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个教学片段诠释部编一年级语文基本理念在过去的一学年,我听过12节部编一年级语文课。分别是:口语交际我说你做用多大的声音(听过2节课)请你帮个忙打电话,识字操场上(听过3节课)古对今,课文端午粽咕咚。这12节课有4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其中的四个教学片段,能够比较准确地诠释部编一年级语文基本理念。一、注意汉字的构形特点,将识字学词与阅读、发展语言结合操场上(一下识字7。2017年4月15日,冯春燕老师执教)两个教学片段很精彩。第一个教学片段:冯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什么?有学生说:操场上,有的小朋友在跑步,有的小朋友在拍皮球,还有的小朋友在拔河。有学生说:旁边的小朋友在跳高。老师出示两组词语: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学生读词语。老师指导:读词语“不拖音”,并示范。然后老师出示“打”“拔”“拍”,让学生观察发现“扌”作偏旁的字都跟手的动作有关,学生演示。老师出示“拔”,让学生猜一猜:“拔”的声旁是什么?学生说:“发”。老师把“发”写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犮”字,让学生观察,辨认“拔”的右边是哪一个字。老师在“犮”旁边注音b,要求学生读两遍,以强化右边“犮”与“拔”读音一样。老师出示“跑”,让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带“包”的字。学生举出饱、泡、抱、袍、炮、雹。老师又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与什么有关。老师出示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的内容: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学生朗读儿歌。第二个教学片段:学生说一说:下课了,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然后照样子填一填,读一读。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 )( ),天天锻炼身体好。生:我喜欢跳绳打球拍皮球。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打球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生:我喜欢跑步跳绳丢沙包。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跑步跳绳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老师说,真好听,编得像课文一样。我们一起读(出示课文)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老师再把“了”(“了”在这里可以读成“lio”)“闹”“包”“好”四个字变成红色,让小朋友读,感受其韵母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初步感受韵文押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最后,冯老师将韵文的第三行留白,让小朋友把自己编的那一句放进去朗读。学生仿佛在朗读自己的作品。第一个教学片段,冯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字形的表音特点及其系统性,同时,把识字学词与说话结合,并且巧妙地整合教材资源,将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融入其中。“识字加油站”是对“归类”识字和“随文”识字的补充和拓展,将“识字加油站”整合到识字课和课文阅读教学中,是优化结构的一种选择。第二个教学片段,冯老师创造性地将识字学词与说话、阅读融合,尤其是学生“创编”韵文和感受押韵所带来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汉语的美、感受到学习语文有意思,并获得成就感。怎样的教学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两个教学片段亦可窥一斑。二、朗读指导扎实到位,并与理解运用语言结合端午粽(一下第10课。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2017年3月24日 涂淑珠老师执教)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教学:1.读好长句子。(1)读准字音;(2)借助图片读懂意思;(3)注意句子内部停顿: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感受句子的美。朗读比较:“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生:第一句读起来很顺畅。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真会读书!生:第一句读起来很好听。生:第一句读起来比较美。师:叠词有一种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再读: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3.拓展表示颜色的叠词。“表示颜色的叠词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黑黑的 绿绿的 黄黄的)4.书面语言表达训练。(1)问孩子们吃过哪些粽子,喜欢吃什么粽子。学生说完,老师出示粽子图片,如,红豆粽、鲜肉粽、花生香菇粽、蛋黄粽(2)向作者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粽子,介绍出来。生:我喜欢吃花生香菇粽。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上面有一颗颗花生和一朵朵香菇。生:我喜欢吃鲜肉粽。鲜肉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块香香的猪肉。生:我喜欢吃蛋黄粽。