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 sip 呈现业务.doc_第1页
IMS sip 呈现业务.doc_第2页
IMS sip 呈现业务.doc_第3页
IMS sip 呈现业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引言Presence是以某种通信方式,按照一定的接入准则,实时获取presence信息(如用户状态、通信能力、个人参考等信息),并展现给其它用户的一种方法。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即时通信的方式来与别人保持联系,这样的人群数量日益剧增。早期的即时通信软件,比如ICQ、MSN Messenger、QQ等,通过免费服务培养起来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在移动通信领域,即时消息业务也逐渐兴起,丰富、完善的增值服务型即时通信业务,开始成为通信业务市场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resence技术在这种即时通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依靠Presence技术,即时通信业务能以“用户多种状态设置”等功能为基础(如用户设置为“打电话中”、“会议进行中”等多种状态),提供“订阅他人状态信息”等多种丰富的增值服务,为个人/企业用户的办公、会议、通信等多领域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另外,由于Presence技术提供大量实时的用户优先选择状态、用户终端状态以及用户一些业务的状态信息,因此Presence业务本身也可以做一个被用户使用的业务。Presence技术也可以为即时通信之外的其他需要实时Presence信息的业务提供支撑,如一键通业务(Push to talk)、统一通讯业务(Unified Communication)等。业务提供者能根据用户目前的Presence信息,来提供最适当的业务方式,如:一个用户的Presence信息如果显示用户状态为“会议进行中”而且支持SMS,则可以通过SMS向该用户提供业务。2 一个Presence技术实现的业务场景下面这个Presence业务场景的描述展现了Presence技术的重要特性,即Presence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达到自己的意愿:哪些用户能看到自己的实时状态信息;看到的信息具体是怎样的。(1)场景的参与者Alice根据她的喜好设置Presence业务。Bob要得到Alice的Presence信息并与她联系。John要得到Alice的Presence信息并与她联系。Presence客户端驻留在Alice、Bob和John的移动设备里,能够从Presence服务器那获取Presence信息,也能提供Presence信息给Presence服务器。即时消息(IM)客户端驻留在Bob和Alice的移动设备里。Presence server驻留在网络,能够处理Presence信息。(2)场景中各用户的目的Alice的目的:配置个人的Presence业务以指示在开会时只能通过IM与她联系;配置个人的Presence业务,不与Bob在任何时候发生联系,并不让他知道他的联系受阻止。Bob的目的:只要Alice的状态可用,Bob就要与Alice联系。John的目的:不管何种通讯方式(如消息、语音),都要与Alice联系。(3)场景中的业务流程(a) Alice调用移动设备里Presence客户端,激活其Presence业务设置菜单。(b) Alice选择“Preference”里的选项,在该选项的“Profiles”子选项里定义一个新的Profile,名为“在开会”。(c) Alice在会议配置里, 选择通讯喜好选项,定义她在使该配置时联系方式仅为IM。(d) Alice选择“Preference”选项,在联系人列表选项里选择Bob可进入。(e) Alice定义不让Bob接入她的Presence信息,并阻止Bob(Alice的以上设置会保存到Presence服务器中)。(f) Bob调用移动设备里Presence客户端,激活其地址薄并选择Alice的进入项,试图通过Presence服务器,从Alice的Presence客户端中获得她的Presence信息。(g) 由于Alice已阻止了他,他要获得的Presence信息失败,并看到Alice不可用,尽管事实上Alice还在。(h) John从他的移动设备里的Presence客户端Presence地址薄,获得Alice的Presence信息。(i) John看见Alice正在开会,唯一的联系方式是通过IM。(j) John发送IM询问她何时完成会议。(k) Alice用IM应答于John,告之会议结束的时间。请欣赏一段手机presence功能的动画图片3 Presence技术的Presence信息模型Presence技术在即时通信中的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Presence技术可以为即时通信业务的用户呈现丰富的Presence信息。通常的Presence信息有如下这些:a、缺省用户的意愿(例如:愿意、不愿意等)b、特殊应用的用户意愿(如请勿打扰、忙碌中)c、超越用户的意愿d、特殊应用的可用性(如尚未登录、已联机)e、通讯方式(如电话、Email、IM等)f、通讯地址(如Email地址、电话号码等)g、Client设备状态(电话开/关、处于呼叫/忙状态、离开覆盖区等)h、网络得来的Presence(如)i、用户供应的数据(i)原文状态(如可用态、不可用态、会议进行中、就餐中、在会场中、在电影院等)(ii)原文的位置(如在家、在工作中、在超市里等)j、位置(如设备得来的位置、网络得来的位置等)k、Client设备的能力(如语言、正文、SMS、语音通话、EMAIL、GPRS、多媒体等)l、时间区域m、个人信息,如心情(如原文:快乐、发怒、悲伤等,或图片:笑脸、皱眉等)或个人爱好(足球、钓鱼、跳舞等)n、按钮(用户选择的状态按钮)Presence信息越丰富,其吸引性就越强。虽然Presence信息很多,但可以分为两大类:用户可定制的信息:这类信息完全由提供Presence信息的用户自己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由系统提供,用户无法定制的信息。在实际运用中,Presence技术的业务运营商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运营要求或者政策要求,来决定具体哪个Presence信息是“用户可定制信息”或“系统提供的信息”。比如用户的当前位置状态信息,运营商如果想使之有利于被查询Presence信息的用户,则可以将之设置成“用户可定制信息”;如果想使之有利于查询Presence信息的用户,则可将该信息定制成“系统提供的信息”只要查询者向运营商付了钱,就可以获得所查看用户的当前的位置状态信息。