文之先河 C 文风质朴无华 少有修饰 D 多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E 气势浩然 文辞奔放 答案 ABC 3 韩非子 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A 多长篇论说文 观点鲜明 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 结构完整 B 善于运用大量短小凝练的寓言和历史故事来说理 形成洋洋大观的寓言景象 C 大量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 辞采繁富 表现出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 文风峻峭犀利 锋芒毕露 极富于论辩色彩 E 文体丰富多样 答案 ABDE 4 吕氏春秋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不但数量多 且多数寓言故事篇 幅不长 但简洁生动 寓意颇深 如 A 自相矛盾B 黔驴技穷 C 刻舟求剑D 守株待兔 E 掩耳盗铃 答案 CE 三 判断题 1 墨家学派 尚用 尚质 反对繁文缛节 有严密的组织 宗教色彩颇浓 答案 对 2 墨子 成书于战国中期 由墨翟所著 答案 错 3 墨子 代表了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由初级向高级阶段的过渡 答案 对 4 韩非的历史观和法制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其思想体系倾向于现代文 明 答案 错 5 韩非子 文体的多样性特征是诸子散文完全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 答案 对 6 吕氏春秋 思想庞杂 兼具儒 道 墨 法 阴阳等各家观点 其结构体系 也因此宏大有余而严密不足 答案 错 7 三表法 的提出者是韩非子 答案 错 8 李斯在 谏逐客书 中先列举秦国穆公 孝公 惠王 昭王广招人才的历史 事实 然后得出 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 的结论 这种论证方法属于归纳法 答案 对 下编概说两汉散文概说下编概说两汉散文概说 一 单项选择题 1 西汉初期 在最高统治集团和相当一部分文人士大夫间流行的是 的 思想主张 A 儒家正统B 法家学说C 黄老哲学D 礼法并用 答案 C 2 汉武帝时期 提出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 董仲舒B 司马迁C 张骞D 晁错 答案 A 3 观天地之象 通古今之事 的 淮南子 是由淮南王 主持编辑的 A 刘肥B 刘向C 刘歆D 刘安 答案 D 二 多项选择题 1 在西汉鼎盛时期的文学中 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A 诗歌B 散文C 辞赋 D 神话故事E 戏曲小说 答案 BC 2 从论说的类别划分 西汉论说散文可分为 几类 A 政论散文B 史传散文C 抒情散文 D 学术散文E 论说杂文 答案 ADE 三 判断题 1 汉代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是在汉文帝时期 答案 错 2 西汉前期思想开放 而西汉鼎盛期和后期则独尊儒术 这反映在散文创作上 则表现为西汉前期的散文风格以朴拙豪迈 气势奔放为主流 之后则不然 答案 错 3 东汉时期的散文家以班固为首 答案 对 4 史记 虽有开创之功 但对后世历朝的 正史 来说 在规模写法上受 汉 书 的影响更大 答案 对 5 扬雄追求复古 班固好用僻字 这些都表明汉代散文不如先秦散文浅近流畅 贴近生活 答案 错 下编第一章西汉的论说文下编第一章西汉的论说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 西汉的论说文中成就最高的是 A 学术散文B 抒情散文C 政论散文D 论说杂文 答案 C 2 所著的 新语 共 12 篇 旨在为刘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A 陆贾B 贾谊C 贾山D 晁错 答案 A 3 晁错的代表作 系统论述了贵粟的道理 揭露了当时社会农贫商富的 严重祸患 并提出减轻赋税 鼓励耕种的解决之道 A 论积贮疏 B 论贵粟疏 C 守边劝农疏 D 贤良文学对策 答案 B 4 司马谈在 论六家要指 中对儒 墨等五家学说都有所批评 惟独推崇 家 A 法B 道C 阴阳D 名 答案 B 5 集中表现了董仲舒的哲学 政治思想 A 贤良文学对策 B 谕巴蜀父老檄 C 诣丞相公孙弘书 D 举贤良对策 答案 D 6 整理汉昭帝六年的 盐铁之议 成 盐铁论 一书 A 晁错B 董仲舒C 司马迁D 桓宽 答案 D 7 刘向与儿子刘歆合著的 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A 七略 B 淮南鸿烈 C 洪范五行传论 D 战国策叙录 答案 A 8 扬雄在 中宣扬孔子学说 