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各省区口岸介绍.doc_第1页
新各省区口岸介绍.doc_第2页
新各省区口岸介绍.doc_第3页
新各省区口岸介绍.doc_第4页
新各省区口岸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八、增强发展活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推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一)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改变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状况,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重要行业和骨干企业集中。推动重点行业进行跨所有制、跨区域重组。巩固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改革。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国有林区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政策,在市场准入、进出口、用地、信贷、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和重组,并在核销呆帐、减免利息、土地使用以及有关税收信贷政策方面,享受原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沈阳产权交易中心,建立面向东北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改进市场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行政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不良资产处置、土地管理等方面,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以改革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二)扩大开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鼓励外商投资区域性研发设计中心,合作建立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设计中心等。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承揽国外制造业转移,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巩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积极开拓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区。推动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原材料和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开发合作。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鼓励优势产业加强对外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周边国家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和经济贸易合作区。继续推进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推进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将保税港区的部分功能延伸至腹地,开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进出口通关改革业务试点。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及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和跨国陆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促进对俄、蒙、朝的路、港、口岸和经济合作区建设。努力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专栏13:口岸通道建设对俄重点建设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珲春卡梅绍娃亚铁路。对蒙重点建设阿尔山(伊尔施)乔巴山铁路。对朝重点建设南坪口岸铁矿粉运输管道、牡丹江罗津路段。各省区口岸介绍一 黑龙江省1.鹤岗市萝北口岸萝北口岸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三江平原接壤处,黑龙江南岸萝北县名山镇境内。口岸从1984 年开始申报, 1989 年 4 月 8 日经国家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2 中俄双方政府换文,正式确认萝北阿穆尔捷特这对口岸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明水期进行船舶运输,冰封期进行汽车运输。 在国家同意辟建、开放萝北口岸之后,县委县政府集全县之几,举全县之力累计投资 2 600 多万元人民币进行口岸的办公、生活及检查、栓验等基础设施建设,萝北县还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口岸开放,累计投资 3 亿元,集中建设了连接鹤岗到口岸的 60 公里高等级公路,新上万门程控电话和光缆通讯,新建 5000kw 口岸经济合作区的输变电站,改建 6000m 2 的中俄民贸市场 , 并投资 500 万元人民币 , 对名山口岸码头进行了改造 , 使其达到了年货物吞吐量 30 万吨的能力 , 成为黑龙江沿岸最大的煤炭输出港 . 为此 , 进一步完善了萝北对外开放的硬环境。 在环境建设上,鹤岗市委、市政府,萝北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口岸型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繁荣口岸工作的决定,萝北县委、县政府关于萝北县名山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决定,口岸委关于萝北口岸若干优惠政策的规定。这些优惠政策对口岩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萝北口岸已经实现了通关速度最快捷,查验手续最简便,收费价格最合理,口岸环境最宽松的工作目标。 