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_第1页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_第2页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_第3页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_第4页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前提示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知识链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898年3月13日至15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举行,会上宣告了党的成立。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并选举出党的领导机关。党纲规定了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纲领。在选举中,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之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了1905年革命。1912年,孟什维克被驱逐出党,党也称为“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1925年,党的名称被改为“苏联共产党(布)”。1952年,又将党的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同时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革命前夜的“火星” 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的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在依靠沙皇政府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压榨的同时,还要依靠沙皇政府推行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以便为其开辟国外市场。此外,它对西欧资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依赖性。 俄国在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约的同时,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也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起来,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貌似强大的沙皇帝国已是危机四伏,革命运动一触即发。 此时,俄国群众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急需一个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同时把各地的组织联系起来,从思想和组织上做好了建党的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帝国大厦的坍塌 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不仅使其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还伤亡数百万人,更使其国内形势雪上加霜。1917年初的俄国,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濒于崩溃,物资和粮食十分匮乏,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猛增至1917年的500亿卢布。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参加抗议示威的群众超过12万人。不久,起义工人得到具有革命倾向的士兵的支持,他们并肩战斗,夺取兵工厂、军械库、火车站、发电厂,捣毁警察局和政治犯监狱,占领政府机关,逮捕了政府大臣。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下来,革命的红旗取代了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飘扬在首都上空。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后迅速席卷全国,正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统治俄国300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覆灭了。历史上将这次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称为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这种情况并不能长久维持,它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过渡现象。 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列宁发表了演说,这一演说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它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因此,列宁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报告中列宁还指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要做到这点,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罗斯封建王朝,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被推翻。学习思考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时很多人认为,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的选择。对此观点,你有何认识?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了巩固统治,临时政府企图用前线战斗的胜利来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进攻。但是,这次冒险失败了,十几天的进攻使俄军损失了6万多人,而且败势还在发展。消息传到首都后,工人、士兵群情激昂,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为了研究和制定在革命新阶段的方针和策略,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也使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夺地斗争不断发生,一场将要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革命风暴在俄国广袤的大地上终于酝酿成熟。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史学争鸣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当前俄罗斯和过去苏联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起义的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到翌日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个别据点外,几乎整个首都都落入了起义者手中。政府首脑克伦斯基见形势不妙,就乘坐美国使馆的汽车逃出彼得格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郑重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下午6时许,起义队伍完成对冬宫的包围。当时彼得格勒造船厂的华工赤卫队也参加了攻打冬宫的战斗。临时政府的部长们仰仗着两千多名士官生的保卫,拒绝接受军事革命委员会令其投降的通牒,继续在冬宫顽抗。晚9点45分,在冬宫身后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的序幕。数万名武装工人和士兵潮水般冲进冬宫的大门,经过数小时激战,终于攻下了这个资产阶级政府的最后堡垒。当起义者攻打冬宫之际,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1月7日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学习思考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一下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这一论断的?它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 (俄历)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节选 思考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中提到“10月2425日的革命”,是由哪个政党领导的什么革命?2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抱何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