为孔子不遇于时辩解 书中对文学的表现 形式和作用发表过很好的意见 A 说苑 B 太玄 C 法言 D 州箴 答案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 A 新语 B 过秦论 C 论贵粟疏 D 论积贮疏 E 治安策 陈政事疏 答案 BDE 2 刘安 淮南子 的散文特色主要表现于 A 多用铺排的表现方法 语言往往相对而出 追求语言的节奏和由此而成的文 章气势 B 讲究以理服人 以鲜明的现实性表现出朴实的文风 C 多用历史来说明道理 形象生动 易于接受 D 善于用想象和纯粹的虚构来表现某种思想观念 使文章具有超凡的气势和浪 漫风格 E 气势充沛 词藻华丽 文采风扬 答案 ACD 3 贾谊 过秦论 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A 讲究以理服人 以鲜明的现实性表现出朴实的文风 B 先叙史实 后发议论 水到渠成 画龙点睛 C 在强烈对比的基础上推出中心论点 显得顺理成章 D 善于用想象和纯粹的虚构来表现某种思想观念 使文章具有超凡的气势和浪 漫风格 E 广泛使用铺排夸饰的手法 气势磅礴 具有辞赋化的倾向 答案 BCE 4 刘向的 每卷都由若干短小精干的故事组成 主旨风格相近 又可独 立成篇 寓说教于趣谈 是魏晋笔记小说的先声 A 说苑 B 新序 C 太玄 D 列女传 E 法言 答案 ABD 三 判断题 1 经学的根本是儒学 答案 对 2 陆贾的 至言 是一篇借秦为喻 讨论治乱之道的文章 答案 错 3 奇幻的想象和构思使 淮南子 的总体风格在严肃的说理中还夹杂着一些浪 漫色彩 答案 对 4 论六家要指 是司马迁有感于学者各学己师 惑于所见而作 答案 错 5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成为西汉文化专制的开端 促进了两 汉经学的发展 答案 对 6 淮南子 与 盐铁论 一样 都属于政论散文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答案 错 7 盐铁论 全书完全采用论辩的形式 辩论的双方观点尖锐对立 互不相让 都以理服人 一般不卖弄文字 不作长篇大论 答案 对 8 扬雄是西汉末期学术散文的代表作家 其文学成就却主要在于辞赋 答案 对 下编第二章司马迁与 史记 下编第二章司马迁与 史记 一 单项选择题 1 自隋代设立史部 将史家著述独立归类以来 是封建正史的第一部 A 春秋 B 吴越春秋 C 史记 D 汉书 答案 C 2 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杰作 也是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A 报任安书 B 史记 C 谏吴王书 D 西域上书 答案 A 3 曾评价 史记 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A 毛泽东B 鲁迅C 郭沫若D 钱钟书 答案 B 4 司马迁认为 是理想的有德之君 是无为而治的楷模 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 答案 B 5 史记 中发誓要做人中 仓鼠 的人物是 A 韩信B 陈涉C 刘邦D 李斯 答案 D 6 司马迁批判汉武帝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 史记 篇目是 A 封禅书 B 李将军列传 C 平准书 D 酷吏列传 答案 D 7 集中表现出司马迁重利价值观念的 史记 篇目是 A 平准书 B 酷吏列传 C 货殖列传 D 游侠列传 答案 C 二 多项选择题 1 司马迁在 史记 中表现出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A 排斥小国寡民理想 发扬大一统精神 B 以儒学的礼乐教化治理天下 宣扬 天人感应 C 推崇无为而治 摒弃繁文缛礼 D 提倡以德治国 反对暴政 E 主张任贤举能来治理国家 答案 ACDE 2 史记 是古代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A 始创史志目录一体 为研究各学派的源流 盛衰及短长得失提供了宝贵资料 B 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 为后世传记文学等文学样式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C 藉人明史 自觉运用各种方法着力表现人物形象 D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体现出阳刚 悲壮 朴拙 含蓄的审美情趣 E 语言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 答案 BCDE 3 史记 运用了 等多种方法展现人物形象 A 注重提炼人物语言 B 注重采择轶事 C 注重用映衬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物的个性差异 D 将阴阳五行思想融入到对人物命运的揭示中 