萝北口岸在全省已开通的口岸中,有它独特的优势,其表现在: 1、萝北口岸是沿黑龙江九对口岸中除黑河外,距离最近、设施最好的口岸,双方口岸仅一江之隔。 2、在黑龙江众多沿边口岸中,萝北口岸距哈尔滨最近,道路交通条件最好,并且有鹤岗、佳木斯等中等城市为依托,具有很强的辐射性。 3、 萝北口岸地处黑龙江中游,是黑龙江“黄金水道”的起始点,可航行 5 千吨级船舶,现已开通江海联运业务。 4、 萝北口岸所在地综合开发已全面启动,在名山岛开发和国家级互贸区建设完工以后,名山镇将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边境名城。 5、实现了鹤岗市到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直通客货运输的双向延伸,现正在进行鹤岗到哈巴直通客货运输延伸的洽谈工作。2.双鸭山市饶河口岸饶河口岸位于饶河镇南部,占地500m2,距饶河镇8km,与俄比金口岸相距760m,距比金市17km,是内地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对俄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唯一的陆运和冬季过货的国家一类客货口岸。比金口岸地处俄罗斯哈巴边区的交界处,为两边区共同口岸。在不到100km的范围内,可直接辐射俄方100万人口。北可进入欧洲腹地,南可经海参崴江海联运大通道,客货运输条件得天独厚,可直接参与国际贸易。1989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饶河为国家一类对俄开放口岸,自1989年来,共投资一千多万元修建了2200m2口岸住宅楼,8km的口岸路和临时轮渡码头,电力、通讯及基础设施已臻完备。1993年9月21日,饶河口岸正式宣布对外开放。在黑龙江省东部口岸群中,饶河口岸具有运输周转快,货运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备,通关环境优越的特点,汽车不用二次装卸,节省了费用,减少了损耗,出关货物只需45小时即可到达哈巴地区,大大缩短了俄境内的运输距离,从而可节省大量运费。自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口岸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口岸过货量从1994年2783吨,增加到2000年70300吨,过境人数从1994年的2394人增加到2000年的11277人。2001年口岸过货量实现18万吨,过境人数实现3.8万人次。增长速度居全省口岸之最。随着饶河县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的逐年攀升,原有的联检大厅由于功能不全,面积狭小,客、货混检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口岸的通关速度和质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饶河口岸发展的需要,经省发改委批准,由国家和省投入资金620万元,于2005年7月对口岸联检大厅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口岸联检大厅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2006年10月份主体工程完成,2007年对内部进行装修和安装检验设施。新建的联检大厅共分两层,一层大厅设有进出两条客检通道,安装了护栏、电子屏、室内外监控系统和语音系统及各种检验设备,货检通道位于大厅外部两侧。改造后的口岸联检大厅年过客能力由5万人次提高到20万人次,过货能力也由10万吨提高到50万吨,有效地提升了饶河县口岸通关能力。饶河比金口岸必将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俄贸易重要大通道,双边开展劳务合作,原材料进口及加工,发展外向型出口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都极具潜力,极具互补性。对俄经贸已位居全省第四位。饶河口岸对应的俄方比金口岸于2000年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2000年12月25日中俄饶河比金口岸正式开通,设计年过货量100万吨,日过客400人,日过车400台,是俄远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内部设施最好,过货能力最强的现代化口岸。3.佳木斯市(1)同江口岸同江口岸位于佳木斯市东北部 松花江与黑龙江汇流处的三江南岸,同俄罗斯犹太自治洲隔江相对,国境线长165公里。同江口岸对外开放较早,1986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同江口岸,当年首航过贸,揭开了佳木斯市边境贸易的新篇章。几年来,同江口岸过贸总计55万多吨,30多亿瑞士法郎。贸易形式由过去单一的易货贸易向现汇贸易等多渠道方向发展,贸易前景十分乐观。同江口岸对外贸易不仅局限于对岸的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等邻近地区,而且扩展到萨哈林洲、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秋明洲、新西伯利亚、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及原苏联的欧洲地区。同江口岸的开放吸引了国内19个省、市420多家单位在同江进行边境贸易活动,同5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同时。国家客商也频频光顾同江,洽谈生意。同江口岸是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重点港口,通过江海联运可到达日本、韩国、朝鲜等东亚国家。为发挥好这条黄金水道的重要作用,同江不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相继在哈鱼岛港区、横江口港区建设了轮渡码头、千吨级泊位码头,并建造了一艘600吨级滚装船,港口吞吐能力达到90万吨。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5524平方米的东港联检楼,建成后旅客通关能力将提高到每日千人(次)以上。为了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同江市在原有公路建设的基础上,投资1.8亿元,对同江至哈鱼岛港区的口岸公路升级到二级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中俄车辆通行。随着铁路、水路、公路3条大通道的相继建设,目前,同江市已经发展成为集船舶客货运输、铁路运输和汽车陆路运输、轮渡运输、冰上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及江海联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际运输大通道,为口岸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打通3条通道后,同江的口岸硬环境建设步入了新天地,已经发展成为东北亚物流集散地和连接内地与俄罗斯贸易的战略要地,成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一环。