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义 是一种道德 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 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 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 中间有很多环节 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往往看到人们把 义 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 比如 利 比如 君子 比如 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悉 论语 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 了解孔子眼中 义 的内涵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教学模式下 掌握十则的含义 并领会孔子 义 的思想 讲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 义 这种价值取向 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重点 1 文言字词句式积累2 有关孔子 义利观 的理解及拓展深入难点 有关孔子 义利观 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义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公正 合理而应当做的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 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 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的正确道路 现在 许多人都为冰箱 汽车 房子而奔波 追逐 竞争 但是 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 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 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是我的钱 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 不是我的 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 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 就是说 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 就是自己取死 所得之财 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朗读课文 再阅读全文 疏通文意后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 本课是集中阐述 义 的相关问题 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 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 义 有关的问题 试加以概述 2 对10章节进行分类 疏通文意 解读文本 明确 1 义与富贵 利 义与君子 义与勇敢等问题 2 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 134则 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 二是义与君子 人格 25679则 三是义与勇敢 810则 一 义和富贵 1 3 4则 仁 是 论语 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一次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 一次孔子说 仁者爱人 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 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 加强自身修养 恢复 保持或服从 礼的要求 在礼的原则内 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 是内心思想 义 是符合 仁 的行为 在 论语 中 仁 和 义 有时可以互通 富贵 常被简称为 利 仁义 和 富贵 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 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研讨分析 明确重点章节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1 原文 子曰 富 1 而 2 可求 3 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注释 1 富 财富 2 通假字 而 通 如 如果 3 求 指合于道 可以去求 执鞭之士 指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 当时有两种 一是拿着鞭子维持秩序的市场的守门人 一是贵族出行时拿着鞭子夹道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 孔子说 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 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 我也去做 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 我就顺从我喜欢的 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 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 就是富贵是否 可求 选文第1则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意思是说 富如果可求 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 我也去做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是说富如果不可求 就依从我喜欢的 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 第一 什么是 可求 和 不可求 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 这 可 与 不可 的关键 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 人们常说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 什么是 吾所好 呢 孔子宣扬 贫而乐 道 富而好礼 论语 学而 宣扬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 里仁 并且感慨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 子罕 等等 很明显 他的所好 简单的说就是道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 富贵就可以去追求 不合乎于道 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 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 孔子不反对做官 不反对发财 但必须符合于道 这是原则问题 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孔子认为财富 可求 与 不可求 的关键是什么 是否合乎道义 3 原文 子曰 饭 1 疏食饮水 曲 2 肱而 3 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基础知识 1 饭 名词作动词 吃 疏食 粗糙的饭 2 曲 形容词作动词 使弯曲 肱 音 上臂 泛指胳膊 曲肱 即弯着胳膊 3 而 连词 表修饰关系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 弯着胳膊枕着它 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曲肱而枕之 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 吃粗粝的食物 喝冷水 弯着胳膊肘作枕头 其中也充满了欢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 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 对他来说 可乐的并不是贫寒 简单的生活 而是在贫寒 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一句 意思是说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 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总之 按照孔子的观点 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 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 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 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 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 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 他还提出 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 对待这些东西 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 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想一想 孔子的哪个弟子多次被孔子称赞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再次表明孔子的价值取向现在社会上一些贪官落马 就是因为得了不义之财 自已挥霍 并为子孙聚敛财富 最终换来了牢狱之灾 悔之晚矣 林则徐曾经说过 子孙若如我 留财做什么 贤而多财 则毁其志 子孙不如我 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 益增其过 4 原文 子曰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 1 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 2 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君子去仁 恶 3 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注释 1 处 安居 可以理解为接受 2 恶 厌恶 3 恶 疑问代词 哪 何 造次 慌忙 仓促 颠沛 受磨难挫折 译文 孔子说 富和贵 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 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 君子不会接受 贫和贱 这是人厌恶的东西 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 君子就不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仁 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 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 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 按照仁的要求 做 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 按照仁的要求 做 俗话说 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 成就君子之名 根基在于培植仁德 评析 这一段 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 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 义 不要利 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 流离失所的生活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君子无论在何时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义中取利 这三则的 论语 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 孔子在 论语 中告诉我们 在富贵 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 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 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 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 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 按照孔子的观点 