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专用)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 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十)(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很大用途)。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2.(2012珠海一模)观察右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3.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4.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指出了西方启蒙思想宣传上的缺陷c.抵制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d.否定了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5.(2012大庆模拟)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6.(易错题)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首省方,纵民嵩乎,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b.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c.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d.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7.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b.“采西学,制洋器”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8.(2012南昌模拟)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9.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10.(2012德州模拟)“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1.(探究题)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13.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4.(2012广东六校模拟)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15.(预测题)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 ( )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d社会主义基本主张与礼记礼运篇中的一些主张相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从“夷务”到“洋务”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问题二 从“淫巧”到“长技”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问题三 从“臣民”到“国民”材料三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材料二中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6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导致材料三变化的原因。(6分)(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17.(2012武汉模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引起各方不同反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材料二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三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根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7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学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解析】选d。阅读漫画信息,东方是树干说明将中国的政治制度作为根本,“西方先进技术”作为末枝,将“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上,在维护中国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3.【解析】选a。据材料推断,张之洞对“法”与“西政”不仅比较关注,还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维新思潮的影响。4.【解析】选b。材料把近代中国西方思想宣传比喻成“油浮在水面”,表面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宣传未能与中国政治、经济状况深入结合,具有不成熟性。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故a有误。c、d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5.【解析】选d。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胡适”的适即为此意,故选d。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对比能力。从材料中严复的上皇帝万言书中让人民“瞻识共主”,可以得出严复主张皇帝要亲民;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君主如果不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易其人”。两者相比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7.【解析】选d。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a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c侧重于儒学思想地位。d反映反对帝制,符合题意。8.【解析】选b。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时间“民国七年”,即1918年,可知b、c、d三项时间不符合,另外结合题干中的诗句为白话文,可以判断a项正确。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可判断在批判新文化运动,故选d。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可知陈独秀倡导的“科学”指的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崇尚的是理性。a项指的是文艺领域;c项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d项指的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只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变式备选】(2012大同模拟)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材料认为儒学是“伪宗教”、“伪信仰”,“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体现对儒学的彻底否定,这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态度。12.【解析】选b。“主保中国,次保大清”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反映了地主阶级顽固派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13.【解析】选a。根据“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可知李大钊对儒家持批判态度,根据“悟儒家日新之旨”可知李大钊主张对儒家学说继承。14.【解析】选b。由材料中“百工领袖著名者”可以判断正确;由“英人马克思也”可以判断正确,而“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说法与当时的史实不相符,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期开始在中国传播,错误。15.【解题指南】抓住关键词句“礼记”“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解析】选d。从瞿秋白的话中可以看出,正是礼记这种传统的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精髓一致,成为促进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d项最符合材料原意。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天朝上国”到“中国”,“夷务”到“洋务”的变化加以概括。第(2)题,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政治状况概括回答。第(3)题,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概括回答。第(4)题,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角概括其发展趋势。答案:(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2)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