同江口岸交通运输通讯比较便利。这里是哈同公路的末端,与松花江平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沿黑龙江下行可达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口岸南距福前铁路35公里。同江港水深江阔,可停靠5000吨货轮作业,是松花江、黑龙江水系天然良港。现已开通了同江至比罗比詹、同江至哈巴罗夫斯克旅游线。经交通部批准,还要开通佳木斯经同江至哈巴罗夫斯克公路运输业务。同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地肥沃,草原辽阔,工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很大。(2)抚远口岸抚远县位于中国最端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界线长275公里。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直线距离仅35公里,水上距离64公里。抚远口岸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边贸合作。由抚远口岸沿黑龙江而下可达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共青城,由此经铁路可通往苏维埃港。继续沿黑龙江而下可抵黑龙江入海口的河港与海港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唯一的水上入海通道。 抚远水域宽阔,江中无浅滩,口岸水域最深可达10米左右,平均水深4米,是黑龙江上我国一侧最佳的深水良港。抚远口岸水域通常可停泊5000吨级驳船,丰水期万吨轮船可直抵黑龙江出海口,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江海联运我国一侧最优的换装港口。抚远口岸边界线长,所辖9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处在中俄边界线上,所对应的俄罗斯地区是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4.鸡西市(1)密山口岸密山口岸是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一类陆路客货口岸,于1992年4月开始定期开放。密山口岸-挡壁镇与俄对应口岸-卡缅雷博洛夫镇,是俄罗斯滨海边区兴凯区所在地,位于兴凯湖西岸。密山口岸所辖国境线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兴凯湖为中俄界湖。历史上密山挡壁镇就是中俄民间贸易的重要通道。十八世纪末期,中国居民与俄国居民就有民间贸易往来,十九世纪初期,两地人口逐渐增多,到1930年贸易开始兴隆。每天有上百辆畜力车、爬犁运输大豆、豆油、白酒等农副产品换取海盐、布匹、煤油、火柴等日用品、小农具。1939年日本入侵密山,实行边境封锁,双方贸易从此中断。1945年东北解放后,于1946年开展了中苏边境地区政府间的贸易,到1947年边贸由国贸所代替,货物由绥芬河口岸办理。密山口岸的开放依据国务院国函198925号批复,同意开放我省六个对苏口岸。按照省政府与俄罗斯代表团1991年11月18日在哈尔滨会谈签署的会议纪要,同意开放密山到卡缅雷博洛夫口岸。市政府与俄兴凯区、滨海区会谈一致同意,双方同步进行口岸建设。为开通这个口岸,1991年双方地方政府做了实质性准备工作,修建公路、白棱河公路桥等工作。1992年4月密山口岸开始临时定期过货。各检筹备也相应设立。1993年初口岸的基础设施基本竣工交付使用,6月上旬省口岸办受委托组成验收小组,通过对密山口岸的验收,同意密山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充分准备,6月8日密山海关建立,6月10日密山口岸正式开通。从此,密山口岸步入一崭新的阶段。(2)虎林口岸5.牡丹江市(1)绥芬河口岸绥芬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城绥芬河市。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西、南、北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区波格拉尼奇内区接壤,边界线长26.7公里。总人口10万(包括5万流动人口)。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坐落在长白山北端,年平均气温2.3,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为国家一类口岸,一直承担着中苏贸易进出口运输和分拨任务。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绥芬河作为国际贸易口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绥芬河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口岸规模不断扩大。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贸易口岸。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通过俄罗斯的海参崴、纳霍德卡港口,连接中、俄、日、韩、朝等国家和地区陆海通道的关结点,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窗口”和“桥梁”。绥芬河口岸直接担负着国家和黑龙江省内外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贸易货物中转、分散、联运及人员过境任务。绥芬河铁路口岸,位于滨绥线终点,与俄罗斯格罗迭阔沃铁路口岸相对应,是牡分局管内唯一的口岸站,是国家对俄贸易的重要陆路口岸,主要承担中俄国际联运和中外旅客运输任务。车站始建于1899年,1903年正式投入运营,是一个历经沙俄、日伪、中苏共管和主权铁路四个历史时期的百年老站。绥芬河公路口岸,位于301国道东端中俄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公路口岸相对应,距离仅20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担负中俄贸易进出口中转分拨和客运任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地缘优势,使绥芬河公路口岸成为通向日本海的中、俄、日、韩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的关结点和枢纽。绥芬河公路口岸是全国第一个由交通部门投资建设与管理的改革试点单位,集过境运输管理与口岸管理于一体。