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_第1页
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_第2页
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_第3页
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_第4页
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14课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1 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国内危机 1 政治 幕府专制 天皇无权 士农工商的制束缚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2 经济 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3 外交 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4 矛盾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 中 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希望改变现状 等级身份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2 黑船事件引发的民族危机 1 国门被打开 1853年美国武力叩关 2 不平等条约与主权遭破坏 承认开港通商 权和协定关税等 3 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探寻救亡图存之策 4 幕府维持统治的镇压 禁闭流放等政策激化了矛盾 培理舰队 领事裁判 3 改革条件的日趋成熟 1 独立改革派的形成 主张以亲政取代幕府 对外驱逐侵略者 废除不平等条约 2 武装倒幕的成功 年初 改革派政变 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彻底消灭幕府势力 3 施政纲领的颁布 天皇 1868 五条誓文 佐久间象山在给幕府的上书中指出 西洋诸国与周公孔子之国在鸦片战争中的一胜一败 终其极 彼之学得其要 此之学不得其要 溺于高远空疏之谈 流于训诂记诵之末 结合所学分析 日本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教训 美国强迫开关引发民族危机 二 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1 政治方面废除旧体制 加强中央集权 1 措施 废藩置县 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 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宣布 取消等级身分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四民平等 2 作用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为进一步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经济方面 大力促进工业化 1 措施 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政府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殖产兴业 创办国营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将国营工厂低价出售给私人 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 十分注意培养人才 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2 作用 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19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掀起工业革命的热潮 模范工厂 3 文化方面文明开化 1 措施 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 确定了 的方针 在政府 求知识于世界 的开放政策下 大量介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 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国民皆学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2 作用 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分等级制度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 4 政制制度方面颁布 实行君主立宪制 1 原因 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 藩阀长期垄断国家政权 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推动 大日本帝国宪法 2 内容 天皇总揽统治权 拥有军队统率权 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内阁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国民有言论 集会 结社等权利 3 作用 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但实际上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藩阀 三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 对日本 政治 结束状态 建立起亚洲立宪国家 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经济 改变封建落后状况 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迅速成为先进 文化 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 对亚洲 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为亚洲仿效 封建割据 第一个 工业国 邻国 2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1 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 制约工业发展 2 政治 宪法颁布后 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3 文化 愚民政策和的根深蒂固 4 影响 争夺的野心和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 最终导致日本挑起二战 藩阀 议会 天皇崇拜思想 军国主义 一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有哪些 特别提醒 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经济方面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政治方面 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 文化方面 近代文明的传播改变了日本文化落后的面貌 为日本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二 如何比较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 1 相同之处 1 所处时代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 国内背景相同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为农奴制 日本为幕府统治 3 方式相同 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4 主观目的相同 都存在 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5 客观效果相同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促使它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6 性质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 结果相同 都成功了 但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2 不同之处 1 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 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 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 2 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 日本要激烈一些 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 3 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成为亚洲经济 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例 材料一遗留的封建俸禄制度给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1876年政府发给每个有俸禄的武士一份金禄公债证书 将每个人年俸禄以公债形式一次支付10倍 今后不再支给现金俸禄 所发的公债利息为6分左右 从第6年起 每年以抽签方式偿还 在30年内偿清 日本通史 材料二1876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国家银行法 允许金禄公债作为银行资本金入股 三年内日本国立银行暴涨到153家 同时 银行开设特殊的贴现窗口 直接对重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抵押融资 货币战争 探究 1 根据材料一回答 明治政府发行金禄公债的目的是什么 有俸禄的武士阶层在发行金禄公债举措中有何得失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金禄公债对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第 1 问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根据 公债 发行目的和 明治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回答 应是减轻政府负担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 公债利息为6分左右 分析 得失 第 2 问根据材料中 允许金禄公债作为银行资本金入股 和 直接对重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抵押融资 分析回答其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