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实验片区六语教学案16、最大的麦穗主备学校:韦岗小学 审核: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存在疑难的字词。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本文几个加引号的词的含义;复习分号的用法,并会运用。3、用边读边画的学习方法自读课文,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4、通过学习苏格拉底的三句话,理解课文最后一小节,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的不同含义。【学习重难点】1. 通过品味苏格拉底的故事和语言,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读懂课文最后一段,并积累。2.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课时 姓名 评价 【课时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文中的1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复习分号的用法,并会运用。4.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内心的学习方法,从而了解弟子们失败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把课文读通顺,圈划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通过工具书掌握音形义。根据拼音填写生词:dn du cn lo yo hun r mn ch xn ( ) ( ) ( ) ( )mi ln cho xio zhu qi cu sh lin j ( ) ( ) ( ) ( ) 2.我可以用上网查阅的方式,知道苏格拉底是 (国家)的 。3.我将课文大声朗读 遍,不仅读通了课文,还知道这篇文章写了 。二、课堂助学导入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经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出示:苏格拉底的图片)。能说说你对这位哲学大师的了解吗?(学生交流资料)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揭示课题:16、最大的麦穗)预习反馈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讲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思考课文是如何揭示这个道理的?(通过故事来揭示道理。)这就是“借事说理”的写作手法。浏览全文,说说你认为苏格拉底的课堂特殊在哪里? 相机理解生词“麦垄”:麦田中的小路,在本文中指麦田里一行行的麦子。 合作探究 在这节特殊的课堂上,苏格拉底的弟子们的表现怎样?(1)过渡: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哲学大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想来也不会差,可是为什么连摘麦穗这样的任务都完成不了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弟子们的表现。(2)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25自然段,想象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样子。2、 默读课文,圈画出弟子们的表现,透过他们的这一表现你读懂了什么呢?用写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读懂的。(3)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点拨。“用心地挑挑拣拣”这些学生寻找麦穗时专心致志,非常认真。“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a.从这句中你觉得这些学生怎么样?(一是对眼前的麦穗不满意,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这些弟子们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b.分号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并列。c.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学生们的摘麦穗的犹豫表现。学生们的犹豫不决还体现在什么地方?“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a.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b.“总认为”、”总以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一样吗?(一样)那为什么不都用“总认为”或“总以为”,而要换一个词呢?读读,体会一下。(避免语言的重复。)“埋头向前走”“低着头往前走”这两个动作是弟子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看出弟子们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只顾眼前看到的,不知道抬头看看前面的情况。三、当堂训练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夺。1、请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 2、请用“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心理活动的句子。四、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山是靜的 海是动的 山是壮观的 海是活泼的星期日天气好 我们就出去郊游 天气不好 我们就留在家里学习电脑第二课时姓名 评价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感受他的智慧。2.复习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本文几个加引号的词的含义;继续复习分号的用法。3.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加深感悟。【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这块麦地里( )有一穗是最大的,( )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碰见了,(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2.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填空:人的一生仿佛 ,也在 。有的人 , ;有的人 , 。当然, 应该是最大的,但把 ,这才是 。二、课堂助学1.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6课最大的麦穗。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文章,请一个同学来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3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再来试试看。2.预习反馈3.合作探究苏格拉底是怎样让弟子们自己悟出道理的?过渡:弟子们明白的这个道理,是弟子们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来的。要想真正明白,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自学,出示学习要求:1.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2. 自己尝试理解,简单写批注; 3.同桌小声交流。(3)全班交流。理解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指名读。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哪些要求?(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理解第二句话:“你们已经到头了。”“苏格拉底的声音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告诉我们什么?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理解第三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指名读。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两个“未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分号后面的句子是对分号前面的内容进一步说明,意思更深了一层。)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里肯定有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就是你们刚刚_的。”过渡: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5)理解最后一段。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到这儿,你明白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提“只许进不许退”?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体会双引号的作用。指导联系实际理解。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最大的一穗”指什么?对学生、医生、老师、大学毕业生、公务员来说,各指什么?对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远大的理想固然不错,但遇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是(身边能把握住的机会),不同的人们会有什么表现?为什么用分号?你想对这两类人说什么?反复诵读背诵。(6)苏格拉底为什么不直接将这个道理告诉学生呢?如果这堂课在苏格拉底在教室里,直接把道理讲给学生听,教学效果如何?你觉得苏格拉底是怎样的老师?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并采用亲自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深刻,深深铭刻在心里,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4.总结全文: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小结课文的写法。文章的主旨在于说理,但却不吝笔墨地要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丰富读者的感受,为所要揭示的道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使读者对文章所揭示的意义深感“言之有理”,不觉得空洞。本文正是这样,对苏格拉底的弟子摘麦穗的故事进行了生动描写之后,在最后一节借弟子悟出的道理给了读者以深刻的感触-人生也如在麦地中行走一般,不能错失良机。三、当堂训练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 。有的人见到了 ,就不失时机地 ;有的人则 ,一再地 。当然, ,但把 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背诵最后一段,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说说你对所填部分词语的理解。 3这段话给你什么启示,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4、搜集关于机会的名言,并选背一句。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gn)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四、巩固练习机会的意义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漂到一个小岛上。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存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 天,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的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过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下。 他绝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旅游产业三方借款协议范本
- 2025年高速公路冲孔桩加固工程劳务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娱乐合伙人合同范本标准
- 2025年专用发电机组买卖及电力工程设计合同
- 2025年度范文定制化服务与版权保护介绍费合同
- 2025版通信器材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合同
- 2025版石油化工产品营销代理及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商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大理石石材进出口代理协议范本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升级变更协议书
- 2025版电子购销合同模板
- 护理中医小讲课课件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动词教学课件
- 盐雾测试报告
- 外科学教案-腹外疝
- 寺院电路改造方案(3篇)
- 监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NBT 11551-2024 煤矿巷道TBM法施工及验收标准
- 生产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 试用期员工绩效考核表新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