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 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 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 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4 不富不贵不义的事 我们能不能做 我们不是圣人 但是我们不能做为富不仁 为富不义的事 富贵不义的事 我们更不能做 孔子强调 义 置于 富贵 之上 这种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极大 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逐利不能抛弃道义与良知 教师举例 一个红包医生的忏悔 不义之财四个字 贪财要命联系现实生活 阐发孔子精神的内涵 引导学生做一个正义之人 逐利不能抛弃道义与良知 警钟长鸣 小结 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 可以看出 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 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 他提倡 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 他指出 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 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 二 义与君子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做了很多回答 但是始终包含一个 义 字 8 10 二 义与君子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做了很多回答 但是始终包含一个 义 字 8 10 2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 曰 信乎 夫子不言 不笑 不取乎 2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 3 也 夫子时 4 然后 5 言 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 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 6 然 岂其然乎 基础知识 1 状语后置 2 主谓倒装夫子 文中指公叔文子 3 以 介词 把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 犯过错 4 时 名词作状语 在适当的时候 5 然后 这样 以后 6 其 语气副词 表反问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 说 是真的吗 夫子不说话 不笑 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 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 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 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 高兴了才笑 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 对于财物 符合道义才取 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 是这样啊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2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 夫子不言 不笑 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 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 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然 岂其然乎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 进一步阐释 义然后取 的思想 只要合乎于义 礼 公叔文子并非不说 不笑 不取钱财 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 孔子还认为 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 能够思义 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 尤其是本章提出 见利思义 的主张 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 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例子孔子的一个学生 叫做子贡 一次 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 吴王夫差强征丝棉 造成丝棉紧缺 价格走高 子贡抓住商机 从各国低价收购 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 被抢购一空 还有记载 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 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为追忆先师 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 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 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 子贡从中看准商机 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 回报颇丰 此外 他还跨国经营 史记 记载 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 贡好废举 与时转货资 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 鬻财于曹 鲁之间 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 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 赢得收益 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 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 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 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 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这位公叔文子 该取时才取 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 义 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 有个人叫陶答子 他在陶城做官三年 名声并不怎么好 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 他的妻子劝他说 没有能力而做大官 这是祸害 没有功劳而家昌盛 这是积灾 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 我听说南山有玄豹 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 为什么呢 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 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 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 就会被杀掉 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 灾祸就要到了 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 反而将其赶出家门 结果仅过了一年 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5 原文 子路问成人 1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 2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 3 之以礼乐 4 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5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 6 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1 成人 人格完备的完人 成年人 5 必然 一定 这样通假字 2 知 通 智 聪明 3 文 名词作动词 修饰 6 要 通 约 贫困文言句式 4 文之以礼乐 状语后置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 孔子说 像臧武仲那样聪明 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 像卞庄子那样勇敢 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 再加上礼 乐的修养 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又说 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 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 面临危难挺身而出 付出性命 长期处于穷困之中 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 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 孔子还认为 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 能够思义 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 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尤其是本章提出 见利思义 的主张 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 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麽多的美好品德 所以孔子提出君子 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有九种考虑 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 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 脸色考虑温和 姿态考虑恭敬 说话考虑忠诚 做事考虑不怠慢 不苟且 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 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 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6 原文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天下惟禽兽无思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 君子有九思 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 如温 良 恭 俭 让 忠 孝 仁 义 礼 智等等 所有这些 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孔子所谈的 君子有九思 是对君子的 赞赏 还是 要求 7 原文 子曰 君子之 1 于天下也 无適 2 适d 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3 注释 文言虚词 1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重点实词 2 適 专主 3 比 并列 靠近 与比并列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之事 无可无不可 即无一定之规 一切按照义去做 无莫 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莫 字表示劝诫 意思是不要 不可 不能 子对于天下之事 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 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但有一点 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 原则是不可背离的 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 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第一 根据人的身份不同 义的表现不同 第二 根据遇到的事情不同 义的表现也不同 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 不仁不义的事情 我们不应该干 在一般情况下 说假话就是不义 但在特珠情况下 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 