目前,口岸年过货能力100万吨,过客能力50万人次,是中俄边境最大的公路口岸。80年代末期,绥芬河经国家批准开始开展对(苏)俄边境贸易,进口以俄机床增长幅度最大,机床等机械设备的进口反映了中俄间贸易结构及其条件的新变化,即我国对俄罗斯相对先进的技术设备的需求和俄方对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的要求。边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商业、旅游、运输、通讯、仓储、金融、信息、第三产业等边境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了绥芬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其由边境小镇原始的农业、落后的工业向出口加外向型经济发展。绥芬河充分发挥全国最大进口木材集散地的优势,积极辟建木材加工园区,实施“安巢引凤”的发展战略,可以说走近俄罗斯,绥芬河是理想的桥头堡。通过绥芬河口岸,经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东方港港口群,国际陆海联运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随着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绥芬河国际陆海联运的物流实现规模化运营,物流的走廊和关节点将日趋畅达,进口俄罗斯木材加工复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产业格局将更加清晰和广阔。自2001年12月26日,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批准绥芬河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口岸,加工贸易项下的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绥芬河建设外向型木材加工基地的时机更加成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到绥芬河投资,就是到俄罗斯投资,就是参与到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中来。2001年7月中俄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辟了两国交往历史的新纪元,为中俄边境地区的投资与合作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依据,展示了稳定的、可预见的良好发展前景。随着口岸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今后绥芬河边境口岸城市的功能也将更为突出。(2)东宁口岸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接壤,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县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0.7万人,有汉、朝、满、回等10个民族。地处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和完达山余脉结合部,境内山峦起伏,东宁盆地三面环山。东南距日本海直线距离50余公里。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这里气候独特,年有效积温3000C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C,是一个山青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素有“塞北江南”之称。根据东宁县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情况,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沿边口岸名城”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县域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实现了交通、通讯现代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以电力、煤炭、建材、食品加工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和果、菜、菌、烟、畜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经济。我们大力发展口岸型经济,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推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东宁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对俄边境贸易上具有的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越来越显著。东宁县区位优势独特。东宁县与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毗邻,边境线长145公里,东宁口岸是中国距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海参崴最近的口岸,两地相距153公里。在这里公路相联,公路与铁路、港口相接,是中俄水陆联运的最佳路线。东宁县处在东北亚区域中、俄、朝三角地带的中心环节,陆路可通朝鲜、俄罗斯及原苏联其它国家,跨海可向韩国、日本延伸,是东北亚国际贸易通道上的重要一站。这种独特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通关条件客观上使东宁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圈中重要的人员流动、物资集散、信息传递的中心,在扩大沿边开放,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东宁县资源相对富集。东宁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产有煤炭、石灰石、石英、大理石、粘土、叶腊石、沸石、石墨、铁、锌、黄金、铜等20多种,许多矿种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精查储量2.8亿吨,远景储量14亿吨,石灰石储量80亿吨,石英石储量3000万吨、叶腊石储量1000万吨,粘土600万吨。县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87.1%,有红松、赤松、水曲柳、柞桦木等70余种木材,林木蓄积量为3500万立方米,盛产黑木耳、松茸、元蘑、蕨菜、薇菜等名贵山珍食品和黄芪、元术、刺五加、桔梗等200余种中草药,八宝山珍、优质苹果梨、优质大豆、精制免洗米、纯粮酿制的系列白酒等名特优产品享誉国内外。