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明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标题 百花齐放品“木叶” 作 者 吕永会关键词 发现 品味 木叶 暗示性 诗歌摘 要 本节课由核心词“木叶”发散开去,细品“木叶”到深处。课堂初始设置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第一环节,音画导入点核心“木叶”。然后为下文和学生一起探微寻幽,细品“木叶”到意蕴深处做好铺垫。第二环节是提要钩玄谈发现。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主题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学会筛选文本信息,浓缩文本精华,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本领,把概括内容当作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斟字酌句处,会言外之意;在涵咏咀华间,晓洞天之道!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品意象,意在了解本文个例“木叶”这个意象在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之后进一步通晓古诗中有许多像“木叶”一样耐人寻味的意象,形成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传达诗人相似或者相同的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尝试分析品味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百花齐放品“木叶”说“木叶”教学案例一、教材解读: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文化随笔,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此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这篇课文深入浅出,把深奥的文学理论知识渗透于对“木叶”的捕捉和阐释,援例丰富,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对古典诗歌的暗示性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能够走出文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互相协作,反馈交流,激发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形象化理解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深入理解诗歌意象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3、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体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四、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敢于百花齐放般绽放自己,尝试与同学合作探究为主,师作适宜引导;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抓文本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分析归纳后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音画导入 点核心(展示画面,师深情诵读)(一)导语:在伤感凄婉的音乐声中深情朗诵叶子与树的一首诗。(意在设置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概念,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没想到吧,在这样动人的一首诗里竟然传达出奇妙的大自然中树与叶有这么一段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难怪古代那么多文人雅士乐此不疲地把树和叶融进好诗佳句中吟咏不已。其实,古代有诗人称“树”叫“木”,称“树叶”叫做“木叶”,诗句间还寄予了不同情感呢!这就需要咱们一起来“咬文嚼字”说“木叶”了,一起探微寻幽,细品“木叶”到意蕴深处。让你在斟字酌句处,会言外之意;在涵咏咀华间,晓洞天之道。(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师:你对林庚知多少?生:只知道他是一个学者,其他了解甚少。师展示幻灯片明确: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本文中他对“木”的形象上的艺术特征做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随笔,心随笔走,每一篇文化随笔就是一颗文化的心。这是我们与林先生的一次美丽的邂逅。林先生用一颗诗歌的心,一支哲思的笔,带领我们徜徉于诗歌的海洋,撷取美丽的海浪,感受“木叶”的艺术形象。第二个环节:提要勾弦 谈发现(一)示范发现师: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读文章方法,我比较欣赏一个关键词:发现!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味,发现作家写作的苦心,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发现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言为心声,抓住关键词句是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就能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词而动全文之功效。(温馨提醒:关键句有开头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结尾句等)我先来发现文中关键句。我发现咱们文本的最后一段关键词:木叶、树叶、概念上、艺术形象(诗歌中)、一字千里。(师者示范谈自己的阅读发现意在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方法,可板书到黑板上)强调:关键词在句子中像珍珠一样,特别耀眼,一旦找到了,理解句子就水到渠成!一篇文章,如果事无巨细都去品味,费力且收效甚微。这篇文章关键句有很多,我想把它交给大家合作完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期待着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绽放自己。(引导示范发现)(二)探究发现(多媒体展示分工任务)(温馨提醒学生任务:像老师一样寻找发现筛选整理文中的关键词句,品味文中的关键句词,如果有援引的事例,请一一列出,并推举学生展示发现)1、教学形式:分组讨论 合作发现 勇敢展示2、小组具体任务:朗读:内容自选,形式自由;发现:关键句词,援引事例,赏鉴:本段内容,重点句词等展示:以“我们组发现”开头(重点呈现)注:分组讨论探究发现三分钟(专门留一组理出全文脉络:概括内容,整理脉络)(三)展示发现1、理脉络组的学生宏观展示发现全文的脉络及内容(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师通过观察发现后总结脉络(多媒体展示):(13)表述一种现象,(46)分析两个特征, (7) 总结千里之别(师说明:如此简练的概括内容是以身垂范学生要学会筛选文本信息,浓缩文本精华,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本领,把概括内容当作一种享受,告诉学生其实有时候对语言文字咬一咬嚼一嚼,斟一斟酌一酌挺有趣的一件事情!)2、其他任务组学生微观展示发现第一组展示第一段:全组齐读援引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生1:我们组发现这些援引用的诗句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象“木叶”。生2:我们组还发现本段关键句:“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师:你能否解读一下此句内容呢?