是义还是不义呢 也就是说 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 义的表现 还是一成不变的吗 所以孔子说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比 表现出一种因时制宜的态度 第二 那么义还要根据事情 根据你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 特殊的事情 你来行仁道 那么就是义 比如要推行仁爱精神 那么这种仁爱精神在具体的实现中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要根据不同的事情 那么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 可能我这么处理 这就是仁爱 可能在那种情况下 我那么处理 那就是仁爱 这些仁爱就都是义 比如说 我说了不能说谎 不说谎这是一种仁爱 诚实 那么平常 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 那么一般来说不能说谎 要诚实 诚实这是仁爱的一种体现 我做到了诚实这就是义 但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 情况特殊 有时候需要说谎 说谎就符合仁爱精神 说谎就是义 所以仁爱精神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 就要你说谎 你说谎你就是义 你不说谎你就是不义 那么比如有些病人 他得了绝症 得绝症 精神上自我把握的能力可能又比较弱 这时候 你如果突然还不到跟他说实话的时候 你一下跟他说了实话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 应该说不符合义 那么这时候 为了他的心灵的这种安宁 为了他更好地治病 为了他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 有时候不需要跟他说实话 所以说呢 义要根据情况 不光像我们前头说的 根据身份 同时也要根据情况 根据具体的情况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適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组要弄清楚 无適 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 適 是专主的意思 无莫 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莫 字表示劝诫 意思是不要 不可 不能 义之与比 就是与义并列 也就是一切按照义的规定去做 比 本是并列 紧靠的意思 整句话意思是说 君子对于天下之事 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 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 但有一点 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 原则是不可背离的 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 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 友善 处世严肃灵活 不会厚此薄彼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9 原文 子曰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1 闻义不能徙 2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注释 1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宾语前置 2 徙 音 迁移 改变 此处指靠近义 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 不修养品德 不讲习学问 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 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 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 这是我的担忧啊 知圣人之忧 便知圣人之乐 评析 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 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 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 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 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 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 不善 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 知识才可以丰富 这四则主要讲 义与君子 人格 的问题 重点阐述人格完善 孔子认为 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 勇敢 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君子要九思 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明白 义然后取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 义之与比 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 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公叔文子 该取时才取 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 义 对于君子的好处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小结 身边事 一位女士在银行取款后忘记拿卡 结果被别人取走了壹万多元人民币 她选择报警 警察很快就破获此案 将贪钱财者惩之于法 见到掉在地上的财物 人通常会有三种选择 一是视而不理 二是据占为已有 三是寻找失主并还给他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诸如蒙骗应聘者的报名费 在电话里假扮银行 公安 电信公务员 欺骗你的银行账号密码 然后套取现金 在街上谎称拾到外币以假乱真要求分成 甚至明抢暗盗等等 这些都是属于不义之财 8 原文 子路曰 君子尚勇 1 乎 子曰 君子义以为 2 上 君子 3 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 4 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问 君子推崇勇敢吗 孔子说 君子以义为上 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 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三 义 和 勇 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 1 勇 形容词作名词 勇气文言句式 2 君子义以为上 宾语前置古今异义词 3 4 君子 小人 执政者 平民 10 原文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 不是自己祖先的鬼 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 这是谄媚 见到正义不去做 这是没有勇气 注释 1 鬼 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鬼神 二是指死去的祖先 这里泛指鬼神 2 谄 音 谄媚 阿谀 3 义 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事迹公示北京市1 朱克岳 孙书长 张扬 李龙 孙杨群体朱克岳 男 汉族 1990年9月生 孙书长 男 汉族 1962年9月生 张扬 男 汉族 1984年7月生 李龙 男 汉族 1988年3月生 孙杨 男 汉族 1990年5月生 5人均为北京长发顺达汽配服务中心员工 2009年12月26日14时29分许 一腰缠 雷管 的男子冲进中国工商银行翠微路支行增光路分理处二层营业大厅 劫持一名女顾客后 扬言有炸弹并威胁银行工作人员交出7万元现金 当其拿到现金准备逃离时 正在营业厅门外修车的孙书长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打电话报警 并带领员工朱克岳 张扬 李龙 孙杨追赶 在某小学门前 孙书长等和赶来的民警 群众围住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威胁要引爆 雷管 朱克岳出脚将其踹倒在地 孙书长 张扬 李龙 孙杨和民警等乘机上前将其制服 天津市2 李云龙 男 汉族 1967年8月生 天津市蓟县渔阳镇农家大锅台饭店经理 2010年10月28日17时30分许 李云龙从天津市区驾车回蓟县途中 发现一越野车与轿车相撞 伤亡严重 现场两辆车正在漏油 随时有起火爆炸的危险 李云龙见状 立即停车上前救人 他先后从车内救出4名伤员并将其抱离现场至高速护栏外 李云龙又去检查被越野车甩在公路上的5个人 发现其中一人身受重伤 便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 在救援队员赶到后 事故现场得到及时控制 全身沾满血迹的李云龙才悄悄离开现场 2011年6月 李云龙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搜寻并抓获抢劫犯罪嫌疑人 由此警方成功破获6起抢劫抢夺案 8名嫌疑人被刑拘 评析 在本章中 孔子又提出 义 和 勇 的概念 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 论语集解 注 义 所宜为 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 就是义 勇 就是果敢 勇敢 孔子把 勇 作为实行 仁 的条件之一 勇 必须符合 仁 义 礼 智 才算是勇 否则就是 乱 总结 本章谈论的是关于 义 的思考 义之与比 义以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 不会厚此薄彼 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 就是义 勇 就是果敢 勇敢 孔子把 勇 作为实行 仁 的条件之一 勇 必须符合 仁 义 礼 智 才算是勇 否则就是 乱 孔子说 见义不为 无勇也 所以 君子应当见义而为 又说 仁者必有勇 勇者未必有仁 也就是说 具有仁义德性的人 必定有勇 勇于什么呢 勇于仁 勇于义 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 因为有些所谓勇者 只是勇于做坏事 为非作歹 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 所以孔子强调说 君子以义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 就会犯上作乱 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 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 马车可以跑得飞快 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 义是勇的方向 1 由以上这三点 义与富贵 义与君子 义与勇敢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富贵的取得要符合道义 对于君子人格的完善也要按照道义的要求来办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智能优化2025年应用效果报告
- 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创新策略:2025年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直播电商主播品牌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报告
- 重难点解析重庆市巴南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综合练习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重难点解析河南省禹州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位置与坐标)汇编章节训练试题(解析版)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7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主管护师(中级)考前冲刺练习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高分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新产品使用指南与推广手册
- 重难点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电气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 烟草香味化学
- 院感培训试题及
- 临时用水施工专项方案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720全景照片制作方案及发布流程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除尘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54页)ppt课件
- 完整解读新版《英语》新课标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