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讲义.docx_第1页
文言文实词讲义.docx_第2页
文言文实词讲义.docx_第3页
文言文实词讲义.docx_第4页
文言文实词讲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 实词文言文阅读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混淆,还有因词类活用而意义临时改变,因而语境意义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语境,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其次,除了理解语境,对于做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摆脱思维误区,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是盲目地刷文言文阅读是低效的。虽然文言文是题目出在“课外”,但是答案在“课内”。大家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立足课本,积累课本中常见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例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今义:_(2)金就砺则利古义:_今义:_(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今义: _(4)穷则独善其身古义:_今义:_(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_今义:_(6)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今义:_(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今义:_(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今义:_1)词义扩大。“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在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其他的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其他的如“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其他的如“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其他的如“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5)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故事”,古义是“旧例”,今义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二、通假字【例题】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赢粮而景从(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1)坐通座,音zu,座位;(字音、字形)(2)生通性,音xn,资质、本性。(字形)(3)具通俱,音j,都;(字形)(4)惠通慧,音hu,聪明;(字音)(5)不通否,音fu,不;(字形)(6)倍通背,音bi,违背、背叛;(字音)(7)景通影,音yn,影子;(字形)(8)见通现,音xin,露出;(字形)(9)要通邀,音yo,邀请;(字音)(10)知通智,音zh,智慧;(字形)通假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读音相同,一种是字形相近。同学们在做课外文言文遇到陌生的实词时,你可以先用判断是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果不是的话,可以考虑一下通假字。第一,你分辨一下字形,有没有相近的字可以代替它解释语句,并且能解释通顺的。第二,你可以多读几遍原句,从字音方面来判断是不是通假字。三、一词多义 【小测试】解释下列语句中“殆”的含义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_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_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_4思而不学则殆 _答案:1、危险2、近于,几乎3、大概,恐怕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害)【小测试】解释下列语句中“负”的含义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3秦贪,负其强_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_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_ 来源:学#科#网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_答案: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通“覆”,覆盖高考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我们掌握的实词有120个,虚词有18个。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把它们所有的义项都背一遍吗?其实我建议大家在寒假的时候,将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就像我们之前的小测试一样,每天做五六个实词的翻译,再认真订正一遍,最好不过了。其次,对于同学们而言,想要准确地翻译文言文实词,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语境,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例题】(2012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公讳涣,始(起初)字公群,晚(万年)字文父(fu,三声)。少颖(聪颖)悟(有悟性),所与交游,皆(都)一时(当时)长老(德高望重的人 古今异义)。天圣(年号)元年,始(才)就(参加) 乡试。明年(第二年)登科,为(担任)凤翔(府,地名)宝鸡(县,地名)主簿(官名)。未几(不久),移(改任)凤州(地名)司法(官名)。王蒙正(人名)为(担任)凤州,以(因为)章献太后姻家(亲家),怙(依仗,依靠)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贤德),屈意礼(对礼遇 名词作动词)之,以(把)郡(郡里的事务)委(委托,交付)公。公虽(虽然)以(因为)职(职务)事(通“侍”侍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代词,王蒙正),而(却)鄙(鄙视,看不起)其(代词,王蒙正)为人。蒙正尝(曾经)荐(举荐)公于(给)朝(朝廷),复以书抵(到)要官,论(谈论)公可用(被任用 语意被动)。公喻(告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知道,明白)郡邸吏,屏(隐藏,名词作动词)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失势),士(士人)以此多(称赞)公。以(因为)太夫人(苏涣母亲)忧(可以换做丁母忧 遭遇母亲丧事 忧:父母丧事)去官。起(服丧期满后起用)为开封(地名)士曹(官名)。雍丘(地名)民有狱(在监狱 名词作状语)死者,县畏罪(承担罪责 名词作动词 这样翻译更好),以疾告。府遣(派遣)吏治(查办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治: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之,阅数人不能究(究竟,到底)。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侵犯)边(边地,边境),府(府衙)当(应当)市(买)民马以(目的连词,来)益(充实,扩充)骑士(骑兵),尹(府尹)以(把)诿(通“委”,委托)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官名)阆(lang,四声)州(地名)。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得当,恰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shen,一声,人名),少而好学笃行(品行端庄),公礼之甚厚,以备(准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许(期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选拔)知(主持,管理 很重要经常在传记文中遇到)祥符(地名)。乡(乡里/“向”从前的 可以比较一下后者更好 乡为身死而不受)书手(官名)张宗(人名)久为奸利,畏公,托(假托,托辞)疾满百日去(辞官),而引(推荐)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一向,素来)事(侍奉)权贵,诉于(到)府。府为符县,公杖(杖刑,杖打,名词作动词)之。已而(后来,不久)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叫“中贵”也可以)至府,传(传达)上(皇上)旨(旨意),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又)一(一个)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像)此(这样),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为何)不以(用)县不可故(缘故,原因)争(争辩)之?”