其中,黑木耳历史悠久,品质上乘,被称为天下第一耳;松茸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日本消费者称为“神菌”;东宁大豆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是北京亚运会指定的运动员营养原料;盛产的滩头鱼闻名全国。境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有日军侵华要塞、渤海国古迹、绥芬河大峡谷、神仙洞、洞庭、吊水湖、仙人桥、10平方公里回归国土森林等迷人的边塞山水景色和人文景观,其中县内新开发的日军侵华要塞群,经国防军事专家考证,是侵华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军事要塞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东宁边境贸易保持良好势头。从清朝末年起,东宁地区就是中、俄、朝三国商贾云集之地。1989年国家批准东宁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1990年东宁口岸开通。从此,东宁县全面实施以贸兴业战略,对外经济迅速发展。贸易种类由开始时的单一易货贸易,发展到现汇贸易、旅游贸易、民间小额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内建基地,外拓市场”的边贸发展之路。工业企业产品如:工业硅、陶瓷、水泥、酒类、煤炭、红砖等地工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农村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已形成规模,全县耕地面积75万亩,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其中棚室3500亩,温1100亩,年产各类蔬菜14万吨;果树面积12万亩,产果面积6万亩,年产鲜果3万吨,使东宁发展成为全省沿边最大果菜生产基地。省级幸福村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宁镇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并已初具规模。同时我县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已有16家外经贸企业分别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立了果菜食品和轻工业批发市场,基本辐射了俄滨海边区的主要城市。其中乌苏里斯克市的果菜食品批发市场,库房面积2.4万平方米,年批发零售水果4万吨,蔬菜5万吨,肉类3万吨,大米1万吨,年营业额超2亿美元。经过多年的培育,东宁口岸主要进口商品有:木材、化肥、成品钢材、废旧金属、化工产品等,主要出口商品有:蔬菜、水果、电子产品、小食品、服装、家电等。成长了一批外经贸骨干企业,已有108户具有边境小额贸易权的企业,其中有10户具有全球现汇贸易经营权,3户被外经贸部授予有“联合经营出口商品”资格,3户有“核定公司专营进口商品”经营资格,1户企业有自营产品出口经营权,形成了以吉信工贸集团、华宇公司为龙头的外经贸骨干队伍。在黑龙江省19个沿边口岸中,东宁口岸是实现经济效益较好和对国家贡献较大的口岸之一,进出口总值和货运量连续7年保持全省公路口岸第一、沿边口岸第二的位次,对俄劳务输出等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位居全省首位。 东宁城市基础设施和口岸联检设施日臻完善。县政府驻地东宁镇,程控电话通讯进入国际直拨网,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实现全国联网;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北上可通过鸡图公路东宁至绥芬河段二级公路301国道,南下可通过鸡图公路经吉林通往全国各地,东进可与俄罗斯公路铁路相通。东宁地方铁路建设已尽尾声,计划2002年末竣工通车。城镇道路硬化45%自来水普及100%;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完善,广播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东宁口岸联检机构齐全,功能配套,设施先进,通关便捷,口岸新联检大楼和“中国电子口岸“设施将启动使用200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开始全面建设中方一侧占地总面积6平方公里,第一期商品市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于2001年4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10月交付使用。其它货运仓储区、生产加工区、休闲娱乐区、观光农业区等二、三期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届时互市贸易区将成为国内较大、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沿边口岸商品大市场。自东宁改革开放特别是口岸开通以来,我县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收入超亿元。进出口总值完成2.3亿美元,口岸过货量30.1万吨,上缴税费4882万元,出入境旅游人员1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8%、21.2%、29%和15.2%,边境贸易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设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对外实行“一站式” 办公、“一条龙”服务;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实行公示制、承诺制,增加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开展“四反一打”斗争(反欺行霸市、反欺生排外、反刁难勒卡、反执法不公和打击流氓地霸),维护社会治安,创造安全、宽松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我们县委、县政府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审时度势,认真审视县情,把握发展机遇,明确提出坚持口岸型经济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大经贸、大基地、大通道、大旅游、新城市的“四大一新”战略,打口岸优势牌,走特色农业路,唱新兴工业戏,发边境贸易财,努力开创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力争到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在199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东宁,使东宁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中国沿边口岸名城。