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 二 一 传统工业区1 主要分布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 工业基础 丰富的煤 铁资源 3 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等工业 4 特征 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5 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运输量大 污染严重 6 典例 德国鲁尔区 1 区位优势 煤炭丰富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 一 二 2 衰落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 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等问题 导致鲁尔区经济衰落 3 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思考讨论鲁尔区在产业调整中 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 以节约运输费用 降低成本 同时也有利于鲁尔区的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 一 二 二 新工业区1 兴起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 兴起地区 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 特征 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4 典型案例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一 二 3 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5 典型案例 美国 硅谷 1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快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一 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传统工业发展特点分析 以鲁尔区为例问题导引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 并在大量钢铁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 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20世纪50年代开始 鲁尔区相对衰落 经过综合整治 鲁尔区实现了由 黑色印象 到 绿色主题 的华丽转身 下图所示为鲁尔区资源条件和工业结构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相对衰落与生产结构有何关系 2 20世纪中叶 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传统工业区落户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鲁尔区生产结构单一是其衰落的内在原因 2 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严重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传统工业区 以鲁尔区为例 的发展条件 衰落原因与综合整治措施传统工业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工业地域 在世界工业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对其发展进行分析时 主要采取以下思路 1 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发展条件 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及构成特点 如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如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内外因结合法 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 既有内因 又有外因 内外因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3 对症下药 分析综合整治措施 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从存在问题入手对症下药 一般途径如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2016 辽宁沈阳高一检测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2 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 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解析 第 1 题 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区 其劳动力素质较高 而沪宁杭工业区有上海港等港口 海运发达 第 2 题 结合所学知识 将鲁尔区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回答出来即可 答案 1 煤炭资源 水资源丰富 海洋运输 劳动力素质较高 2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 探究二两种新工业区发展特点对比问题导引意大利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 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他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区位优势及国内外有利条件 迅速发展成为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的工业 以轻工业为主 多分散在众多的工业小区内 美国 硅谷 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条小山谷 也不生产硅 它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千米的一条狭长地带 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是高技术工业的典范 结合材料探究 1 意大利新工业区和美国 硅谷 有何相同点 2 二者在生产结构方面有何不同 提示 1 两个工业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交通便利 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 意大利新工业区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美国 硅谷 以高技术产品为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1 两种新工业区特点对比分析新工业区主导产业有的是传统工业部门 有的是新兴工业部门 因其工业部门的差异 工业区的特点和优势区位也不同 如下表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美国 硅谷 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分析 1 以 硅谷 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快 且不断变化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 硅谷 崛起的区位分析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 读甲 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有关甲 乙新工业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b 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c 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 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探究一 探究二 2 乙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 光谷 相比较 不同的是 a 地理位置优越b 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c 有高等院校 便捷的交通d 军事订货解析 甲工业区是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乙工业区是高科技中心 硅谷 美国 硅谷 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长期以来 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 硅谷 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量 答案 1 c 2 d 1 2 3 4 5 6 1 关于世界传统工业区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我国东北部工业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b 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 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 传统工业区以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等工业为主d 传统工业区是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解析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 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日本的传统工业区分布在沿海地区 所需的煤 铁都靠进口 答案 b 1 2 3 4 5 6 读某国示意图 完成第2 3题 2 下列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a 煤炭资源丰富b 水陆交通便利c 靠近消费市场d 铁矿石储量丰富 解析 第2题 该国为德国 其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鲁尔区 该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缺乏铁矿资源 答案 2 d 1 2 3 4 5 6 3 20世纪中叶后 该国传统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有 机械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煤炭工业a b c d 解析 第3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该工业区衰落 其中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 答案 3 b 1 2 3 4 5 6 4 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有 a 以大型企业为主b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 资本集中程度高d 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解析 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都是分散在小城镇或乡村的中小型企业 答案 d 1 2 3 4 5 6 5 美国 硅谷 工业区与九州岛 慕尼黑 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 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a 知识密集 人才集中b 交通便捷c 军事订货多d 环境优美解析 美国国防部每年给 硅谷 高技术企业大量订单 稳定的军事订货是其特殊发展条件 答案 c 1 2 3 4 5 6 6 闻名世界的德国鲁尔工业区 如下图所示 是德国的煤炭与钢铁之都 被选为2010年的 欧洲文化首都 从没落的工业区转型为现代文化都市的努力 使得鲁尔区在申请 欧洲文化首都 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1 该区成为世界著名工业区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和 2 多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工业区开始衰落 原因有 a 煤炭资源枯竭b 石油 天然气替代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c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d 环境污染严重 3 为重振鲁尔区的往日雄风 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 主要措施有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使 两大部门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 大力发展和 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 为就近获得海上运入的铁矿石 钢铁工业向部集中发展 发展交通和科技 往日的面貌不再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绿色鲁尔区 1 2 3 4 5 6 解析 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