绚愧公言,明日(第二天)入言之。上称(称赞)善(好),命内侍省推(推究)之。盖(表原因,原来)宗以(用)赂(贿赂)请于温成(人名)之族,不复(再)穷(追究)治,杖(杖刑 名词作动词)矫命者,逐(放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凭借)一县令能此,贤(贤德)于(比)言事官(官名 有的时候一些官名直译就好 这个可以翻译为上书言事的谏官)远矣!”擢(提拔 拜/除)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弹劾)城固(地名)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通“殁”,死)二十七年,不危(人名 苏不危)状(描绘)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小辈 古今异义,情感色彩变化)仅存,不时(及时)记录,久(时间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年少)而读书,少(shao,一声,稍微)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停止,罢休)。出游于途,行(行为)中(符合)规矩。入居室,无惰(懒惰)容(神情)。故(所以)当是时,不闻有过(错误的)行(行为)。尔曹(你们)才(才能)不逮(赶得上,比得上)人,姑(姑且)亦师(学习)吾之寡(少)过(犯过错)焉可也。”辙惧(担心)子弟之日(每日)怠(懈怠)也,故记其所闻以(目的连词,来)警(警示,警戒,告诫)焉。“就”常见用法: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2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荆轲刺秦王 3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张衡传“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引”常见用法: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2引壶觞以自酌(拿过来)归去来兮辞并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 C D答案:D解析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注意:补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体现“礼”的词类活用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官名 有的时候一些官名直译就好 这个可以翻译为上书言事的谏官)贤能啊!注意: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翻译出感叹句的语气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注意:“尔曹”就是指你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师”的词类活用要体现;判断句的语气。【附加】1.解释加点字,并说明是哪种词类活用(8分)屈意礼之_屏其奏而藏其私书_雍丘民有狱死者_府为符县,公杖之_词类活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不大的,主要是在解释和翻译的时候准确地体现出来就可以了,有的时候可能会被忽视。2.解释划横线的实词(12分)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_天圣元年,始就乡试_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_公虽以职事之_公喻郡邸吏_蒙正败,士以此多公_以太夫人忧去官_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_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_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_府遣吏治之_选知祥符_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_【答案方法总结】1、古今异义的词,要结合语境 “少颖悟”指聪明、有悟性,情感色彩是褒义的,推断一下,“长老”从字面意思上是年老的人。所以,这里可以翻译为“德高望重的人”2、迁移课本知识,感知大体含义。结合语境,准确翻译。见注解3、成语解释法。“怙”这个实词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但是“怙恶不悛”这个成语,大家用的比较多。意思是坚持作恶,不悔改。“坚持”的意思就是由“依靠”引申得到的。以后你们做文言文的时候会遇到比如“自幼失怙”之类的表达来形容自己出身悲惨,它的意思是幼年就失去了依靠,“怙”有时还可以表达“父母”的含义。4、 除了成语,还有我们日常熟背的一些诗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实词的含义。比如第四个空,通“侍”侍奉的意思,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李白的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5、喻:告诉 这个词出了结合语境之外 同学们还可以观察下它的字形 偏旁是“口”与说有关 找个合适的词翻译通顺就好。换个偏旁如“瑜”一般“王”字旁,表示美玉的意思。我们有成语“瑕不掩瑜”,同学们可以根据字形结构来推断实词的准确含义。 “喻”的其他含义,比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知道,明白6、“多”表示称赞 结合上下文推断7、以太夫人忧(可以换做丁母忧 遭遇母亲丧事 忧:父母丧事)这次同学们见到了,就记住这个词的意思,以后会经常遇到的。8、字音、字形通假。通“委”,委托.9、字音通假。通“向”从前的 “乡为身死而不受”10、迁移课本知识,感知大体含义。结合语境,准确翻译。见注解11、治:查办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治: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观察一下前后结构,有时可能形成对照或者是呼应,譬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照,“攘除奸凶”这是呼应,“攘”和“除”意思相同。 12、知:主持,管理 很重要经常在传记文中遇到13、字形通假。“没”通“殁”,死【例题】(2013年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翕然(一致称颂),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名望)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告诫,嘱咐)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学校,习儒之所)中。及即(登上。走近;靠近;走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中原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及;到达)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法规,制度),疾(名词作动词)满百日当解禄(停止俸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不久)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仰攀婚姻)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郡守),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故于时有谤(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宫阙)下,与丰相闻(报告),丰怖,遽气索(昏厥),足委地不能起。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等到宣王下令诛杀曹爽,停车在宫门前,把事情告诉李丰,李丰很害怕,马上昏厥,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咨 字形通假)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连续,频频 这是由“并列;挨着”引申而来的。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依赖)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登记)其家,家无馀积。等到嘉平四年宣王归天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知道这虽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自以为跟皇帝联亲,想着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二年,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他跟他交谈,不了解自己说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议自己,请他谈,他不说实话,就杀了他。这个事情做得很隐秘。李丰做官前后经历了两个皇帝,不为自己的家庭生计考虑,只是仰靠俸禄生活。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财物,有时得到朝廷赏赐的钱财布匹,就拿来施舍给亲戚族人;皇帝赏赐的宫女,给的很多仆人,李丰都把他们给了外甥们。等到死后,朝廷登记他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