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 高 二 历 史 (选 修) 2013.10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为120分。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气” c“理” d“心”2.“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a.开创儒学 b.首创私学 c.崇尚自然 d.提倡仁政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最能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礼治为先 c.礼法并重 d.仁政德治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 a.天行有常 b.礼法并用 c.人性本恶 d.君舟民水5.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董仲舒 b.孟子 c.韩非子 d.朱熹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和刑罚同等重要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8.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君民关系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9.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 韩非 朱熹 王守仁a. b. c. d.10.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1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5.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变。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自秦汉之后,中国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一直属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十分雄厚。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与工业文明不同。以现代价值观衡量,儒家传统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 以等级尊卑观念压抑社会,很难出现自由平等观念 以私德至上观念压抑公德意识,难以培养公民意识 以亲情至上观念压抑法制,阻碍了以法治国的形成 以家族至上观念压抑个人,阻碍了个人权利的自觉 以华夏中心观念锁国自大,错失了社会转型的机遇a. b. c. d.1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17.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18.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19.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a. b.c. d.2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第卷(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末)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4分)(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22.(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23.(12分)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李贽焚书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3分)(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启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3分)24.(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25.(12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以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高二历史(选修)答题纸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上! 考场号 考试号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二、非选择题:21.(1)(2)(3)22.(1)(2)(3)(4)23.(1)(2)(3)24.(1)(2)(3)(4)25.(1)(2)(3)(4)高二历史(选修)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acdca 610 ddccb 1115 dcaad 1620 abcbb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21.(1)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使民以时”;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结局:孔子的主张没有被诸侯采纳;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2分)(2)主张:朱熹认为孔子的言行为天下不易之法;(不能答“理在气先”之类)李贽则否定孔子的绝对化的权威。(2分) 说明的问题:官方正统儒学受到怀疑和挑战。(2分)(3)历史认识:西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步确立其统治地位,其对维护专制统治和思想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明朝以后,官方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4分)22.(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3分)(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3分)23.(1)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亦可);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3分)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思想界较为活跃(新思想的出现)。(3分)(2)原因: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表现: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分)(3)社会状况: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亦可得分);正统儒学(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