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doc_第1页
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doc_第2页
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doc_第3页
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doc_第4页
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设机构及负责人 上传日期:2009-03-06 阅读次数:127 办 公 室 主 任: 段国桥档案业务指导科科长:姚 敏档案法制宣教科科长:吕环枝档案信息管理科科长:杨 虹档案 质量监督科科长:余三毛 党史编研宣教科科长:胡茂新组织史编纂科科长:罗来文方 志 工 作 科 科 长:熊晓华 年 鉴 编 辑 科 科 长: 曹忠生珍爱历史文化遗产 延续吴都古城风貌一一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鄂州市古称武昌,有着悠久的灿烂历史文化。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称帝,取“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县为武昌。东吴三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长达45年之久。1991年6月,鄂州市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名城规划保护工作,把珍爱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吴王古都风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各项原则,突出重点,注重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将近几年来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 我市文物古迹众多,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4处,古遗址3处,石刻6处,古建筑8处,近现代建筑7处,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至今仍保存有孙权、庞统、陶侃、元结、李阳冰、苏轼、黄庭坚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遗址,人文景点密集。吴王城遗址是全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三国都城遗址。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书的怡亭铭摩崖石刻,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万里长江第一阁一观音阁,几千年来洪水不毁,至今屹立江中。灵泉寺、九曲亭、松风阁、庾亮楼、文星塔、城隍庙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市区及近郊已发掘的古墓有上千座,历史文化积淀丰富。 建市以来,在几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都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82015)中编制了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继承和发扬鄂州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抢救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保护和延续名城的历史文脉;二是将山川、名胜、文物、古迹、革命旧址纪念建筑、传统街区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系统保护。从整体形象上体现鄂州历史文化特点;三是保护与建设相互协调,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四是将名城保护与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规划中对重要文物古迹如三国吴王城遗址、国家级保护文物怡亭铭摩崖石刻、省级保护与传统古建筑庚亮楼、革命先烈遗址彭楚藩烈士之墓、贺龙军部旧址等历史文物保护范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范围内不准建与文物无关的建(构)筑。同时还对省级西山风景区及文物古迹建设进行了严格依法管理,合理开发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环境,禁止破坏性的开发而造成建设性破坏。 总体规划的原则在下一层级的规划中得以贯彻。去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中,根据1984年、1995年、2003年三次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对近两年(20032O05年)的城市建设项目与文物遗产保护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协调,列出了具体的文物古迹保护项目,提出了一些较为细化、量化的具体保护措施。这些具体保护措施分别为:一是从整体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继承历史遗产,加强文物保护,突出山水园林城的风貌特色。二是明确历史文化区、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内容。要加强对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怡亭铭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王城遗址、观音阁、西山风景区等6处重点保护单位,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周边的建设控制区范围,制定保护措施。三是要保护那些能够反映出地方历史文脉,体现地方传统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街道(如古楼街、十字街等)、历史古建筑(庾亮楼、文星塔等),突现传统历史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并将旧的功能融入新的功能,使其在新的城市结构中发挥新的作用。如建设街和古楼街已改造成为步行街,晋代年间修建的文星塔已开辟为城市街心公园。四是规定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应加强封山育林,加大绿化量,严禁开山采石,毁林造地,严禁在山水体及其控制保护地段修建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物。 二、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建设 为了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我市非常注重搞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建设。 今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按省建设厅把鄂州市作为全省“四线”管制制度试点城市的部署,为保护我市历史文化的脆弱资源,全面系统地建立了“紫线”管制制度。该制度包括鄂州市“紫线”管制办法、鄂州市“紫线”管制技术文件两方面内容。城市“紫线”管制制度对我市重点文物古迹,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每一处文物古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其中:绝对保护区一般以原文物占地范围为界,此范围内不准随意建造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以确定文物古迹原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区是指文物古迹周边用地建设中,对文物古迹的景观要求,生存空间等有直接影响和联系的,明确建筑的高度、色彩、形式、性质、体量等方面的要求,以免造成因建设对文物古迹人为的破坏;环境协调区,是指文物古迹人为的外围用地,该范围划定以保护文物古迹环境而又切实可行的原则划定,如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以与文物古迹的形式;性质相调为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严禁建设对文物古迹环境有污染、破坏的工程,留出文物古迹所必要的通视视廊和最佳观赏点,为文物古迹创造优雅、美观、合理而整洁的大环境;为此,对一些已经被毁坏或拆除仅存遗址的文物古迹点原则上不进行恢复建设,一般采用立碑、竖标等形,结合现代城市建设改作绿地、小品等城市绿化休闲空间处理,以便既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沉思,又能为现代城市生活创造优雅环境。 为加强“紫线”管制制度的落实,我局通过网站“指点江山鄂州规划在线”向全市市民和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积极推行了鄂州市城市规划并联审批制度,明确对涉及到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设项目,实施前规划部门会同城建、城管、文化等相关部门,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论证,集思广益,确保项目不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造成破坏;坚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该审批制度中明确规定,每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中,必须有文物部门审查意见,真正将文物古迹管理落实在制度建设上。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1、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缺乏组织领导,尽管很多领导和同志们都认为应加强对名城的保护,但因为没有一个组织来领导协调,导致保护方面的很多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对重点保护规划的地区要进行深化,我市因经费短缺,部分反映历史特色、环境风貌、民俗遗风的重点保护街区、古建筑等详细规划未制定。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进行普查不够,缺乏第一手资料。 3、在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内容,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建设部印发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中强调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要求加大保护规划编制的经费投入。 4、学习和借鉴兄弟城市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做法,要求省建设厅对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出台相关政策。鄂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6-7-27 8:32:13 第76条 规划原则1.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2.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脉;使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保护遗存的主要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第77条 名城保护重点1.重点文物古迹。吴王城遗址(三国时期)保护范围:修复护城河(濠塘)原状。沿东南城墙往外延伸50米,为严格保护范围,不准建设与遗址无关的建(构)筑物。怡亭铭摩崖石刻(唐代):沿江大道以北至江边,西至江碧路,东至大北门,为严格保护范围,不准修建各类建(构)筑物和无关的设施。吴大湾遗址:吴大湾村后划定长100米,宽60米地段为严格保护范围,其内不准建任何建筑。2.传统建筑和古建筑元代观音阁:规划对原有建筑物加以维修保护,不准拆建。东晋庚亮楼:划定南北向50米,东西向100米区域为保护范围,现有周围建筑只拆不建。文星塔(明代):塔周围50米为保护范围,不准新建任何建筑,塔周围150米为控制区,改建不得超过3层。九曲亭、古灵泉寺(三国):按西山风景区规划的保护范围进行控制。 3.革命纪念性建筑规划将彭楚藩烈士墓、贺龙军站旧址,张裕钊陵园等革命史迹四周100米划为保护范围,不准新建与史迹无关的建(构)筑物。表十一 鄂州市重点文物古迹保护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保护等级时代保护范围A摩崖石刻怡亭铭摩崖国家级唐清汉宁码头南至沿江大道,北至长江,东至大北门路,西至江碧路。B古城址吴王城遗址省级三国东、南城墙沿濠塘两边各延伸米、西、北边各50米。C古窑址瓦窑咀窑址省级东汉六朝司徒大队至洪港边。D古建筑凤凰台省级明清迁地重建,整旧如新。E古建筑观音阁省级元明清祖师殿,观音殿等所有古建筑物F古建筑西山名胜风景区省级三国明清整个西山风景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