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1.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 春天,冰雪融化成水B. 夏天,草叶上晶莹的露珠C. 秋天,树枝上的霜D. 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没了2.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露珠的形成B. 寒冬,窗玻璃冰花剔透C. 将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3.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河水成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B. C. D. 5. 寒冷的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一会儿,衣服就会冻得硬邦邦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能晾干,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 凝华;吸热B. 凝华;放热C. 升华;吸热D. 升华;放热6. 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C.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7.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 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C. 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D.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0.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二、填空题11. 北方的冬天,教室窗玻璃的_侧(选择“内“或“外“)会出现窗花,它是由水蒸气发生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12.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以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曾任临川内史的东晋诗人谢灵运游庐山有诗云:“昼夜蔽日月,冬夏黄霜雪”,霜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_现象。该过程_(选填“吸”或“放”)热。13. 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此过程要_热(选填“吸”或“放”)。14. 冻肉出冷库后见到上面有霜,所以比进冷库时重,霜是水蒸气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小,这个过程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15. 高温闷热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以及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都是关闭的,而且车窗上都容易出现“水雾”,夏天,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_ 表面,冬天时,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_ 表面(填“内”或“外”)。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B3. C4. B5. C6. B7. D8. A9. D10. B11. 内;凝华12. 凝华;放13. 室内;凝华;放14. 凝华;吸热15. 外;内【解析】1. 解:A、春天,冰雪融化成水,是由固态冰变为液体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不合题意;B、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合题意。D、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没了,是由固态冰直接变成了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2. 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B正确;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是凝固过程,故C不正确;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 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河水成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4. 解: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符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题要掌握: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此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判断。5. 解:北方的冬天,气温在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室外冰冻的衣服最终变干,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此过程中吸热;故选C。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吸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 解:A、“云雾”实际上就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是液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阴凉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衣柜中的樟脑丸,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从而使樟脑丸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1)物质由固态吸热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与樟脑丸都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都发生了升华现象;(2)物质由气态遇冷放热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石头湿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导致的;(3)物质由气态放热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电冰箱里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根据以上知识答题。此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凝华、液化、升华现象;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机物质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是解题的关键;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需要同学们留心观察,认真分析。7. 解:A、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干冰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B错误;C、露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D、霜是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8. 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9.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丝遇热升华又遇冷凝华的结果,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易拉罐液化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本题用生活中的事例考查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0. 解:A、“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由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因为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态变化的区分,同时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平时学习中练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11. 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窗花),属于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内;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根据凝固与熔化的概念答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12. 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华;放。物质由气态放出热量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13. 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窗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答案为:室内;凝华;放。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14. 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樟脑片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答案为:凝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此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589:2025 EN Glass in building -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vity
- 2025年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气敏元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巩义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佛山市平洲二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布局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政策支持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优化与智能调度系统研究报告
- 2026届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老师管理办法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片区涝区治理-五甲渡闸站建设工程报告书
- 七下地理知识清单
-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课件
- 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白皮书
- 电气车间送电试车方案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 急性脑梗塞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