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临猗县程村初中樊雅琳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临猗县程村初中樊雅琳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临猗县程村初中樊雅琳_第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临猗县程村初中樊雅琳_第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临猗县程村初中樊雅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化和液化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是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D解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就凝结成细小的小水滴,并漂浮于空气中,这就是我们所见的“雾”,所以“雾”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12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也会对受伤部位喷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21cnjycom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答案:C解析:从题目可知,氯乙烷的沸点为13.10。通常空气的温度会高于氯乙烷的沸点,所以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从而带走大量的热。21世纪*教育网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21*cnjy*com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要使水在不超过80的条件下沸腾,必须设法降低水的沸点,使水的沸点低于80。因为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低,沸点低,所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是可行的方法。【来源:21cnj*y.co*m】4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味,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答案:C解析:温度高于沸点,物质是气态,低于沸点,物质是液态。试题中用降温的方法,首先达到的温度-78.5,这时,再略微降一些,则温度低于二氧化碳的沸点,气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液态。这时的温度则高于液态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它们仍处于气态,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分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5如图2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方案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1*cnjy*com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A只有B只有C只有D均正确答案:D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要研究这些因素是否影响或怎样影响蒸发的快慢,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研究温度是否影响蒸发快慢时,只能改变液体的温度,而要保持其他因素都不变。要研究温度高低怎样影响蒸发快慢时,在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使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对比进行实验,这就运用了对比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6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D解析: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表面积,减少水分蒸发;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来源:21世纪教育网】7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沸腾、吸热答案:C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放热;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要吸热;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放热;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放热。【版权所有:21教育】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答案:D解析:水珠都是水蒸气液化变成的,要液化必须放热,即遇到比它温度更低的物体。甲中因盛有冰水,烧杯壁温度较低,外面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外壁液化形成水珠;乙中热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内壁液化成水珠。9在即将到来的炎热、潮湿的夏季,在冰糕周围能看到“白气”;在刚刚度过的寒冷、干燥的冬季人口中能呼出“白气”。关于上述两例中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冰糕变成的水蒸气,是升华B后者就是二氧化碳气体C在空气中会看到前者下降,后者上升D两者都上升答案:C解析:“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白气”在空气中升还是降,取决于它的温度比空气高还是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糕形成的“白气”,其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所以下降。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白气”,其温度要高于周围空气,所以上升。10下列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因沾上“水气”而变模糊的是()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B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C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D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答案:A 解析:“水气”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形成的,如果眼镜片的温度较水蒸气高,则水蒸气因为不能遇冷而不能液化。冬天,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比室外高,所以人走到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遇冷液化。二、填空题11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4中的 。答案:液化 乙解析: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棒冰而液化成小水珠,使棒冰周围冒出“白气”。由于“白气”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所以向下飘。(如果“白气”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时会向上飘,如热汤上方的“白气”)12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 (填“里面”或“外面”)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的原因是 ;消除的原因是 。答案:里面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就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 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加快。解析: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前窗玻璃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就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通过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可使小水珠加快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13为了缓解五一期间炎热,上海世博园内启动了喷雾降温措施。经过喷雾降温,园区比上海市区凉爽35。请问:这些“白雾”是 (选填“液态”或“气态”);喷雾降温是利用“白雾” 原理来降温的。答案:液态 蒸发吸热解析:“白雾”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所以是液态。由于雾是液体,它在蒸发时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三、问答题14(1)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气”;(2)冬天,北方的人口中呼出“白气”;(3)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请回答“白气”的形成是一种什么物态变化,并分别说明“白气”的形成过程。