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高考总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一 专题七 第15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专题七 1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 欧洲人的欧洲1 经济一体化进程 1 于1951年建立 2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 年建立 3 1967年 三个机构合并 统称为 新兴力量的崛起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欧洲共同体 拨云见日 1 欧共体 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与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欧共体指后者 2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归纳拓展 欧共体成立的影响 1 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西欧国家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形成美 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 在政治上 它们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摆脱美国的控制 使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受到严重削弱 3 西欧的联合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随之发生变化 冲击着两极格局 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 主要目标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 和 的自由交流 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3 欧洲政治一体化 1 背景 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 2 政策 的外交 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3 表现 1973年 提出 1975年 共同体立法机构 成立 商品 人员 劳务 资本 独立自主 用一个声音说话 欧洲议会 二 迅速兴起的日本1 原因 1 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 2 采取低姿态 依赖美国的保护 发展对外关系 3 重视 2 表现 1994年成为世界最大的 在海外纯资产居世界第一 3 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 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世界政治朝着 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 日本企图谋求 地位 教育 债权国 美 日 西欧 多极化 政治大国 归纳拓展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1 原因 第一 战后初期 美国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铲除了封建落后因素 第二 全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一方面是人民的辛勤劳动 另一方面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 高度重视科技 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消化吸收改造 第四 高度重视教育 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 第五 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供应地 第六 美国的扶植 冷战爆发后 美国转而扶植日本 第七 实行非军事化 2 启示 对内进行改革 对外进行开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 东方巨龙的腾飞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1 成立 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 的胜利 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 完成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4 1978年以后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一五 计划 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 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的合作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和平外交政策 四 不结盟运动1 原因 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保持 2 标志 1961年 召开第一次 会议 3 主要内容 1 奉行 和 的宗旨和原则 2 坚持反对 种族主义与霸权主义等 维护世界和平 3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 和平中立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独立自主 非集团 帝国主义 新老殖民主义 国际经济新秩序 拨云见日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不结盟 不结盟的含义是不与大国结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 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 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销毁核武器 4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1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 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一 别了 雅尔塔 苏联解体1 背景 1 苏联 僵化 2 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3 东欧各国在 的影响下 相继发生剧变 4 年经互会解体 华约解散 2 标志 1991年12月22日 签署 苏联完全解体 3 影响 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1991 阿拉木图宣言 拨云见日 1 冷战 结束后 一超多强 的局面出现 但这并不能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 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 有一个发展过程 2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而不是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3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二 鼎足之势话西方1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 意图 美国极力构筑 2 表现 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 发动 战争 战争和 战争 2 欧洲联盟 1 1991年12月11日 通过了 简称 马约 2 1993年11月1日 马约 生效 欧洲联盟成立 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 1999年1月 欧洲单一货币 正式启用 单极世界 科索沃 阿富汗 伊拉克 欧洲联盟条约 欧元 3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1 注重 的同时 也注重与 建立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2 以 自居 3 1992年又通过 为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 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日美关系 亚洲邻国 亚洲代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 三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1 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 确保大国地位 1 出于牵制美国的需要 加强与 的关系 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 但反对 东扩 2 保持在独联体的地位和影响 以遏制西方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扩展 3 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发展与 的关系 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欧盟 北约 亚太国家 2 普京的举措 1 内容 改组政府 应对 加强 2 作用和地位 稳定了局面 在国际上 俄罗斯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车臣问题 中央权力 四 风云际会看东方1 第三世界的斗争 1 1992年9月 在雅加达召开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2 中国连续挫败某些西方国家在 上的反华提案 3 20世纪 年代末 东亚发展中国家形成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 鼓舞 推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发展 2 中国发挥的重要作用 1 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又相继加入 组织 组织 2 保持汇率稳定 制止 恶化 第十次 人权问题 90 亚太经合 世界贸易 亚洲金融危机 五 一超多强 目前 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 日本 西欧 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 方向发展 拨云见日 冷战结束后 一超多强 的局面出现 但这并不能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 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 有一个发展过程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多极化 归纳拓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有利于世界和平 稳定与发展 3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 全球化的结果 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 经济 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既提供了发展机遇 又提出了挑战 史料一 20世纪 60年代 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 欧洲的公司董事 银行家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 他们认为 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 法 盖尔特曼 跨国公司 多极化趋势的兴起 史料二 我相信 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 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 1963年西德总理阿登纳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 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 史料三 欧洲 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 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 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 艺术 哲学的源泉 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 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 这将会使3亿乃至4亿人享受到无限幸福 繁荣和光荣 问题1 从史料一 二 三中分析总结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提示1 1 政治家认识到欧洲联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2 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3 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4 欧洲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史料四 1972年 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 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 1983年7月28日 问题2 从材料三可知日本的要求是什么 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2 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 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 材料五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 经济和政治集团 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 必公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问题3 据史料五 指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提示3 背景 美苏 冷战 使国际关系恶化 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 总结提升 比较西欧与日本崛起原因的异同 1 相同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扶植政策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受到美国保护 减轻了军事负担 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进行经济建设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进行社会改革 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外资 发展新兴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重视科教事业 2 不同点 西欧走向联合 1967年成立欧共体 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占领下被迫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 美军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 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表达内容来看 应是有关欧洲一体化原因的分析 依据所学 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 抵制苏联的威胁是西欧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故应选b a项与史实不符 b项正确 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故排除c d说法错误 欧洲一体化无法增加欧洲的资源的总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 新解放的国家 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 的信息说明是反对霸权主义政策下实行不结盟运动的主张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 故c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信息 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这表明其既反对美国控制欧洲 也主张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不要过分反对美国 即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故d项正确 a b 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排除 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该报道只能表明日本是在借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其他三个选项显然是对材料的曲解 另外 b d两项本身就是错误的描述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答案 d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另外 不结盟运动的主旨也是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 反对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经济霸权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 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 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继承苏联的国际权利和义务 故材料中 病人已经死亡 是指苏联解体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 苏联解体后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但制约美国的力量有了发展 如俄国 中国 欧盟 日本等 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 日 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世界范围内则是美 俄 中三角关系 美国在这两个关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 所以应选a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 苏联解体 对美国而言 这是个灾难 等信息可知 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后 多极化趋势加强对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企图造成巨大冲击 故选d 材料二二战临近结束时 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 随着和平的到来 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 两 三年内 热战 被 冷战 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 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相逢一笑泯恩仇 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 材料二中 东方和西方 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 法 德 两国关系发生的新变化 法德和解 两国关系朝着良性发展 具体体现在 煤钢共同体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巴黎条约 罗马条约 签订 欧共体形成等 2 美 苏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3 国家利益 法 德和解与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 美苏 冷战 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解析 1 问 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相逢一笑泯恩仇 指的是法国和德国 二战结束后 法德两国关系朝着良性发展 体现了新变化 具体体现在 两国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 先从经济领域合作开始 再到政治领域 即煤钢共同体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巴黎条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