E 注重在场面描摹中刻画人物 答案 ABCE 4 司马迁将陈涉列为 世家 肯定了陈涉的首难作用 他对陈涉的肯定评价有 A 具有远大的志向 B 有斗争的策略 C 具有宏伟的气魄 D 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E 身先士卒 体恤下属 答案 ABCD 5 史记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等多位古文家都以它 为学习的榜样 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归有光E 方苞 答案 ABCDE 三 判断题 1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可看作是司马迁的自传 答案 对 2 史记 既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著作 也是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 答案 对 3 史记 全书共一百三十五篇 分为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五世家 七 十列传 合称为 史记 五体 答案 错 4 史记 五体中 除 表 是划分历史阶段 概括历史内容外 其他 书 本纪 世家 列传 都属于人物传记 答案 错 5 史记 的思想以儒道互补为基础 具有亦儒亦道 非儒非道的性质 答案 对 6 史记 富含阳刚 悲壮的审美情趣 得益于它大多描写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具奋发向上的精神 答案 错 7 史记 专门著有 货殖列传 篇目 表现出司马迁对工商业者的高度评价 和重点发展工商业的经济主张 答案 错 8 司马迁著 史记 并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冷漠地对待历史 而是带着自己的 是非好恶 满怀激情地叙述历史 答案 对 下编第三章 汉书 与东汉其他史传文下编第三章 汉书 与东汉其他史传文 一 单项选择题 1 汉书 是继 史记 之后我国封建正史的又一部名著 作者主要是东汉的 A 班彪B 班固C 班超D 班昭 答案 B 2 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只记载了 一代共 229 年的历史 A 春秋B 战国C 西汉D 东汉 答案 C 3 汉书 中歌颂传主的爱国主义精神 伟大民族气节和高尚品质的最著名的篇 目为 A 贾谊传 B 公孙弘传 C 萧何传 D 苏武传 答案 D 4 是 汉书 对各篇中的重复事件进行详此略彼处理的一种手法 这样 既能照顾到全书布局的统一 又能使相关篇章相互呼应 A 互见法B 移换法C 穿插法D 对称法 答案 A 5 是 汉书 第一篇 也是在构思布局上最讲究的一篇好文章 A 高帝纪 B 陈胜项籍传 C 异姓诸侯王表 D 律历志 答案 A 6 班固不仅是史学家 而且是东汉前期著名的辞赋家 所作辞赋以 最 为著名 A 二京赋 B 两都赋 C 幽通赋 D 归田赋 答案 B 7 的 吴越春秋 写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故事 属野史杂传类的散文 A 班固B 班昭C 赵晔D 袁康 答案 C 8 马第伯的 是记述作者登泰山封禅活动经过的散文 可说是我国古代 山水游记的雏形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年三十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心理中心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火道墙施工方案(3篇)
- 人工手绘施工方案(3篇)
- 活动方案策划要求怎么写(3篇)
- 元旦口腔门诊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小区pe井施工方案(3篇)
- 彩钢瓦喷漆防水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题库及答案
- 校测常识题目及答案高一
- 从邵逸夫医院看大型三甲医院医疗信息化多层设计与实践
- (完整)托管班托管协议
- ICU 危重患者CVC 及PICC 导管的留置选择及护理研究新进展
- 二年级四宫格六宫格数独练习
- 绿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YY/T 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LS/T 3243-2015DHA藻油
- GB/T 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
- 《工伤认定研究11000字【论文】》
- 医院进修生结业鉴定表
- 高速公路路政巡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