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9-生物与环境考点30 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doc_第1页
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9-生物与环境考点30 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doc_第2页
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9-生物与环境考点30 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doc_第3页
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9-生物与环境考点30 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doc_第4页
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9-生物与环境考点30 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0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题组一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2015全国,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2(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1)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012重庆,4D改编)()(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2D)()(3)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则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但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2009天津,5)()题组二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3(2011大纲全国,32)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 70.003 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2)解析(1)外来鱼类和外来水草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则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之间主要存在种间斗争,其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和寄生。(2)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则随着营养级级别的升高,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会越来越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和乙体内的重金属浓度最低且相同,应该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丙和丁次之,是第二营养级,戊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高,是第三营养级。又根据题干所述,消费者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可能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见答案。4(地方卷重组)判断与填充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叙述:(1)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2)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2011江苏,20A)()(3)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D)()(4)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2014江苏,17A)()(5)(2015海南,28)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答案间接依纲联想1正、负反馈调节案例图解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3生物多样性层次及成因的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成因分析从分子水平看DNA(基因)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生物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生物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乙生物群落,所以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低于乙生物群落,A错误;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部分生物种类可能相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但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不一定强,还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D错误。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判断下列相关分析: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题中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干扰(a)后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题图可看出,同等强度a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甲强()(2)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捕食负反馈调节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考向二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2(2016江苏,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解析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3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常在春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1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严重的水华往往引起沉水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图2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在水底生活着一种椎实螺类,我们可以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_。浮床上有很多挺水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_关系,可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的_,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了_。(3)在水边有一块农田,因为水体污染后农民不再耕种,由于气候干旱无雨,这块农田最可能演替到_。(4)图3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性。答案(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浮游动物缺乏氧气无机盐浓度间接(2)随机取样竞争垂直结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4)抵抗力稳定解析(1)蓝藻常常在春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层浮沫覆盖在水面上,阻挡了沉水植物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少。而水里的浮游动物氧气的来源除了水里的溶解氧,还有与水面外氧气的交换,由于水华现象,这两个途径都会受阻。从图2中可以看出,藻类吸收了无机盐,数量增多了,光合作用才进行的快。净化水质与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相关,所以属于间接价值或者生态功能。(2)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挺水植物给浮游蓝藻遮光,使蓝藻的光合作用降低,还与蓝藻争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