如此众多的presence信息,可用下面的信息模型来描述:Presence信息根据用户终端来划分,每个用户终端对应一个Presence信息包。同一个用户如果有手机、固定电话、PDA等多个终端,则该用户对应的Presence信息包就可能有多个。每个Presence信息包中,一般有如下信息:(1)状态:表示所代表的业务或终端设备当前的情况:如是否开机,是否在线,是否忙,是否禁止打扰等。(2)通信信息:一般有通信方式和通信地址。通信方式:表示该终端支持什么通信方式,如何与该终端设备联系等,如是否支持SMS,MMS或直接的语音通话等。通信地址:与通信方式相关的具体地址描述,如E.164,URI,MSISDN等。(3)其他Presence信息:除状态信息和通信信息之外的其它信息,如用户此时的心情、用户此时的愿望等等。以上描述的只是Presence的大致模型,其目的是方便对Presence信息成份的定义,使它们能持续使用,在贯穿多个Presence服务器时不产生二义性。在该模型的指导下,所定义的Presence信息格式具有可扩展性,即可不断新增信息格式,而不影响前面已定义的方面。另外,描述Presence信息格式时使用标准的mark-up语言。4 Presence技术的实现模型Presence技术涉及的3个主要实体是:信息提供者、Presence服务器、信息请求者。其具体如下:(1)信息提供者:主要包括用户代理和网络代理这两大类提供者。用户代理:让用户自己能主动提供其Presence信息,如用户把自己标注为“开会”、“暂时离开”等状态。网络代理:让网络系统能提供用户终端的presence信息。如HLR通过网络代理,可将“是否在服务区内”这个Presence提供给Presence服务器,GMLC通过网络代理,可以将用户终端所处的位置Presence信息提供给Presence服务器。(2)Presence服务器:Presence服务器可从多个用户代理、网络代理获取Presence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模型确定的规则,将来自多个信息提供者的Presence整合成一份单独的、统一的Presence信息;在系统可管理、用户隐私可保证的情况下,根据事先确定的规则,允许其他请求者主动查询或订阅Presence信息。(3)信息请求者:信息请求者就是请求从Presence服务器处获得Presence信息的客户端,它可以是应用,也可以是其他Presence用户的用户代理,请求者可以通过两种模式获取信息:请求模式:请求者主动查询Presence信息。通知模式:请求者事先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服务器上进行定制,请求在一定的规则下(如当Presence信息发生变化时),Presence服务器主动把Presence信息发送给请求者。5 Presence服务器的能力要求Presence服务器作为Presence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实体,一般来说要求具有如下功能:(1)信息接收:Presence服务器应可接收来自多个用户代理和网络代理的Presence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所有来源的信息综合成一份统一的信息。(2)信息订阅处理:Presence服务器既能接受并处理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被订阅者所提出的要求,也能接受并处理作为“信息请求者”的订阅者所提出的要求。订阅用户Presence信息就是请求Presence服务器在何种情况下,自动将用户的哪些Presence信息发送过来。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订阅,通常称为好友。发出订阅请求的用户称为订阅者,被订阅的用户称为被订阅者。订阅关系可以是双向订阅,也可以是单向订阅。订阅者在订阅用户时该请求可能要求被订阅者确认。在此情况下,被订阅者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该订阅请求,只有当被订阅者同意时才能订阅成功,也就是说,服务器是有可能根据被订阅者的要求来实现“被订阅者的哪些Presence信息能被哪些订阅者获知”的。如果发送订阅请求时,被订阅者处于离线状态,则订阅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暂时保存,当被订阅者下次登录时服务器会自动向其提交订阅请求。同样,服务器也有取消订阅管理的功能。用户可以取消对其他用户的订阅,取消订阅,不需要经过对方的许可,但被订阅者可以得到取消订阅的通知。被订阅者在订阅关系建立后,也可以主动中止订阅关系。中止订阅关系时,要通知对方,不必得到对方的许可。Presence服务器应可将符合条件的Presence信息发布给符合条件的订阅者。订阅信息为长期信息,服务器应保存在数据库中。当终端软件或服务器重启时,订阅关系应可被自动恢复。无论是应用,还是其他用户,对用户Presence信息的查询,都必须先经过用户设置的鉴权规则进行校验,只有通过校验的查询,才能执行。当然,Presence服务器在进行上述处理时,最基本的执行准则是服务器拥有者(通常是运营商)所制定的规则,如隐私保护规则、安全认证规则、计费规则等等。服务器可以将用户的Presence信息,分成多个部分,用户可以对每部分信息分别设置许可规划和订阅确认。Presence服务器应保存用户的鉴权策略,用户可以显式地设置这些策略,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订阅或查询请求的许可,由服务器自动增加在鉴权策略中。对在鉴权策略中没有显式地允许,也没有显式地拒绝的查询和订阅,而且用户尚未在线处理该请求的鉴权时,Presence服务器应保持该请求,直到用户显式地处理了该请求为止,或保持该请求直至超过预先设置的最长时间。6 Presence技术所涉及的协议及国际标准组织目前研究Presence 技术的国际组织有IETF、OMA、3GPP、3GPP2等。在IETF中,有两类和Presence相关的协议:(1)SIMPLE(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针对即时信息和表示扩展的会话发起协议。(2)IMPP(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Presence 和IM的核心协议,定义基本模型。Presence服务器与用户代理的接口、Presence服务器与网络代理的接口、Presence服务器与Presence信息请求者的接口等接口都采纳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IETF Simple工作组制定的相关规范主要有RFC3261,RFC3265。3GPP基本采用了IETF的SIMPLE标准,并做了符合移动通讯特性的一些扩展。在3GPP中,是将Presence作为一个业务对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