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考点解读】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解读: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古代中国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等四大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要反思近代落伍的原因。【知识梳理】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1)发明: 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不宜书写。(2)改进:东汉 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2印刷术(1)雕版印刷:唐朝的 是世界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2)活字印刷:a发明:北宋 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b发展:出现了木活字,13世纪出现了 活字,c传播:13世纪中期向东传到 ,向西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出现:人们在 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唐初 著的丹经。(2)应用: 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3)传播:14世纪初由 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4指南针(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 ,后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2)发明:北宋时发明 ,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 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天文学成就三数学成就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 。2东汉时期: 记载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3南朝宋、齐之际: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一千年之久。四古代农书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提出了 、 的思想。2元代:王祯编农书重点记载了 的改进,特别重视用 代替简单工具,用 代替人力和畜力。3明代:徐光启编 ,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五医学成就1战国时期: ,奠定了 的基础。2东汉张仲景撰写 ,系统论述了 疗法,是 经典,他被称为“ ”。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 ”和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3唐代:著 ,他被称为“ ”。明代:李时珍编 ,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 成就,创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体现了 的思想。【重点突破】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及特点突破提示:归纳、概括历史特征的方法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科技发展特点的归纳属于领域特征。概括时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注意纵向和横向比较。首先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层层深入的寻找科技(历史)内在特征,挖掘其个性、科技内容、地位、发展趋势及作用等是概括时首先要把握的,然后把科技发展放到整个时代中去分析。注意它的历史性、时代性,与其它国家、地区科技的区别。突破归纳:1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2)经济: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5)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6)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特点(1)先进性:四大发明等方面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广泛性: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冶炼、造纸、印刷、造船、航海、建筑、医药学、农学、水利工程、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3)实用性:生产的需要推动科技发明,科技发明又直接服务于农业、手工业生产。(4)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记载总结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5)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科学技术又难以推广,不能转化为普通的生产力,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典例探究】(2010全国卷文综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解析】选d。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项;再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项亦可排除。b项有较强的迷惑性,但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故d项为正确答案。2(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四大发明西传的时间,活字印刷术在15世纪中期传入欧洲,直接促进了图书的出版。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备考指导】近三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相对较少,但考查的空间很大。复习时注意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发展原因;四大发明对中国及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启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2史观角度:把中国四大发明放在全球视野范围综合分析;看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对世界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科技发展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因此通过科技发展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渗透对社会史观的考查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切入点。3史论角度:在备考时除了注意上述角度外,还特别注意识记四大发明及科学技术成就,理解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4史料角度: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关的史料非常丰富,注重收集研究相关史料,不断提升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备考策略。5区域历史角度:山东古代科技名人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病历的创立者、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等。【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4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5右图是我国现代学者根据古籍记载复制的“司南”模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被用于 ( )a寻找矿石b检测矿石 c观察风水 d水上航行6有学者曾说:“最早点燃了那征服星空的火焰的中国人,没能成为最早飞向宇宙的人纸和印刷术这种不可估量的通讯传播手段,传到欧洲仅仅几百年就摧毁了那里的封建堡垒”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印刷术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a b c d7下列表述中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你认为最不恰当的是 ( )a造纸术推动西欧文化进程 b印刷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c火药荡平封建城堡的催化剂 d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8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9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二非选择题1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请回答:(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6分)(2)据材料二,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和意义?(6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说明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所起的重要作用。(8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明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在什么时候发明?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们辨别方向的功能?(2)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addca bdcca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及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应注意材料一中的四大发明。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限制“对欧洲的社会转型”。【答案】(1)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在唐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2)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优点:省时、省力、省钱。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3) 作用: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切都为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12【解析】本题立足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解析题的功能,着重考查处理历史材料和说明、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依据材料一中“取玉洲舟师”、“看风水”等关键词入手思考;第(2)问解答关键是明确马克思所谈的是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的影响,而不是其传播本身,故要求回答的“理解”不是从三大发明的时间上来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