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肖佑龙教学论文.doc_第1页
特岗肖佑龙教学论文.doc_第2页
特岗肖佑龙教学论文.doc_第3页
特岗肖佑龙教学论文.doc_第4页
特岗肖佑龙教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我见学生学会思考 肖佑龙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请学生们猜测:10磅重的铁球和1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哪个先着地?教室瞬间沸腾起来。有人回答:当然是重的先着地,也有人回答:同时着地。看到学生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去寻找答案吧,于是我们一起进入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学习。到底谁是对的呢?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孩子们呢?课文里提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物体下落的速度和本身的重量有关系,而伽利略则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上推出了两个不一样的结论:把10磅重的铁球和1磅重的铁球系在一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慢的会拖慢快的,总体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速度要慢一些;而把10磅重的铁球和1磅重的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则比10磅重的铁球速度要快一些。怎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到这里的时候,有大部分同学都觉得伽利略有理了,认为伽利略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这时,我提议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我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水瓶,一个是空的,一个装满了水, 我站在二楼,把两个瓶子放在同一高度,让学生到草坪上去观察,看这两个水瓶落地的情况。结果是:有水的瓶子先着地,而且破了,空的瓶子后落地,完好无缺。等学生回到教室,我问:这两个瓶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一先着地,一个后着地,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学生马上就说:亚里士多德说的对,下落的速度就是跟重量有关系。有学生反驳:因为这是水和瓶子,不是铁球,是不是必须是铁球在斜的塔上才能成立?斜塔我是没办法弄到了,但是铁球还是可以弄到的。于是我又把提前准备好的两个铁球拿出来做了同样的试验,学生们观察到两个铁球是同时着地的,大部分学生欢呼雀跃,好像自己中奖了一样。同时,有小部分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因为这两个铁球重量相差不大呢?于是我又随手取物,拿了对比明显的两物还是在同一高度放下,学生观察到这两物体还是同时落地的,这时学生们说:看来还是伽利略的质疑是对的。但小部分学生还念叨着那之前的水瓶子呢?为什么重的的先落地呢?我说:同学们,你们有疑问也要像伽利略一样敢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下课铃响了,一堂课结束了,可孩子们的思考没有结束。教学的关键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其实,伽俐略这位真正的近代实验之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造者,并不满足于逻辑推理,他用实验来验证他的设想。但不是跑到比萨斜塔抛下两个铁球,而是在室内用精心设计的斜面做实验。他做了很多不同坡度的斜面,斜面尽可能光滑。然后在不同斜面上滚下各种重量的铜球,他发现,物体从斜面上滚下,作加速度运动。但只要斜面坡度不变,无论什么重量的铜球滚下,加速度都一样;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但与坡度有关,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完全水平,加速度为零,物体若不受外力,他就应该永远沿直线作匀速运动,这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斜面完全垂直,就相当于自由落体,这时加速度最大,但对无论什么重量的物体,加速度都一样。 我不想把语文课上成物理课,我只是想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也许,以后课程改革,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