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doc_第1页
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doc_第2页
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doc_第3页
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doc_第4页
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悟人生苦短的古诗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孔子(2500年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孔老夫子在今天的沂河或者泗水边上看着河水流去,发出了一声浩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意思是一切事物都像这流水一样永远不断地流逝而去。几千年过去了,无数人事如流水般逝去,老夫子的这句话却仍在我们心中回荡。)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乐生避死是人的普遍行为。在广袤浩瀚的宇宙天地之中,人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无限流逝的时间面前,更使人们倍感人的一生是那么的短暂、有限和无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屈原(这是屈原在思考生存和死亡时所发出的慨叹,诚然生命的短促,使得人无法尽享尘世的所有豪筳,于是不得不发出如此悲怆的哀怨。往往是,人在尘世的生活越愉快,其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别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烦恼上面,凡事要看得达观些,应该敞开胸怀去欣赏,把握自己身旁各种美好的事物。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曹操的发问,其实是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千古一问,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了时间,还应该包括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苦苦求索。)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阮籍(悠悠天道恢弘邈远,而岁月却是易逝难留,就如同晨露一般,转瞬就消失不见。面对高山、江河的亘古不变,人生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诗人独立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美好的年华就要白白流逝,幽州台啊幽州台,你曾凝结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融铸了多少英豪的血泪!枉我空怀宝剑,报国无门。面对着你,纵有千言万语,我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化作千行热泪。)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在无穷无尽的时空当中,所有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如过眼云烟,在斗转星移间慢慢消逝,甚至不及天上的一朵闲云、深潭里飞檐的倒影悠悠 常在,更不应说那长江之水,千年万年流个不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心忧天下的诗圣杜甫贫病交加之际,站在滚滚东逝的长江岸边,面对着急风涌浪、猿啸鸟飞,想到自己异乡艰难成苦恨,飘泊潦倒病残生,而心中的抱负却难以实现,只有借酒浇愁,兴忧国伤时之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逝去的时光不可挽留,心中的烦恼却无法消除。人生无常,快乐的日子并不多。其实,人又何必计较太多的名利呢,正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所以烦恼与忧愁才时刻相随。该放手时就放手,得开心时且开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逝水无言,滚滚东流入海,那是它永恒的归宿;人生易老,百年倏忽即逝,也是自然不可逆转的规律。既然有些东西不可改变,一味的叹挽只会徒增烦恼。不如像李太白一样,尽情欢乐,纵情山水,开怀畅饮,不醉不休。快乐也不过百年,忧愁也不过百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对于月亮与流水,古人赋予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生感慨。月亮的圆缺盈亏、玉润清辉,流水的奔腾不息、百折不回,与人生的诸多遭际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千年明亮;流水依旧是那些流水,万年流淌。而人虽然不是同样的人,却有着同样的感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是谁在江边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何时开始朗照江边的人呢?人世世代代无穷尽地传承下去,江边的月亮也在千年万年地照着大地 人类和宇宙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绵延的过程,我们不见其“始”,也难见其“终”。然而诗人传递的并不是全然伤感的情怀,他描绘出了世界的美丽,感慨着生命可贵,在怅惘和感伤的同时,也令人警醒。)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汉代.无名氏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魏晋.阮籍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魏晋.蔡琰人生天地间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十九首凿空乱道,读之似觉四顾踌躇,百端交集。”其言诚是哉!我曾散见数篇,但觉其文辞浅近,意蕴深远。通读十九首,则发现它们有一种无形的气场,放在一起读,更能体会那种绵绵泊泊,萦绕复沓的滋味。当心有所感之时,那些诗句直指人心,其“冷水浇背,卓然一惊”处,所思者多,能道者少。十九首几经玩味,已然刻在我心里。一念及此,最明晰的主题,乃是生命和思忆。