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一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主干梳理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汉朝 背景 汉初推行 酿成 七国之乱 措施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 唐朝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藩镇割据 3 北宋 4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 中央直接管理河北 山西 等地 地方设 行省之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 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 的开端 禁军 通判 山东 行中书省 省制 2 君主专制的演进 1 汉朝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 秘书等人担任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2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尚书省 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 隋唐 确立三省六部制 中书 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 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下设六部 4 北宋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权力 5 元朝 是最高行政机关 行使宰相职权 尚书令 中书省 决策 中书门下 枢密使 中书省 3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1 汉朝 实行 举荐孝廉做官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行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 隋唐 实行科举制 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 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作用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 文化素质 概念阐释 1 唐代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代三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议政的场所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 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 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既提高了行政效率 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从而加强了皇权 2 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故名 八股取士 明清统治者采用 八股取士 的方式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轻巧记忆 1 巧用 一二三 掌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个继承 即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 两个趋势 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三个创新 即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中央行政制度 行省制 地方行政制度 科举制 人才选拔制度 2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3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史论要旨 1 从汉至唐 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 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 家天下 思想 2 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 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公正原则 但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是围绕强化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目的而变化的 是巩固统治 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3 中国古代的监察 谏议制度在整顿吏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 谏正皇帝过失 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但是 君主专制政体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通史链接 从汉到元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史料一隋唐以前的各朝 宰相的权力是佐天子 总百官 治万事 但隋唐以后的历代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走向成熟 相权开始逐步削弱 皇权逐渐强化 史料二内朝是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 这些接近君主的近侍 仆从一旦受到皇帝的信任 就有机会参与政务 掌管机要 形成新的辅政集团 史料三在同一机构中 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 这又形成了宰相官员的分权 为了弥补分权的弊端 实行事权相对集中的首长负责制势在必行 李荣华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史料导读 1 依据材料一中 相权开始逐步削弱 皇权逐渐强化 的信息可知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2 依据材料二中 内朝 新的辅政集团 可知 变革中央权力机构 3 依据材料三中 几个宰相 分权 可知 实行分权 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古代自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来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相权逐步削弱 直至废除 史论总结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 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 架空外朝的同时 逐步发展为制度化 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 宰相既实行分权 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 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 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 明朝建国之初 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 不可能出现 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 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 事不出中书 是为乱政 信息可知 该朝臣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 即加强相权 故c项正确 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 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 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代一省制 材料 三日一奏事 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 信息说明 军国急务不拘于 三日一奏事 时限 不能说明中书省只是处理军国急务 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故a项错误 材料 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 逐项讨论 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说明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故b项正确 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说明不是强化相权 只是遇到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才禀报皇帝 故c d两项错误 答案 b 史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 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 世卿世禄制 从诸侯到士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 世代为官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史料二科举制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冲破了 九品中正制 造成的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的封闭局面 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获得从政机会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史料导读 1 依据史料一中 世卿世禄制 和 出身 即可得出商周时期的选官标准 2 史料二中 扩大了 冲破了 指出了选官范围 选官标准的变化 开放性 指的是选官原则的变化 反映了官吏的来源基础扩大了 3 史料三中 十年寒窗 也可跃登上第 反映了科举制下 不论贫富贵贱 均可参加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 选官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 选拔方式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 选官原则 逐步制度化 公开 公平 客观 4 选官基础 日益扩大 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5 主要启示 公开公正 德才兼备 考试录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察举制 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 诸生试家法 经术 文吏课笺奏 表明东汉时期察举制不再仅仅以德作为选官标准 而辅之以考试甄别对象 重视对官员文化素质的考查 c项正确 材料信息仅仅是提高官员的素质 没有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 a项错误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b项错误 d项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 材料信息认为科举制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流动 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即无形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科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到中央 故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b项 a项与题意信息无关 c d两项强调通过科举制选拔的官员素质比之前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等相比较要高 与题目的要求不符 答案 b 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 君主专制制度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2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 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 使地方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 3 选官制度 注重选拔方式的多样化 注重文化考试与品行考察相结合 2 汉 唐 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1 汉朝与宋朝 2 唐朝与宋朝 3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议制度 由材料内容 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 方能施行 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 而不是由朝臣决定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故b项错误 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故c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 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使皇帝的最终决策能够更加科学 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根据材料 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 加上当时有 宰相 一职 可知给事中隶属于唐朝门下省 故a项正确 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 与材料无关 故b项错误 明太祖废丞相 明成祖设内阁 当时不可能有 宰相 一职 故c项错误 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 军机处之下也未设置下属机构 故d项错误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外戚干政 材料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信息说明 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 与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信息不符 故a项错误 家天下 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 与外戚干政无关 故b项错误 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 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故c项正确 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 且出现于西汉前期 与外戚干政无关 故d项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烟台市莱州市教育和体育系统招聘真题
- 风险管理框架应用试题及答案
- 幼儿情感教育活动计划
- 法学概论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背景知识分析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计划
- 2024年上海奉贤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
- 软考2025网络管理员全重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
- 软件设计师考试多样化策略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手册
- 传奇辅助脚本
- 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广东湛江交通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释义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2021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
- Windows 7安全配置基线检查指导文件
- 磺化油(DAH)工艺设计书
- (完整版)三菱变频器E740参数设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