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doc_第4页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 教案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张小平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的方法技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经典考题自测(课前布置) 知识方法整合 课时强化作业教学过程:一、经典考题自测 : 1.(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2(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3(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城 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二 、命题分析:【常考内容】概括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设题型】 主观题常见设题方式有:1.结合某某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两首诗(词)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某句诗(词)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作者为什么要写某某两物?作者想借这两物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请概括这首诗(词)的主旨。7诗中某句与某句是否矛盾?为什么?8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9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10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三、知识方法整合:考向一:思想内容知识整合: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在高考试题中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较多,有时就整首诗歌设题,有时只要求概括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的思想内容,真正评价性的题目较少。援例说法:概括起来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归纳诗歌的主旨。【经典题例1】(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技法点拨】 概括诗歌内容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要抓住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观照。【解答示范】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该题,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每一句的关键性词语,联系全诗,整体把握。由“几问津”“忙于我”可知作者奔波忙碌,由“客愁”“孤枕”可知作者孤身在外,由“乡国梦”可知作者思念家乡,由“交游落落”可知作者朋友很少。抓住以上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情感,那么“客愁”的内容自然能够抓住。答案:由“几问津”“忙于我”可知作者奔波忙碌,由“客愁”“孤枕”可知作者孤身在外,由“乡国梦”可知作者思念家乡,由“交游落落”可知作者朋友很少。(4分)【经典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遥望中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技法点拨】 概括诗歌主旨(1)概括归纳诗歌的主旨,需要通过对诗歌所描绘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总结得出。(2)概括诗歌的主旨时还需知人论世,善于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创作风格、时代特征等来分析作品,而这些信息往往可以从诗歌的标题、小序、诗后的注解等部分获得,所以解读诗词时,不能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答题步骤:第一步,认定诗歌题材,整体把握内容。如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咏物寄兴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为“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主旨或诗人的感情。【解答示范】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主旨,要从把握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入手。上片写登上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并与而今到处都是被铁蹄践踏的战争惨痛景象对比;下片用“兵安在”“民安在”“叹江山”等饱含情感的诗句,表达自己对统治者奢侈误国的愤怒与痛心;最后又表达自己渴望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的强烈愿望及收复失地的信心,所以这首词是渴望建功立业之作。【答案】这是一首渴望建功立业之作。“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表达了对昔盛今衰的悲慨。本词表达了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经典题例3】(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技法点拨】 表达诗歌情感 解答诗歌表达感情题的四个解题步骤第一步:整体感知。通读诗歌,知人论世,定位是首什么诗,如思乡怀人诗、怀古咏史诗等。同时,关注题目、注释和背景。第二步:理解诗句。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第四步:组织答案。 采用的格式为:通过描写抒发了思想情感。表述思想情感基调的常用词语有: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寂寞、孤独、旷达、洒脱、悲愤、愤懑、悲观、消极等。也可先明确感情,再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解答示范】1.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怀古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第一步)2理解诗句。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步)3概括情感。“不堪回首思秦原”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诗歌怀古伤今。(第三步)4组织答案。结合句意进行分析,给出诗歌是怎样表现怀古伤今之情的,组织答案。(第四步)【答案】表现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借题发挥 古诗常见的思想情感类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或按内容分类(1) 咏史类 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杜甫蜀相(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3.描写边塞的异域风光。王维使至塞上(3) 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二)建功报国分类示例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分类示例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分类示例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 送别之情分类示例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四、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现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步骤一)。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二);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步骤三)。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由页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注】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倒大:非常大。 这首元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结合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去分析,如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反映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还要结合篇中关键词语分析,如“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案: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 考向二 观点态度一、知识整合: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经典题例4】(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岁暮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技法点拨】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江边独自散步,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组诗之六。联系这一背景,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态度观点。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前提。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作者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表达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歌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作者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解答示范】第一步:整体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岁尾年末,杜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偏偏边境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饱经战乱的人民再一次遭受战乱之苦。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用“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犯”“动”暗示敌人来犯的气势,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情况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 尾联先用反问“济时敢爱死”,如果于国有济,我敢吝惜一死吗?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和悲愤。自己为朝廷所弃,作客他乡,报国无门,但作者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所以才会有“壮心惊”的心情。第二步:知人论世,结合注释和典故,品味作者的情感。 结合注释,可知作者作本诗时,雪岭临近三州已被吐蕃攻占,当时杜甫客居阆州。这样就明白了国家时局艰危,杜甫是客居他乡,孤独寂寞。“请缨”,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而关心国家的人却被弃置不用。寂寞之情,壮心无处可报,怎能不心惊! 第三步:结合上述分析,将概括内容梳理成完整答案。【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