蛋黄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金黄的蛋黄。生:我喜欢吃红豆粽。红豆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颗红红的豆子。这个教学片段,一是,落实“语文要素”“读好长句子”。怎样指导一年级小朋友“读好长句子”呢?涂老师分三步走,每一步都扎实而到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叠词在“节奏”上的美感。二是,把学书面语和用书面语有机结合借作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式,涂老师做得自然而有效。三、教学目标要准确,教学活动要匹配,提高教学效能咕咚(一下第20课。课后练习: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2017年6月9日,林老师执教)教学片段。林老师要求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上下文和形声字的特点猜一猜不认识的字。可惜,学生还未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就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sh dio to y ln1.指名拼读(出示):熟了 掉进 逃命 野牛 领着 2.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生1:逃,我用换一换记住,把跳、桃的偏旁换成走之儿。生2:野,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野鸡、野鸭、野羊、野兔。生3:领,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令+页,就是领。老师表扬同学会想办法。我不太明白老师要学生“记住”的是什么?是字音?是字义?是字形?还是音义形都要?3.猜一猜(加点的字的读音):吓了一跳 拦住 鹿 象一个学生说:图上狐狸、山羊,后面跟着小鹿。另一个学生说:小鹿后面跟着大象。4.练习巩固:(1)做游戏,看一个学生表演,大家猜字:吓、拦;(2)出示古文字形,让学生猜字:鹿;(3)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字:象。5.指导学生书写“象”字。6.“开火车”读这些生字。以上用时近20分钟。我在点评时说,此环节教学,老师制定的目标(所给学习任务)是符合编者意图的,即落实“语文要素”(“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部编教材从这一课开始,不再全文注音(第一次没有全文注音的是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语文要素”是看图猜字),因此编排了根据字形特点猜字音的独立识字能力训练。下一课(第21课上壁虎借尾巴)则更进一步“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至此,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训练目标“学习独立识字”就基本完成。猜合理地猜、拿不定主意时查工具书验证是独立识字能力最重要的表征。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形声字又占绝大多数,形旁表义、声旁示音是“猜”的理据之所在。但是也有例外、特别是读音。我总结了一句口诀:形旁表义基本不会变,声旁示音注意查字典。如果有疑虑而不查工具书验证,就可能落下“半边字先生”的笑柄,如,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名字中有“茝”字的老师。我不认识“茝”,但是,我猜它一定是一种草,字音可能与 “”有关,读 y。然后去查现代汉语词典,茝不读y,读作chi,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此读音,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入两个字,一个是“茝”一个是“”)。你看我猜对一半,再查工具书就全对了,就不会把别人的名字读错了。我们来看教材在“学习独立识字”上是怎样编排的:1.结合生活、利用“心理词典”,听读等方式识字,如,一上第一单元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2.结合图片(象形字特点)识字,如,口耳目日月水火。3.借助拼音识字,如,一上第二单元汉语拼音以及之后的很多课文。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是长期用的识字方法。4.利用字形特点合体字(会意字)识字,如,一上第9课日月明,及其课后练习: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泪 休 歪 氵 目 亻 木 不 正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猜”字意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能合理地猜、有根据地猜、猜后能够想方设法去验证那就是核心素养之“关键能力”了。5.利用图画识字,如,一上第14课小蜗牛的课后练习,“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6.联系上下文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如,一下第6课树和喜鹊第二自然段的“小泡泡”提示“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见图3)一下第14课要下雨了第6自然段“小泡泡”提示“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7.利用工具书识字查字典词典是最长期的识字方法。如,一下第三单元,编排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比原教材提前了两个单元。原教材编排在一下第六单元)。8.利用字形特点形声字识字,如,一下第20课咕咚、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学生学习到这里、已经接触或掌握了这8种识字方法实质上是6种(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就是一种,即根据字形特点识字最本质、最有效的方法)就不应该有“生字”一说了。