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七十二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课件.ppt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七十二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课件.ppt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七十二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课件.ppt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七十二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课件.ppt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七十二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命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文言文阅读 是历年中考语文卷中比较稳定的一个版块 只要同学们平时踏实学习 考前系统复习 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失分 也是高分考生手中的一大 秘籍 考纲要求 知道浅显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正确翻译浅显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概括浅显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另 语文积累 的考试要求中 准确默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 篇 中考命题特点 1 材料特点 选文依然取自课内的基本篇目 安徽省中考真题中只有2006年考查过 论语 的课内外比较阅读 不过考查的知识点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 文言文阅读有单篇阅读和双篇比较阅读两种题型 避免了考察的单调 增加了命题的空间 比较阅读的选文之间往往主题相近 风格相似 备考时应注意近几年没有考查到的篇目 如 桃花源记 陋室铭 小石潭记 出师表 记承天寺夜游 等 当然 考过的仍可能会考 中考命题特点 2 考查重点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命制的特点是稳中有变 基本不变的考点为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和掌握写作特点等 往往有所变化的考点为启示感悟 概括分析 积累拓展和评价赏析等 3 分值与题量 每年分值均为15分 占总分值的10 所占比重较大 题量较少 近几年均为4题 安徽省中考近8年文言文考查情况 2007年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比较阅读2008年 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比较阅读2010年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比较阅读2011年 马说 2012年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较阅读2013年 三峡 2014年 爱莲说 2015年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安徽省中考近8年文言文考查情况 分析 1 以2016年考纲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中16篇文言文来看 近8年中考未涉及的有5篇 孔子语录 出师表 陋室铭 桃花源记 记承天寺夜游 2015年考纲不列入古诗文考试范围的有3篇 鱼我所欲也 出师表 三峡 2016年考纲有变动 新增 出师表 孔子语录 和 小石潭记 不列入 2016年不列入考试范围的有4篇 孔子语录 鱼我所欲也 小石潭记 三峡 安徽省中考近8年文言文考查情况 分析 2 考查形式 2008 2012年几乎是隔年考查单篇阅读和对比阅读 2013 2015年连续3年考查单篇阅读 3 近年来文言文考查知识点都是词语解释5小题共5分 句子翻译2小题共4分 内容理解和表现手法一般是2题共6分 近8年中有4次考查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 分别是2009 2010 2011和2014年 但近4年只有2014年考查了思想情感 另外 谈启示及感悟仅2008年考查过 划分节奏仅2009年考查过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真题再现 三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 百里奚举于市举 2 必先苦其心志其 3 曾益其所不能曾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1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人恒过然后能改 17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试题点评 阅读 三 材料源于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含4小题 总分值15分 考查题型分为两种 词句基础题和内容理解题 以基础题为主 涵盖字词解释 句子翻译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答题分析 合肥市区201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情况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答题分析 第17 18题 所涉及的是文言文内容分析 其中第17题是分析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客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18题是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两题满分为6分 约80 的同学得分在3 5分之间 仅有约6 的同学得到了满分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答题分析 第17题仅有约6 的同学得到满分4分 失分原因主要有 1 不理解题意 很多同学不能准确区分 主观因素 与 客观因素 因此张冠李戴的答卷不在少数 很是可惜 另有大部分同学因为对问题的不理解而导致回答比较片面 痛失一些得分点 2 不注意审题 题目明确要求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有少数同学依然选择了原文中的语句 3 文本不熟 或没有看懂文本 答非所问 理解偏颇 4 字迹难以辨认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情况 答题分析 第18题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到了2分满分 原因在于题目本身难度不高 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明显 容易找到 但也有极少数同学出现了错误 主要集中在将论点写成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一句 究其原因 是将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混为一谈 没明白这一段内容正是紧承上文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道理 一 教学建议 鉴于以上失分原因 故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要高度关注课文下面注释的重点词语及句子 解释词语要注意语境 做到 不蔓不枝 不画蛇添足 力求准确恰当 解释词语 翻译句子都要力避错别字 翻译句子一定要关注关键词 做到不错译 漏译关键词语 复习建议 一 教学建议 鉴于以上失分原因 故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翻译句子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不能有语病 落实文本 回归课文 教学中要从学生出发 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应试能力的训练 体现在 考试要审题 答题要规范 字迹要清楚准确 复习建议 二 训练解题方法 复习时 可根据文言文的考点特点梳理出解答文言试题的方法 一 词语解释题1 重平时积累 牢记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通常考查的重点实词虚词课文内都有解释 可要求考生平时识记课文下面的注释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 还可以结合语境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复习建议 1 文言实词安徽近三年中 主要在解释加点词及翻译文言句子中考查实词 而实词考查多涉及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查考生是否记得实词意思 更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a 从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b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推断词义 c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复习建议 a 从语言环境推断词义 即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去解释文言词语 可以从相关词语推断词义 如 三顾诚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两个句子都有 顾 第一句 顾 的宾语是 臣 可以推断其词义是 访问 看望 的意思 第二句 顾 的宾语是 麦场 可以推断其词义是 看 回看 的意思 又 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死即举大名耳 此三句中的 名 在不同语境中 词义有差别 第一句中的 名 为动词 命名 给 取名 的意思 第二句中的 名 为 出名 的意思 第三局中的 名 为名词 名声 名望 的意思 复习建议 b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 