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伤仲永导学案_第1页
第23课伤仲永导学案_第2页
第23课伤仲永导学案_第3页
第23课伤仲永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 伤仲永学案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邵三群 审核:孙孝智 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相关链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xK b1.C om伤仲永是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第一课时w W w .x K b 1.c o M教学内容一、预习检测。1.填空。(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其字介甫,晚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家、思想家。(2)本文是一篇 ,它是 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 。2.注音。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3.点名朗读,师生评议。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三.合作探究。 翻译下面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X k B 1 . c o m(4)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余闻之也久。(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三、课堂测试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文书上“研讨与练习”二、三题。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2.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父利其然也。利: 3重点词语(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并自为其名。为: (4)指物作诗立就。就: (5)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6)或以钱币求之。或: (7)环谒于邑人。环谒: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9)泯然众人矣。泯然: (10)受之于天。受: (11)贤于材人远矣。贤: (12)得为众人而已耶。得: 4.对文中的“之”“于”“其”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新|课 |标|第 |一| 网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三、合作探究。 1.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可加入自己的见解、评价。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四、课堂检测与作业。 1.摘抄有关“天才”名言警句五条,并背诵。w W w .x K b 1.c o M2.课外收集被人誉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奥秘。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二、自主学习。用原文填空。1.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2.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 ,其具体做法是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 。三.合作探究。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