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1淄博古称临淄,是先秦、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西汉初年传世印泥(古时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的泥块印章)。这些发现可以印证西汉时()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盛况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史实d已经发明印刷术的推论解析:由材料中“淄川王”、“胶西王”等有效信息可知西汉初年设立封国的史实。这也与教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内容相互印证。答案:c2隋唐三省六部制度是古代中央官制的合理设计。其“合理”性主要是指()a增加宰相来分散相权b分工合作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c三省牵制来防止腐败d垂直管理来加强中央集权解析:从官制的合理设计角度来看,三省六部制度的主要进步性在于用中央机构运行机制上的分工合作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答案:b3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本题考查宋太祖改革。北宋军队人数众多,机构臃肿,士兵素质较低,并没有形成富国强兵。a项从“尽收天下劲兵”一句看出。b项从收拢兵权的意义分析,可以得出。c项说法从“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可以得出。答案:d4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c高考真题训练1(2011北京文综)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解析:a项削弱诸侯王势力,b项北魏实行三长制,主要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a、b两项。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时期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d项错误。宋代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c项正确。答案:c2(2011广东文综)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依据门第选拔官吏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所以,政府重视对“父祖官爵、门第”的考订,就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九品中正制被废除,“谱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答案:d3(2011天津文综)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大都北京 汴梁开封临安苏州 益州成都a b c d解析:北京在元朝时称“大都”,开封在宋朝时称“汴梁”,成都在唐朝时称“益州”。“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排除。答案:b4(2011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官员的依据,不论贫富贵贱,这样“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度下,官员录用权在中央政府和皇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故本题选c项。答案:c5(2011江苏单科)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a、b两项说法太绝对。c项正好与题图反映的情况相反,题图反映的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从题图可以看出虽然有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被科举录用,但是士族子弟依然占大部分,因此d项正确。答案:d6(2011江苏单科)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济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由“调兵剿捕”“诚恐缓不济事”“不须咨禀”可以看出江浙行省在遇到紧急事务需要动用军队和财政时不用一一禀报,可以自行处理。所以,不存在与中央权力之争的问题,排除a项;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与史实不符,题干也未体现。排除c项;只是紧急事务自行处理,并非所有事务都自行处理,d项不正确。故只有b项正确。答案:b7(2011上海单科)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解析:西汉建立后,刘邦错误地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实行郡县制,为了保证刘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刘邦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事与愿违,王国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直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故选a项。答案:a8(2010北京文综)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c汉朝 d唐朝解析:图片中既有“郡”又有“国”,说明实行郡国并行制,由此判断是汉朝。答案:c9(2010福建文综)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权力的分权制衡体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不属于唐朝的监察机制,唐朝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答案:b10(2010浙江文综)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