词性变化很灵活 即所谓 词类活用 初中生没有必要推敲概念 主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在感性上体会其变化 积累多了 就会悟出道理 如 渔人甚异之 的 异 本是形容词 在这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解释为 对 感到诧异 有些词在具体语句中改变了词性 如 斗折蛇行 的 斗 蛇 本是名词 在这里作状语 翻译为 像北斗七星一样 像蛇一样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的 乱 劳 在这里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翻译为 使 乱 使 劳累 复习建议 c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古人作文 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某些字 这叫 通假 现象 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用同音字来代替的 只有一小部分字有这种习惯性的用法 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 的 被 同 披 穿着 属予作文以记之 的 属 同 嘱 嘱咐 孰视之 的 孰 同 熟 仔细 复习建议 2 文言虚词要读懂文言文 不仅要正确理解实词的含义 还要了解虚词的用法 二者缺一不可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 但使用频率高 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 语法功能比实词强 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应把虚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识和理解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复习建议 a 识记和梳理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虽 等的一般用法 要特别注意 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 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 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 勤练多思 把握规律 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b 结合语句 体会语气 确定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c 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来替代 复习建议 2 组词法 就是尝试给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 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 如果上下文意贯通 那组词后的词语基本可以确定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 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 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 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 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 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 一般就可使句子前后顺畅 但有时即使组词带到句子中合适 也有可能不是这个词语的准确释义 考生应有所分辨 复习建议 二 句子翻译题最近几年中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形式基本一致 主要涉及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 文言句子翻译出了对文言基本知识的掌握 还可以总结一些技巧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省略句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 考生要注意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动词 省略介词 省略宾语等 做翻译题时 一定要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 否则译文易句意不通 如 便舍船 从口入 句前省略主语 渔人 复习建议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倒装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时常出现 有主谓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调整好语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 给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的感觉 如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此句为宾语前置 谁 作介词 与 的宾语 即吾与谁归 翻译为 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道呢 又如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此句为状语后置 于长勺 作 战 的状语 调整为 于长勺战 翻译为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鲁军 与齐军在长勺作战 复习建议 3 翻译要注意辨别判断句判断句是对客观事物作肯定火否定判断的格式 现代汉语中一般用 是 来表示 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式主要有 者 也 或 也 或用 悉 为 诚 则 乃 皆 等词构成判断句式 如 陈胜者 阳城人也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等 复习建议 4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 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 形容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或动词活用作名词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如 齐人三鼓 鼓 在此处为名词作动词 击鼓进军 虽乘奔御风 该句中的 奔 为动词活用为名词 指飞奔的马 渔人甚异之 此句中的 异 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 感到奇怪 复习建议 5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 联系语境 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 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关键词 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 当然也是评分点 对于关键词 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 参悟 复习建议 三 内容理解题从近几年中考真题来看 这类题大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也有简答题 从提问内容来看 题目一般针对文中的情节 人物或事物特点发问 如果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 回答这类题目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 回答这一类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理解 然后 还要审清题干 对着题干要求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有的能在原文中找到 有的需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此时则注意概括要精准和简练 复习备考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整理 复习建议 1 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 划分段落层次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并概括段意 找出文中重点段落 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 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 蕴涵的深刻哲理 2 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 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 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这一部分的中心句 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 它们是想通的 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 中心 写作目的 思想感情 把握住了 其他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 复习建议 四 感悟启示题这类题一般会选用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使读者能从中领悟到生活或人生道理的带有记叙或议论性质的文章 比如 2011年的第18题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 反映了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 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