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答题规范例析.doc_第1页
【生物】四川省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答题规范例析.doc_第2页
【生物】四川省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答题规范例析.doc_第3页
【生物】四川省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答题规范例析.doc_第4页
【生物】四川省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答题规范例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规范答题例析1、下面图一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图二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一中物质b是核苷酸,其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若图二甲细胞产生的物质B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形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b-18(b-2)。(2)图一中物质G除参与构成核糖体外,还可存在于图二哪些细胞器中?(填标号),其彻底水解产物是 脱氧核苷酸,若物质A在甲、乙中均可含有,且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A可用斐林试剂 进行检测。(3)比较图二甲、乙两部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有 (填标号)。(4)若图二甲表示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剧烈运动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其原因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C6H12O6C3H6O3(乳酸) ;若将图二乙细胞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含14C的CO2,在结构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C5C3CH2O 。点 评 (1)由于未能准确分析透“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和元素组成”信息而错误判断b为核苷酸;由于对审题能力的欠缺而导致字母b和n相混,将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为mb-18(b-2)。 (2)由于对RNA的分布场所记忆理解不准确导致多答细胞核;由于对未能依据“初步水解”和“彻 底水解”,而导致错答为“脱氧核苷酸”;未能提取出 关键信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根据图一中的 元素信息直接将A判断为可溶性还原糖,而错答为“斐 林试剂”,其实良好的储能物质应该为脂肪,鞭元素组 成也是C、H、O。(3)由于未审准关键词“细胞器”,而导致在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中多答了细胞壁。 (4)由于对细胞呼吸反应式掌握不准确,而导致所答的反应式漏掉“条件”酶和“+少量能量”;由于对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掌握不够准确而出错。规范解答(1)氨基酸 mn-18(n-2) (2) 核糖、磷酸、碱基(A、U、G、C) 苏丹(或苏丹)(3)(4)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O2C3(CH2O)2、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 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 。(3)若从分子水平分析D细胞相对A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NA 分子的不同。(4)D细胞吸水膨胀时,的厚度变小,说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的2倍?是。理由是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5)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减数分裂。(6)若D细胞是正处于衰老的细胞,则细胞内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7)若D细胞发生癌变,则此细胞在体内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点 评 (1)考生由于对干细胞的特点掌握不全导致漏答“分 化”的特点。 (2)考生由于未审准“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的具体含义而错误根据思维定势答为“DNA”。 (3)考生由于仅注意到了“卵细胞”而未看准“由A 细胞到形成多个”,导致只答出了“减数分裂”而漏掉“有丝分裂”。(4)考生由于未意识到“浆细胞(效应B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已不能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而多答;又因考生未能真正理解“细胞凋亡”内涵,而错误的认为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考生由于理解不透“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这句话的内涵,而错误的答成了癌变的根本原因。规范解答(1)分裂和分化 基因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3)mRNA(4)一定的流动性 是 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5)有丝分裂和减数(6)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7)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3、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 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乙的C点表示。(2)图乙中的a点表示在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 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基质流向囊状结构薄膜。(3)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18 mg。(4)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如何变化?左移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f 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e、g、i,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增加 。(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叶绿体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设计了一个小试验,具体步骤如下:从室外选取4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制作4个能装下天竺葵的相同规格的黑色硬纸盒,每个纸盒内分别装上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功率相同的彩灯;将4株天竺葵分别放入4个黑色纸盒中,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接通电源,光照4小时;从4株经光照的天竺葵上同时各取一片叶片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碘液;观察并比较各培养皿中叶片的颜色变化。请你指出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并作修改:不足:没有对所有材料编号 不足: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点 评 (1)因考生未能判断准图甲所示生理状态,错误将其理解为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而填写了图乙中的c点,其实依据图甲中的关键点“释放氧气”可判断图甲所示生理状态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应该对应图乙中的d点。 (2)考生由于对图乙中曲线含义和叶绿体中ATP的产生与消耗场所记忆不准确,而将“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答错。(3)考生未能透过关键信息“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区分开光合作用净量和总量,而错答了净量。(4)考生未能理解c点代谢特点和c点移动变化的原因,而错答为“左移”。(5)考生由于未抓住丙图的题干关键词“室内的CO2浓度”,将其错误的理解为“光合作用的强度”而导致将“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点”答为“f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错答为“e、g、i”;“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错答为“增加”。(6)考生审题粗心只注意到指出不足而未作修改;由于对变量分析不到位,未排除原有淀粉对新生成淀粉的干扰,没有找出“未饥饿处理”的不足。规范解答(1)d(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从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流向叶绿体的基质(3)2 162(4)右移(5)h f、h 减少 (6)不足:没有对所有材料编号 修改:将四组实验装置以及培养皿等编号 不足:没有进行饥饿处理 修改: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不足: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 修改:选取叶龄相同、大小相似的叶片4、下图一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的关系;图二表示该生物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图三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一中a、b、c柱表示DNA的是C;图二 中甲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2)图一中的数量关系由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这种变化相当于图二中的乙变化过程,此过程发生在图三曲 线中的BC段中。(3)图二甲中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点上基因为 A和a,形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差互换,此细胞继续分裂,A和a的分离是否遵循 分离定律? 是遵循。甲细胞分裂完成,形成配子的 基因型为aB、AB。 (4)请绘出甲细胞再分裂为下一个时期的图像,并标 注基因。(5)图二中乙、丙所示时期分别处于图三中BC和BC段中,丙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点 评(1)考生由于未审准题干关键信息“雄性动物”,而将甲细胞错答为“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也导 致第4小问中“下一个时期的图像”答成了两种可 能。(2)考生由于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和对知识掌握的 不准确,将“变化相当于图二中的乙丙”答成“乙”;由于未能准确理解图三中纵坐标的含义,错误将“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想当然的理解成“细胞内核DNA的含量”,进而导致将“变化”和丙图所示时期都理解成了发生在BC段(3)考生由于对核心术语名词书写不准确而出错;由于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理解不到位,而错误的认为只要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4)由于考生对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而将丙中的相关数目计算错误。规范解答 (1)c 次级精母细胞(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乙丙 CD(3)交叉互换 不遵循 aB、AB(4)(5)BC DE 4 4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性状表现型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色觉正常404398524432436328402298红绿色盲8013160120(1)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23%。(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外祖父母亲男生甲,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隔代交叉遗传。(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若7与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16。若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D(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C(填序号)。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4)当地人群中约2 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在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49/10000。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概率计算。其中(1)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做这道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表格以及遗传系谱。 (1)考生由于未审清题意“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直接将红绿色盲遗传的所有特点全部答出来了,而仅通过表格信息是看不出“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的特点,这明显属于审题粗心导致无谓的失分。(2)考生由于未注意到7表现正常,错误地认为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而9所处的家庭,自身患白化病,基因型为aa,母亲5号患色盲,则9号基因型为XBXb。由此得出所生育子女中两种病都患的概率为:1/21/21/4=1/16。其实7表现正常,在正常的范围内,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所以正确计算方法应该为2/31/21/4=1/12。(3)考生由于仅计算正常男性在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5049/50=98/2 500和仅计算出该女性在所有可能子代中概率为1/2,则最终结果为21/5049/501/21/4=49/10 000,其实题干已经知道该男性正常则应该计算出在正常群体中Aa的概率而不是在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其计算方法是“当地人群中约2 500人中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