相比诗经的鸿蒙初开,楚辞的酣畅瑰丽,十九首明显自觉地反映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东汉末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发生动摇,士人群体于“经国济世”的思想模式之外,开始更多的关注个体生命本身。这种关注,体现在对“人生如寄”这一自然现象的种种思索。个体生命短暂与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功业荣名的冲突,让诗人们忧思辗转,反复歌咏。这与那个时代战乱动荡,浮云蔽日的现实是分不开的。因此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之际,人们经历着漂泊、离乱,愈加清晰地感受到日月忽其不淹,春与秋其代序,走向生命的终结,圣人贤者凡夫俗子,概莫能免。直视如此悲凉和无奈,诗人们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古诗今日良宴会),“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古诗明月皎夜光)。如何应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他们一再追问与探讨。其一者,时不我待,早立功名。所谓“时势造英雄”,凡分裂动荡之际,正是胸藏利剑之人大展才华的机会。危机四伏的同时,敏感的知识分子察觉到了机遇和挑战。他们渴望施展抱负,名留青史。他们不甘在碌碌无为中磨尽锋芒,最终淹湮没在滚滚洪流之中来去无痕。于是坦然表单这样的心志:“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诗回车驾言迈)。甚至说出“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古诗今日良宴会)这样与中国古诗审美观里君子清雅冲淡,安贫乐道之传统大相悖谬的惊人之语。然而,十九首之所以成为五言诗中的高峰,便在于道出了“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的这些感情。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之际频频颔首:“与我心有戚戚焉”,写情如此,便是王国维所说的“不隔”。其二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汉末党锢祸起,宦官外戚交互专权,政治黑暗腐败,瓦釜雷鸣,君子见弃。士人纵修文武事,难以展其才,终于对此沉沉长夜灰心失望,转而通过追求享受来填充虚白的生命,以“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生年不满百)寄托自己微茫的希望,企图在有限的生命中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他们高歌“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古诗东城高且长),意欲抛开功名的藩篱,任性纵情,逍遥一世。于是我们看到“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诗青青陵上柏),“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驱车上东门)。既然功名无望,不知何日身死,那便把生命赋予极尽欢娱。有学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不高。尤其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调,是消极、颓废的。愚以为,十九首的作者们吟出这样的句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当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实在无能为力时,尽其所能之余,也只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了。生命的意识,觉醒于山河摇落,人事不安的年代。外界环境不如人意,有感于生命的微渺,是消极还是积极,是顺从还是奋斗,不能不说是矛盾而复杂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无论如何,情之成诗,留下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财富,后人之幸。正如清人赵翼所说吧,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值得注意的是,十九首中思乡怀人的题材占了相当一部分。当然,眷念乡土,思怀远人的情感古已有之。可是,当人们开始对生命的思索,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在这种情境之下,对家、对人、对情,应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吧。动荡不定,每一日都存在着生离死别的恐惧,当真是“未卜侬身何日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怎能不对家乡和亲人倍感珍惜,深深依恋?于是就有了十九首中最美丽的诗句,语淡而情浓,忧伤而温暖,我之最爱。第一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少司命),在思念里老去的容颜,在等待里枯萎的心,日复一日,盼着天涯的游子天涯倦客又如何不思归?到最后,这凄苦的离别姑且不论吧,只盼你在外面一切平安,好生珍重。满怀幽怨,都化作一声叮咛,恰便似,诗经里古老纯白的情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古诗孟冬寒气至)在通讯极不方便的古代,音书万里无由达,一别鱼雁消息少,离别之苦,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望穿秋水,盼来良人一封书信,读了又读,妥善珍藏,搁在衣袖里,日夜相伴。就这样留着、留着,仿佛依微能触到远人的气息。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像极了我们今天手机里那读过无数遍舍不得删去的短信吧这一番心思,万水千山,对方又如何能知道呢?悲从中来十九首语调平静,甚少有情绪激动的表达,然而一字字一声声,却能悄然叩响心扉,哀转久绝。那种感觉,不强烈,但是绵绵密密让人窒息中夜捧卷,读到“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样的诗句,是如此真切地为古人心痛:怎么会有,这样的残酷啊中庭奇树,华滋堪折;兰泽纤荷,清芬远溢,托芳物以寄情思,一别经年,道阻且长,这份思念,如何能送到你身旁!岁在千年之前,怨女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