二 吉林省(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珲春市珲春口岸与圈河口岸(1)中俄挥春公路口岸原称长岭子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位于浑春市东南中俄边境(东经130“27,36”,北纬42046),距珲春市区14.74公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区接壤,与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相对应,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陆路口岸。该口岸于1988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口岸建设第一期工程从1990年5月15日正式兴建,1991年10月建成并正式开通,总投资为1376万元(包括货检大楼、值勤中队营房、锅炉房、配电线路、通讯线路、联检住宅楼、联检办公楼及其服务设施)。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该口岸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允许第三国人通行。1996年开通了由珲春口岸经俄扎鲁比诺港至日本尹予三岛的陆海联运航线,主要运输我国向日本输出的木片。1998年5月5日,挥春口岸正式过客,现已开通至扎鲁比诺、海参威等地的旅游线路。1999年8月18日开通了珲春一波谢特一日本的秋田的集装箱陆海联运航线。2000年4月30日开通了挥春一扎鲁比诺一束草的客货陆海联运航线。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经贸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8月巧日动工兴建了(第二期工程)设计年过货能力为60万吨,年过客能力为60万人次,总投资为880万元,总面积为4894平方米的客货查验楼,并于2000年底正式交付使用。口岸运行能力:过货60万吨/年,过客能力为60万人次/年。(2)珲春铁路口岸:中俄挥马口岸铁路是依据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沈阳铁路局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远东铁路局签定关于修建浑春至俄罗斯马哈林诺铁路合同,由中俄双方修建的。该铁路于1993年3月开工,1996年10月30日挥春西至长岭子段实现了铺轨至中俄边境与俄罗斯接轨。2000年2月25日实现了国际联运单车过货,同年3月又实现了批量过货。该铁路位于浑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南侧铁路换装站内,距俄罗斯卡梅绍娃娅铁路口岸26.7公里。该铁路西经图们站进入中国国家铁路网,可通往中国国内各地,东自俄罗斯卡梅绍娃娅进入俄罗斯国家铁路网,向东通往俄罗斯远东各港口出入日本海,向北可通往俄罗斯国内和欧洲各地,由中国东北经过这条铁路进入日本海驶往新泻、韩国的束草等日韩港口,其陆运和海运距离最近,是最经济便捷的运输通道。该口岸初期货物进出口换装、查验能力为50万吨/年,旅客运输查验能力为50万人次/年。中期货物进出口换装查验能力为100万吨/年,旅客运输查验能力为100万人次/年,远期货物进出口换装查验能力为250万吨/年,旅客运输查验能力为150万人次/年。2001年10月25日,挥春铁路口岸通过海关总署组织的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允许中俄双方和第三国的货物和人员通过。(3)圈河公路口岸:国家一类口岸,位于浑春市敬信镇圈河村,(东经130030,北纬42030,距挥春市区42公里,距朝鲜罗津港51公里,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恩德郡元汀里口岸由公路大桥相连。该口岸于1937年设立。1995年10月我方为了畅通同朝鲜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通道,重新修建和扩大了该口岸,1996年9月开始正式过货。1998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圈河公路通道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允许第三国人持有效证件通行。1999年11月开始兴建口岸基础设施,2000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目前该口岸总建筑面积为2913,86平方米,设计年过货能力为60万吨,年过客能力为60万人次。它是吉林省唯一可以直接进入朝鲜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最佳通道,延边航运公司利用该口岸,开通了延吉一罗津一釜山的定期集装箱航运业务,该口岸为发展同朝鲜的经贸旅游事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岸运行能力:过货60万吨/年,过客60万人次/年。2 图们市图们口岸图们国际运输口岸包括公路和铁路二个部分,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东经129“50,北纬42“57,),与朝鲜咸境北道南阳口岸隔图们江相望。两口岸间有铁路桥和公路桥相通。图们国际运输口岸主要以铁路为主,主要受理中朝两国间的国际贸易、地方贸易、边境贸易以及朝鲜与俄罗斯、东欧各国经由图们进出的过境货物,同时受理中日两国经由朝鲜清津港转运的贸易货物,该口岸允许第三国人持有效证件通行。图们铁路口岸从1954年开通国际联运,是我国列车通往朝鲜或经朝鲜铁路连接俄罗斯的铁路运输线之一。货物联运能力为300万吨/年。对内有京图、长图、沈图、牡图四条线与内地相连。图们公路口岸于1933年建立,1985年新建图们公路口岸联检楼等口岸设施后,口岸进出口货物年通过能力为30万吨,出入境人员20万人次/年。图们口岸是国家对朝贸易、人员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3 和龙市南坪口岸国家一类口岸,位于和龙市德化镇南坪村(东经129“12,北纬42“15),距和龙市区50公里,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茂山郡七星里通检所相对应,该口岸于1929年建立,该口岸间以铁皮船交通。1994年8月双方共同出资修建临时性国境桥后,开始进行边境贸易。1996年7月图们江洪水冲毁临时桥后曾一度临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