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9.4 戊戌政变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9.4 戊戌政变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9.4 戊戌政变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9.4 戊戌政变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9.4 戊戌政变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1.(2012海口高二检测)新政开始不久就被慈禧太后解除军机大臣职务的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c.翁同龢 d.袁世凯2.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5.(2012周口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6.如图为戊戌六君子被杀时的新闻报道,这也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但这场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7.(2012昆明高二检测)19世纪末,在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 )要求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a. b.c. d.8.(2012济南高二检测)“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二、非选择题9.(2012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请回答:(l)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11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变法”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政开始不久慈禧太后就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2.【解析】选a。面对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说明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他们自身力量的弱小,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说明失败是历史的必然。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184条诏令体现了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能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实际,故选c项。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5.【解析】选b。“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说明他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思想启蒙作用。【规律方法】正确评价谭嗣同的慷慨就义(1)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精神,表现了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反映了近代仁人志士高度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精神。(2)谭嗣同也存在一些简单且偏颇的认识。他把变法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以自己的鲜血来促进维新变法是和“酬圣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而他的鲜血不是宣告了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了改良运动的结束,这是由其阶级局限性决定的。7.【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排除含的a、b、d三项。8.【解析】选c。戊戌变法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9.【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伪经”可知观点。真实意图结合所学回答。第(2)题由材料二中“不顾它的胃量”,材料三中“朝野震骇”来回答。第(3)题由材料四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变革理论体系来组织答案。第(4)题从思想启蒙角度理解其含义,失败原因则从领导阶级方面回答。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4)含义:思想启蒙。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中“不知道”和“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两者形成的对比可知其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第(2)题的第一问根据当时清王朝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