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标准到第三学段才要求达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目标。现在,回到这位老师的课。老师一上来就让孩子“借助插图、上下文和形声字的特点猜一猜不认识的字”,很好。但是,后面的教学活动为什么就偏离了此目标呢?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游离,是教学效能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结果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弯弯绕”。按照正常逻辑,下面的教学活动应该这样安排:1.学生自己朗读,并用笔“找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猜猜”它们的读音。2.同桌交流一下,或者互相猜一猜,看看谁猜得准确。3.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比一比,谁猜得准确。可以试着说一说“怎么猜的”。如此,教学活动才与教学目标匹配。教学目标制定得科学准确,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又与之匹配,指向目标达成,就是教学效能。所谓效能,就是成果是否符合目的,或超乎目的。如,阅读效能,即阅读有目的,便有相应的成果,阅读效能指阅读的成果是否符合目的,或超乎目的(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谢锡金 林伟业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页)。其实,老师的提示语(学习任务表述)也要修改,不宜先出现“借助插图、上下文、形声字”这样的概念。你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不就好了、直截了当(编者给我们想好了,拿来用,不是很轻松吗)。至于“怎么”猜的,先让学生试着说,当学生说到借助“插图”或“联系上下文”或“形声字”等,老师再表扬,强化之。四、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任务要真实可行口语交际打电话(一下第五单元。2017年3月24日,黄老师执教)的教学。老师创设了多个交际情境:(1)“生日聚会”的邀请电话;(2)向蛋糕店订生日蛋糕的电话;(3)约同学踢球的电话;(4)向老师请假的电话;(5)向叔叔转告爸爸不在家的电话等。教师创设的情境是真实的,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可惜的是,这些活动都是模拟打电话:讲台上摆着两台固定电话机,老师一上来就说“电话号码是12345”那有这样的电话号码啊。于是,所有的“打电话”都是在“演戏”“纸上谈兵”。我在评课中与老师们交换意见。我说,我在15年前听“打电话”的口语交际公开课,也是这样模拟打电话。15年过去了,现在都是“自媒体时代”“移动网络时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多部移动手机,还是用固定电话机“模拟”打电话!为什么不可以“玩”点先进的真实的呢?比如,老师向学生家长说,明天要上“打电话”的口语交际课(特别还是公开课),让他们送孩子上学时,都把手机“借”给孩子用一用孩子带手机来上“打电话”的口语交际课,情况就不一样了,效果自然不一样。老师还可以在备课中做得仔细一点,如,搜集当地几个蛋糕店或面包店的电话号码。这样,生日聚会邀请电话,就可以直接打电话给被邀请的同学或者其家长征得家长的同意。订生日蛋糕的电话,就可直接打电话给店主,等等,所有的打电话都是真的。学生在这种真真正正的交际中,什么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训练不到?此课的语文要素“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都不需要老师教,在真实的电话沟通中,自然在教在学。例如,你让蛋糕店老板给你做蛋糕、送蛋糕,要你说清楚多少话、要你听清楚多少话。模拟打电话,假把式怎么练得出真本领。这也是部编教材口语交际编排的一个基本理念:解决真实的交际问题,为真实的交际服务(次数也减少了。现在一年级共8次,原教材一上编排6次、一下编排8次,共14次),在真实的交际中练就交际本领。如,一年级编排了用多大的声音请你帮个忙一起做游戏等等(具体内容和和“语文要素”(附表),到了六年级(送审稿)更加实在实用,如,有演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制造业委托代理招聘及员工培训服务协议
- 说话礼仪知识培训课件
- 语言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合作合同范本联盟协议
- 2025租房合同简单示例模板
- 红酒培训知识与礼仪教案课件
- 红酒培训基础知识书籍课件
- 2025二手设备采购合同
- 2025文具耗材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DZ∕T 021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正式版)
- 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
- 人体常见病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如何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培训课件
- (高清版)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 《应收应付管理》课件
- 上半年合法性审查工作总结
- 《MySQL网络数据库项目化教程(新形态活页式)》 课件 3.1.1 -3.1.2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 《成功的八大心态》课件
- GB/T 43586-2023聚烯烃冷拉伸套管膜
- 审核员工作手册HandBook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