答案:“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1)河水一刻不停地在蒸发变成水蒸气而上升,清晨,河面上方气温较低,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飘浮在河面上。(2)人口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北方的冬天,空气温度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3)烧开水时从壶嘴会冒出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空气的温度比它低,所以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解析:(1)河面上的“白气”是水先蒸发变成水蒸气,再遇冷液化。(2)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3)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5如图5所示,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图5答案:不能沸腾。解析:热传递要满足一个条件:两个物体温度不同。而液体沸腾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能继续吸热。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吸热,故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1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烧一烧能提高小镜子温度,防止口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看不清楚。解析:一般情况下,小镜子的温度低于口腔内气体的温度。若不使小镜子升温而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镜子就要在小镜子上液化,使医生看不清牙齿上的病状,所以烧一烧,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17端午节,小盼和小汉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盼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汉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小汉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维持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改变;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解析:单就解答本题所需的物理知识来说,对大多数初中生没有任何难度。“水在沸腾状态下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是热学最基本的知识点。然而,这又是一个生活中不少人常犯的“经验错误”。生活中,持“火力大一些,总会有作用”这样似是而非的想法的人是很多的。这样的观念虽然错误,但似乎比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能影响决策。成年人在做决策时最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甚至遇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也大有人在。本题能让学生在“错误观念和经验”的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科学的价值判断和决策。18在木器厂里,常用水胶粘木料,这种胶需要在100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用,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工人师傅熬这种胶时用图6所示的双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了,这是为什么?答案:由于夹层中有水的存在,所以即使炉火持续加热,最多把水加热到沸腾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可以有效地防止木胶被熬焦、失去黏性。解析:通常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水沸腾后加热,温度保持不变。19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另一种温度较低的液体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案:酒精的沸点低于水解析: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必须设法除去混在酒精中的水,从图示看出,酒精经历先汽化后液化的过程,液化过程无法除去水,所以只能在汽化过程分离水。使酒精和水混合液体的温度等于酒精的沸点,酒精汽化变成蒸气跑出,水因沸点较高,不会大量溢出。四、实验题20学习有关蒸发的知识时,老师让大家做一个实验:拿一支温度计,测出教室内空气的温度为25,再测出瓶内酒精的温度为25。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来,观察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酒精,同时看到温度计示数迅速下降。把瓶内液体换成水进行实验,则温度计示数下降并不明显。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来后,其示数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一直下降 B先下降再升高 C先下降再升高最后不变 D下降后保持不变(2)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酒精,为什么会使温度计示数迅速下降?(3)怎样能使沾有水的温度计示数下降较快,说出你的方法,并说出这样做的原因。(4)同样情况下,玻璃泡上沾有酒精,温度计示数下降迅速,而沾有水,示数下降不明显,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快慢,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答案:(1)C。(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制冷作用。(3)对着玻璃泡扇扇子。这样能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吸热。(4)液体的种类影响蒸发快慢。解析:(1)玻璃泡上沾有的酒精迅速蒸发,使温度计示数下降,当蒸发干净后,由于室温高于玻璃泡内液体使示数上升,当等于室温后,温度不变。(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玻璃泡温度下降。(3)可行的办法是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4)酒精比水容易蒸发,所以液体的种类影响蒸发快慢。21小汉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帮助他思考。图8(1)图8甲是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 铁圈。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2)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请写出一种可以采用的办法: 。(3)图8乙中A、B是水中不同深度的两处,请你根据水沸腾时的情况大致画出A、B处气泡的大小。(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8989898答案:(1)B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水适当少一些(或用温度较高的水开始加热;烧杯上面加一个纸盖,减少热量散失;酒精灯的火焰适当大些等)。21教育网(3)如图所示: (4)98。解析:(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往上组装,注意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放置正确。(2)可以从吸热和放热两个方面想办法。(3)沸腾前的气泡是越升越小,沸腾时的气泡是越升越大。(4)根据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就可以确定水沸腾时的温度。2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9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1)请你推测,如何利用这种干湿泡温度计判断空气的湿度情况?说说其中的理由。(2)试分析,为什么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答案:(1)干湿泡温度计是通过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差值判断空气的湿度情况的,差值越小湿度越大。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蒸发时要吸热,使湿泡温度计示数下降。蒸发量越大,湿泡温度计示数下降越明显。当空气湿度大时,湿布中的水不易蒸发,因而湿泡温度计示数下降不明显。2-1-c-n-j-y(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大,人体中的水不容易蒸发,吸热少,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解析:(1)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温度下降越快。(2)湿度影响蒸发快慢。23小盼同学在做完“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