生:此句经过我们组筛选信息后压缩为:“木叶”是诗人“钟爱”的形象。师:“ 钟爱”换成 “爱用” 可不可以?(此问题设计意在强调“木叶”这个关键词受到古诗人们青睐的现象及提醒学生林庚先生用语的准确性)第二组展示第二段分工读全段,其中引用名句个别读。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生读后说明:以上诗句诵读后感觉这里的“树”和“叶”都是枝繁叶茂的)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生读后说明这些诗句诵读后其中的“木叶”“ 落木”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师适时点拨:诗歌的美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吟咏。意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生1:我们组发现本段有五个问句并且可把它们改成肯定句然后意思归纳概括为:古诗句中少见“树叶”,常见“树”的;有用“叶”的,但多用“木叶”,后发展成“落木”!生2:本段出现的几个对象:树叶-树-叶-木叶-落木生3:我们组还发现的关键句是“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师:看来文本不是缺少魅力而是缺少发现,第三组的发现很细致,除了关键句之外还发现了特殊的句式并能转换成肯定句,大赞一个!第三段展示:生1:我们组发现:这一段没有引用古诗句,关键句是“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很多。”(读出并分析)生2:结尾句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师总结一到三段内容(幻灯片展示)第一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第二段 树叶 叶 (门可罗雀)木叶 落木(门庭若市) 第三段 概念 现象第四段展示发现;生1:我们组发现关键句是“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也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全组齐读)。生2:此句关键词:单纯,含有落叶因素 , 特征。生3:我们组还发现高木和高树的区别(展示幻灯片):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饱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空阔(师及时鼓励关键词找的很准确)第六段展示发现:生1:我们组发现“木”的第二个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师:对本段筛选了信息,整合本段内容很全面!生2:我做了一些语言信息归纳,有了以下发现:援引的例子有四处引用,其中三处意象“叶”,一处“木叶”;三处“叶”但都不如“木”来的有味道!木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清秋气息。师: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也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国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可谈到妙处我们却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叫斟字酌句,意在言外;含英咀华,别有洞天呀! 第五段展示生:我们组发现本段的几个关键词:“语言的暗示性”,“潜在的力量”,“一言难尽的言说”。师:“暗示性”、“潜在”、“一言难说”这几个关键词都映射了诗歌语言的特质富有暗示性,诗歌浓缩的语言暗示性就像茶叶一样含蓄内敛,只有我们把它泡开才能品味道缕缕的清香!譬如我们看到“木” 思维不由自主地被感染,有了“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也自然会想到它潜在的形象“树干”,而不会想到饱满的繁茂的浓密的树。叶圣陶就曾经提出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故而屈原在九歌中 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运用了“木叶”这个意象,看幻灯片上展示的“木叶”图片。师解读“木叶”画面:窸窣飘零透些微黄,它不像落叶湿润,繁密的样子,它空阔疏朗,干燥,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木”与“叶”的结合是绵密与疏朗的交织,这里让我们想象到一个迢远而情深美丽的湘夫人的形象。屈原将深情魅力的“木叶”形象赋予湘夫人,杜甫将刚健遒劲的“落木”气质承奉给了秋天。多美的意蕴呀,诗是一个冲动而敏感的精灵,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这就要得益于诗歌语言的暗示作用,提到“木”字,咱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品味到“木叶“深处你便能知晓什么是窥一斑而见全貌,这就是诗人选取“木叶”入题来探究古诗意蕴的原因。以此类推,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像“木叶”一样,形成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传达诗人相似或者相同的感情。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三环节。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品意像(一)一个小小的木叶却有大大的学问,其实正是以“木叶”为代表的意象融进了五彩缤纷的诗歌里,发挥着精妙神奇的暗示作用。你能尝试找找看还有哪些意象像“木叶”一样永恒地展示着它们的魅力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生1:我发现了古诗中常用“月”这个意象。月亮在失意者的笔下,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生2:说到“月”我想到了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生3:我想到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在船舱里看到月亮触发着他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师:提到这一个“月”的意象,大家过往学过的诗句喷涌而出,一下举出这么多例子,是呀,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还有很多,我也想到了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晏殊蝶恋花)中“明月不谙离恨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苗木长期供货协议书范本
- 独栋写字楼出租合同协议
- 精装修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签认购协议先看买卖合同
- 清洁工雇佣劳动合同范本
- 物流仓储项目转让协议书
- 美术兴趣班招生合同范本
- 门面房买卖合同转让协议
- 离职证明跟终止合同协议
- 海宁市临时用工合同范本
- 普及心理健康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英语试卷
-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冀教版)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
- 2023劳动合同法全文劳动合同法正规版
- 肺恶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 气动系统主要元件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2022年宜宾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13含条文说
- 会议场地布置标准
-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调查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