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练习项羽孤山.doc_第1页
古文练习项羽孤山.doc_第2页
古文练习项羽孤山.doc_第3页
古文练习项羽孤山.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羽之死知识检测1重点实词期山东为三处 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平明,汉军乃觉之: 力拔山兮气盖世:2重点虚词(1)若:虞兮虞兮奈若何 ( ) 吾为若德( )(2)于:籍独不愧于心乎( ) 然今卒困于此( ) (3)之:常骑之( ) 汉军乃觉之( )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天之亡我 ( ) 非战之罪也( )(4)乃: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5)为:吾为公取彼一将(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通假字其皆伏曰:“如大王言。”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4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一词多义(1)为:自为诗曰( ) 为诸君溃围( ) 吾为公取彼一将( ) 赤泉侯为骑将( ) 吾为若德( ) (2)骑:骏马名骓,常骑之(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3)面:我和面目见之( ) 马童面之( )(4)泣:项王泣数行下( )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2)地方千里:7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项王军壁垓下(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吾为若德( )(2)名词活用作状语:项王则夜起( ) 直夜溃围南出( ) 岸土赤而壁立( )(3)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8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汉骑追者数千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左,乃陷大泽中。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此项王也。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9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1)将划线句断句(2)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3)司马迁为何将项羽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11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要求:100字左右;引用一句名言;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点评事例;联系现实。时间:10分钟。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检测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B )A.有俊鹘抟水禽(tun) B.沙洲葭苇(jiwi) C.与它石迥异(jing) D.岸如赪(chng)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B )ACD为判断句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 B )A.信造化之尤物 B. 信造化之尤物 C.与江山相发挥 D.盖江西路也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A烽燧(su) 戍兵(sh)赪色(chn) B彭蠡(l) 巉然(chn) 潦缩(lio)C营葺(q) 徙倚(y) 突兀(w) D山麓(l) 嵌岩(qin) 干云霄(n)5选B。B项中“潦缩”中的“潦”应读“lo”。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C)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D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6选C。C.为状语后置句,A、B、D均为被动句。7.下列加点词活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A)A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 B南望彭泽、都昌诸山C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D岸土赤而壁立7选A。A.为名词作动词,名闻;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8.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D二山东西相望9.(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A有碑载其事 载:记载 B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衬托C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 开:开始 D江水浑浊,每汲用 汲:打水,取水(1)选C。开,云开(放晴)。(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上干云霄 干:触及,冲上 B、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C、尝加营葺 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 溯流:逆流而上(2)选B 信,实在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二项是(DG)A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即使)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虽然) B杰然特起(的样子) 实不然也(对的,正确的)C徙倚久之而归 (音节助词,不译)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这,代词)D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凭借,用,介词)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用,介词)E徙倚久之而归(连词表承接) 岸土赤而壁立(连词,表并列)F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 (因此,由此)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G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却) 南江则极清澈(却)D.介词,用。 G表转折,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等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种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地石头大不一样。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名闻天下,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12.阅读陆游诗观小孤山图,然后按要求写出原文相关语句。(4分)江平风不生,镜面渺千里。轲峨万斛舟,远望一点耳。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重楼邃殿神之家,帐中美人粲如花。游人徙倚栏干处,俊鹘横江东北去。(1)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对应过大孤山小孤山原文: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2)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对应过大孤山小孤山原文: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13、【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安徽卷) 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课内阅读】1.B 2.A 3.B 4.B5选B。B项中“潦缩”中的“潦”应读“lo”。6选C。C.为状语后置句,A、B、D均为被动句。7选A。A.为名词作动词,名闻;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9.(1)选C。开,放晴。(2)选B 信,实在 10.选DG。D.介词,用。 G表转折,却11.选B。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12.答:(1)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2)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